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1951年夏秋季防禦戰獲勝

1951年6月,朝鮮戰爭作戰雙方經過前五次戰役的大規模軍事較量,綜合軍事力量趨於均衡,旗鼓相當,戰線相對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形成對峙局面,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在這種形勢下,敵我雙方都在考慮實行戰略轉變,修正各自的戰略計畫。「聯合國軍」在戰場上的失敗,使美國妄圖以武力佔領全朝鮮的計畫成為泡影。5月16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重新制定了侵朝政策,確定採取軍事與政治並重的兩手策略,以軍事為後盾,「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敵對行動」。這個政策得到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批准。此後,美國政府即通過各種途徑試探停火談判。6月初,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李奇微,暫時放棄大規模進攻,轉入戰略防禦。在敵人實施戰略轉變的同時,我軍也順應戰爭的客觀發展趨勢,審時度勢,適時地進行了戰略轉變,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6月中旬,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與金日成首相就朝鮮戰爭問題進行商談後,提出了以「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結束戰爭」作為總的戰爭指導方針。在軍事上實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

7月10日停戰談判開始後,戰場形勢一度趨向緩和。戰爭雙方的作戰行動多屬於小部隊進行的前哨戰鬥,戰線無大的變化。為了爭取政治上的主動和軍事上的有利態勢,雙方均利用相對穩定的時機,積極進行各種作戰準備。

這時,敵人在戰場上的行動方針是,在談判期間「不實施大規模的進攻行動,而力求通過強有力的巡邏和局部進攻來保持主動」,以對我軍施加壓力,破壞我軍可能發動的進攻。同時,視停戰談判的進展情況,隨時準備恢複全面攻勢作戰,並預先制定了向朝鮮蜂腰部平壤、元山一線推進的所謂「勢不可擋行動計畫」。為此,敵人一面加強防禦陣地,一面積極進行發動局部進攻的準備。到8月中旬,先後建成3道防線,並在後方增建海空軍基地;頻繁地輪換休整部隊、加強戰略預備隊,擴充南朝鮮軍隊。

轉入戰略防禦後,我軍在「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指導下,積極構築防禦陣地,準備隨時粉碎敵人的進攻。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多次發出指示:要求志願軍必須極力提高警惕,積極注意作戰,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期間敵軍可能來一次大的進攻,或在我後方舉行大規模轟炸,以期迫使我訂立城下之盟。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只有將政治上揭露與軍事上的打擊緊密結合,尤其是軍事上的打擊,才能迫使敵知難而退,知難而停,使停戰談判向有利於朝中人民的方向發展。當8月中旬敵方建成3道防線和增建海軍基地並休整與加強軍事力量時,我軍完成了第一線橫貫朝鮮半島250公里防禦工事,並開始構築第二線防禦陣地。我軍已進行了一至兩個月的休整,改善了部分武器裝備,在後方修建了4300個隱蔽倉庫,儲備了一個月的糧彈。我軍部署也作了適當調整,加強了東線的防禦力量,並從國內抽調第20兵團入朝參戰。但是,由於7月下旬朝鮮發生特大洪水,加上敵乘機轟炸,使我後方運輸線遭到嚴重破壞,給物資供應造成了很大困難。

在停戰談判中,敵採取拖延、訛詐政策,不願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談判開始後的第3天,就以新聞記者採訪問題橫生枝節,中斷會議3天。接著,又無理拒絕將「一切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問題列入談判議程,認為停戰會議無權討論撤軍問題。毛澤東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各國派兵到朝鮮是來作戰的,不是來旅行的,停戰會議既然有權討論停戰,也就有權討論撤軍。但我方從和平的願望出發,同意將撤軍問題留待停戰實現後另一次會議去解決。7月26日談判進入劃定軍事分界線這一實質性問題的討論。朝中方面首先提出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合理建議。但是,遭到美方拒絕,並以「補償」其海空軍優勢為借口,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中朝軍隊陣地後方,企圖不戰而攫取1.2萬平方公里土地。在談判會上,美方代表大肆宣揚陸、海、空三個軍種三個戰場的論調,炫耀其軍事威力,侈談其海、空軍優勢,強調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不能反映海空軍的效能,等等。這種無理要求遭到朝中代表據理駁斥和堅決拒絕。後來李奇微也承認:「幾乎可以肯定,如果我地面部隊被迫在沒有海、空軍支援的情況下作戰,那麼頭兩三個月之內,共產主義的浪潮就會衝擊到對馬海峽。」美方代表在其無理要求被我方嚴正拒絕後,公然進行軍事訛詐,揚言:「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敵軍即於8月18日發動了夏季攻勢,並對我後方交通運輸線實施所謂「絞殺戰」,企圖以軍事壓力奪取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同時,開始加緊對開城中立區進行挑釁活動,破壞停戰談判。8月19日,美方武裝人員侵入開城中立區,打死我保衛會場安全的軍事警察排長姚慶祥,打傷軍事警察王仁元。8月22日,美方飛機又向我代表團住地進行轟炸掃射。為了打下敵人的氣焰,朝中方於8月23日通知美方停開談判會議,以等待美方對其挑釁事件作出負責的處理。

