正文 第十六章 著名的上甘嶺大捷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是一次舉世矚目的著名防禦戰役。這次戰役是由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金化攻勢」引起的,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3個階段中艱苦卓絕的奮戰,取得了巨大勝利。交戰雙方在上甘嶺地區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的兩個山頭陣地上,激烈爭奪長達43個晝夜,雙方逐次增加兵力共達10萬餘人(敵軍6萬餘人,志願軍4萬餘人),作戰規模由戰鬥發展成為戰役,雙方傷亡共達3.7萬餘人。在這樣一個狹小地區,交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戰時間之長,戰鬥程度之激烈,在抗美援朝戰爭史上是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此役打出了中國軍隊的軍威,打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威,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敵軍的威風,從而打破了美國當局為擺脫在戰場上與停戰談判中的被動處境之美夢。

1951年6月10日,志願軍和人民軍勝利結束第五次戰役,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朝鮮戰爭轉入相持階段,美國被迫於6月30日接受停戰談判,戰爭形成了兩軍對壘,邊打邊談的局面。美國當局仍迷信它的飛機大炮,企圖以軍事壓力迫使中朝方面在停戰談判桌上就範,以求所謂的「光榮停戰」。於是,美國侵略軍在朝鮮戰場上接連發動地面攻勢和空中攻勢,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使用細菌武器。可惜,這些招數都沒見效,反而陷入越加被動的處境。其地面部隊於1951年發動秋季攻勢失敗以後,再未發動較大規模的攻勢。這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貫徹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越戰越強,越來越主動。正面戰線構築了坑道工事,猶如一道地下長城;後方鐵路、公路運輸,形成了「鋼鐵運輸線」,物資供應大大改善;特種兵尤其是炮兵,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各部隊兵員充足,裝備也有改善;第一線部隊積極開展小規模攻勢作戰活動,迫使敵人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在停戰談判中,美方缺乏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的誠意,關於戰俘安排問題仍未解決。由於美方頑固堅持扣留朝中被俘人員的立場,使談判陷入僵局。

1952年是美國第34屆總統競選之年,解決曠日持久,耗資巨大的朝鮮戰爭問題,成了總統競選中美國朝野爭論的中心。這年秋季,聯合國第七次大會將要召開,解決朝鮮問題當然地成了主要議題。在這種政治形勢之下,美國當局切望扭轉朝鮮戰爭中的被動局面,企圖在前線打一個勝仗,緩和一下國內外的反戰情緒,安撫和籠絡各參戰國繼續跟著美國幹下去。

8月中旬,「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偕帶高級軍官竄到朝鮮前線中部戰線視察,同美軍前線司令官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南朝鮮「總統」李承晚進行磋商和謀劃。他們發現「聯合國軍」在志願軍和人民軍的連續打擊下,在戰場上已喪失先攻之利,在作戰精神上處於萎靡狀態,主動權已掌握在志願軍和人民軍的手裡。

美國當局為了擺脫戰場上和停戰談判桌上的被動處境,給執政的民主黨製造點競選的聲勢,也為美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壯壯威風,於是擺出了一副強硬的姿態。10月8日,在停戰談判桌上,關於戰俘遣返問題上,斷然拒絕朝中方面的合理解決方案,並單方面宣布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在戰場上,「聯合國軍」於10月14日集中兵力、火力向志願軍發動了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范佛里特將此攻勢稱為「扭轉當前戰局」的所謂「攤牌作戰」。「金化攻勢」進攻的矛頭是志願軍中部戰線戰略要點五聖山方向,具體進攻目標是金化以北、五聖山以南上甘嶺地區的597.9高地(敵稱為「三角形山」)和537.7高地北山(敵稱為「阻擊兵嶺」)兩個山頭陣地。這兩個陣地互為上甘嶺的犄角,總面積約3.7平方公里,是上甘蛉的天然屏障,又是五聖山主陣地的兩個前沿連的防禦據點。這兩個陣地態勢突出,揳入敵方,可瞰制金化,直接威脅敵人金化防線,特別是537.7高地北山陣地,距敵前沿陣地537.7高地只有150米,嚴重威脅敵人的交通要道金化至金城公路。同時,附近的西方山、平康川為志願軍中部戰線之要衝,地形開闊,鐵路、公路貫穿縱深,是敵人北犯的必爭之地。敵人發動「金化攻勢」的直接企圖是,破壞志願軍和人民軍正在進行的全線戰術反擊作戰,佔領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改善其防禦態勢,並藉以偵察試探志願軍和人民軍防禦的穩定性,以便伺機奪取五聖山,以軍事壓力增強其在停戰談判桌上的地位。

敵人的「金化攻勢」不僅進攻目標是范佛里特親自選定的,而且還由他親自部署和指揮。進攻前,他調整了部署。將原南朝鮮軍第2師1個連防守的位於597.9高地以南400米的雞雄山陣地,交由美第9軍第7師1個團接管,作為進攻597.9高地的依託陣地;以南朝鮮軍第2師1個團依託537.7高地,進攻537.7高地北山。另將預備隊美軍第40師前調金化西南地區,將美軍第3師調至金化以西鐵原西南地區。與此同時,派小分隊多次向將要進攻的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等處進行試探性攻擊。

8月下旬,志願軍司令部根據敵人可能發動攻勢的徵兆,屢電前線各軍,要嚴密注視當面敵情,作好防敵進攻的準備工作。9月上旬,志願軍防敵局部進攻的準備就緒。擔任中部戰線平康以南,鐵原、金化至金城以東地區防禦任務的第3兵團所屬第15軍,制訂了準備粉碎敵人3~4個師進攻的作戰計畫,並調整了部署。防禦陣地正面構築了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工事,陣前各支撐點都構築有坑道,明、暗火力點,塹壕與交通壕等,形成了環形防禦陣地。在上甘嶺地區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連的支撐點,構築了48條10米以上坑道,以及大量防坦克壕,設置了障礙物,並埋設了很多地雷。在兵力部署上,重點放在五聖山以西之西方山方向,五聖山及其以南的上甘嶺地區由該軍第45師第135團防守,特別加強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的兵力和火力。第45師主力用於進攻注字洞南山之敵,以配合全線的戰術反擊作戰。

「聯合國軍」從10月12日開始,以大量空軍和炮兵對志願軍五聖山主陣地、上甘嶺及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進行連續2天的火力轟擊。14日3時起,又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進行2個小時的炮火準備。5時,美軍第7師、南朝鮮軍第2師各一部共7個營的兵力,在300餘門火炮、30餘輛坦克、4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分別向志願軍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陣地發起猛烈進攻。與此同時,美軍和南朝鮮軍共4個營的兵力,分別向上甘嶺附近的幾個高地進行了牽制性進攻。「聯合國軍」為了鉗制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兵力和製造聲勢,在「金化攻勢」發起的第二天,在朝鮮東海岸高成以東海面,調集了6艘航空母艦、4艘巡洋艦,30多艘驅逐艦和駐日本的美軍騎兵第1師一部,進行了一次近於實戰性質的所謂「敵後實戰演習」,其艦炮和航空兵對我東海岸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擊,並有30餘架運輸機從我正面戰線飛過,以示其空降兵的配合。

14日這一天,「聯合國軍」對志願軍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陣地共發射炮彈30餘萬發,投擲炸彈500餘枚,以1個排至1個營的兵力,進行多路多梯次的連續衝擊。志願軍防守部隊第135團2個加強連,在僅有的15門山炮、野炮、榴彈炮和12門82迫擊炮的支援下,頑強抗擊敵人的進攻。戰至下午,兩陣地野戰工事幾乎全部摧毀,人員傷亡較大,表面陣地被「聯合國軍」佔領,防守部隊被迫轉入坑道作戰。當晚,志願軍第45師增調火炮,並乘敵立足未穩,分4路向「聯合國軍」進行反擊。「聯合國軍」以大量炮火進行猛烈攔阻。志願軍反擊部隊在堅持坑道作戰的部隊有力配合下,奪回了陣地。

志願軍為集中兵力抗擊敵人進攻,第45師調整了部署,又將2個炮兵營調至上甘嶺地區,以第134團2個營和第133團1個營分別加入兩陣地的防禦作戰。15日,志願軍第15軍暫停反擊注字洞南山之敵,集中力量粉碎敵人對上甘嶺地區的進攻。

敵之「金化攻勢」原預計只攻佔兩個山頭陣地,在有彈藥保障和航空兵支援的情況下,以2個營的兵力,準備損失300人左右,作戰5天就可達成目的。然而,進攻的第一天,他們就動用了7個步兵營,傾瀉了數以萬計的炮彈和炸彈,結果還是碰了硬釘子。15日至18日,「聯合國軍」又先後投入2個團又4個營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對兩陣地連續輪番猛烈進攻。志願軍第45師防守部隊頑強抗擊和積極反擊,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戰。敵人白天奪佔了表面陣地,我軍夜間從坑道里出來進行反擊,再奪回來。反覆爭奪,戰鬥十分激烈。19日,志願軍第45師分別以3個連的兵力在103門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