1951年8月18日敵軍發動夏季攻勢後,至9月18日,在1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動用美軍兩個師、南朝鮮軍5個師的兵力,向東線人民軍北漢江以東至東海岸約80公里防禦正面發動了猛烈進攻。其軍事目的是為奪取我軍東線突出陣地,拉平金化以東登大里、五味里至蘆田坪戰線,與其中部戰線取齊,控制有利地勢,改善其防禦態勢,破壞我可能發動的戰役反擊。其政治目的是迫使我方在談判中讓步。在作戰行動上則採取「逐段進攻、逐步推進」的戰法。在選定的戰線上,先實行全面進攻,後集中火力、兵力,實施重點進攻。朝鮮人民軍在該線防守的為第2、第3、第5軍團。第一線展開有6個師,第二線為3個師。朝鮮人民軍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夏季防禦作戰,其作戰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8月18日至31日。敵首先以美軍第2師以及南朝鮮5個師的各一部,共約3個師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實施全面進攻,重點是人民軍3個軍團的結合部。人民軍各部隊進行了頑強抗擊和英勇反擊,激戰3天,敵僅攻佔部分前沿支撐點。8月21日,敵被迫轉入重點進攻,對一些要點採取集中兵力、火力,多梯隊輪番攻擊,戰鬥更加激烈,有的陣地反覆爭奪10餘次。人民軍在雨季洪水為害、交通運輸困難、糧彈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利用野戰工事,與敵激戰7晝夜,共斃傷俘敵1.6萬餘人。到8月24日,阻止了敵人的重點進攻。人民軍為了奪回部分已失陣地,乘敵疲憊和立足未穩之際進行局部反擊。先後於8月7日夜,收復了杜密里以北陣地。第一階段,人民軍共斃傷俘敵2.4萬餘人。

第二階段,9月1日至18日。1日,敵人又向人民軍發起所謂「對有限目標發起一連串進攻」。戰至8日,敵僅攻佔部分前沿陣地。9日,敵轉入重點進攻。南朝鮮軍每天以一個多團的兵力,首先向蘆田坪以東4公里地段進行連續攻擊。在該地段防守的人民軍一個團頑強抗擊,晝失夜反,給敵人以大量殺傷。12日,該團在松魚月南無名高地反擊戰中,一舉殲滅敵一個營大部。敵進攻4天毫無進展。13日,敵進攻正面向西延伸,美陸戰1師、南朝鮮軍約4個團的兵力,在大量飛機和猛烈炮火支援下,向蘆田坪東西12公里地段連續猛攻。人民軍在每一陣地上均擊退敵6至8次衝擊,有的陣地擊退敵18次衝擊。激戰一晝夜,敵軍未獲進展。9月14日以後,敵重點進攻蘆田坪以西4公里地段,每日以4至5個營的兵力,輪番進攻。人民軍頑強防守,敵連續攻擊4天未果。與此同時,美軍、南朝鮮軍以營以上兵力,向杜密里、大愚山以北地區進攻。人民軍在851高地以南一線高地,有效地阻止了美第2師的瘋狂進攻。美軍傷亡慘重,在人民軍陣地前丟下一具具屍體。美軍士兵將這一地區稱為「傷心嶺」。戰後,李奇微在回憶錄中寫道:「傷心嶺上的戰鬥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殘酷、最為緊張的戰鬥」。至9月18日,敵人除在人民軍第2軍團防禦正面繼續保持進攻並持續到10月中旬外,其它地段的進攻被迫停止。在這一階段,人民軍共斃傷俘敵2.2萬餘人。

在此期間,志願軍第一線各軍,為了配合人民軍作戰,打擊敵人,推前接觸線,積極地進行了戰術反擊。9月1日至3日,第27軍以3個團的兵力,在5個炮兵營火力的支援下,向金城以南注坡里地區之敵實施反擊,共斃傷俘敵1900餘人。志願軍第64、第47、第42、第26軍各一部,於9月5、6兩日,分別向漣川以西德寺里、鐵原西南338.1高地、鐵原西北中馬山、平康東南西方山和斗流峰等敵軍陣地實施反擊。除第42軍攻擊中馬山因組織不夠嚴密,協同不好,火力不足未能成功外,其餘均達到預定殲敵目的,共斃傷敵2000餘人,收復了西方山、斗流峰等要點,改善了平康地區的防禦態勢。這是志願軍首次有組織的依託堅固陣地進行的戰術反擊作戰。在戰鬥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