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取得防禦作戰勝利的第四次戰役

1951年1月2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為了挽回丟失漢城的影響,集中大量兵力向中朝人民軍隊發起新的進攻。志願軍和人民軍於同日至4月21日,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堅決勇敢地進行了防禦戰役,取得了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後,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從鴨綠江邊驅逐至37度線附近地區,取得了重大勝利,並取得了一定的對現代化裝備之敵作戰的經驗。但是,由於連續作戰減員甚多,部隊十分疲勞,沒有得到補充,在武器裝備處於明顯劣勢的條件下,第一線兵力僅比敵略佔優勢。同時,隨著戰線南移,後勤運輸線已延長到500至700公里,加之敵人飛機狂轟濫炸,我軍運輸更加困難,糧彈等物資供應嚴重不足。據此情況,中朝人民軍隊從1951年1月8日起轉入休整。

這時,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對朝鮮戰爭發展前途的估計,仍如在第三次戰役前所指出的那樣,即敵人在其主力未被擊破之前,是不會自動撤出朝鮮的,因為美國要維持其在遠東和世界的地位,要在朝鮮謀求殖民利益,並且還相信他們裝備上的優勢可以幫助他們守住朝鮮南部的陣地。所以志願軍的任務仍然很艱巨,還必須協同人民軍在各方面做充分的準備,再進行幾次激烈的大規模作戰,朝鮮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因此確定,在休整期間立即著手進行準備,爭取於3月間協同人民軍發動春季攻勢。

為了總結經驗,統一思想,爭取在春季攻勢作戰中贏得更大的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於1月25日至29日在君子里聯合召開了高級幹部會議。金日成首相出席會議並講了話。彭德懷司令員作了報告,會議總結了前三次戰役的經驗,分析了形勢,提出了下一步作戰的任務和方針。會議認為前三次戰役的經驗證明,敵人的裝備雖佔優勢,但志願軍和人民軍依靠靈活的作戰指揮和勇敢頑強的作戰相結合,是可以勝利的。在裝備居於劣勢的條件下,志願軍和人民軍在作戰指導思想上必須是有重點地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逐個地殲滅敵人;在戰術運用上,應力求夜戰(在滲入敵人縱深或迂迴敵後,或疏散地追擊潰敵條件下,白日作戰仍是可能的和必要的)、近戰,力求實施大膽的迂迴包圍,穿插分割,勇敢地滲入敵之縱深和後方,同時組織精銳勇敢的小部隊,襲擊敵炮兵陣地和指揮所,混亂敵之部署,乘勢全面猛攻,使敵四顧不暇。會上傳達了毛澤東1月19日在修改彭德懷的這次會報告稿上加寫的一段話:一切在朝鮮的中國志願軍同志,必須認真地向朝鮮同志學習,全心全意地擁護朝鮮人民,擁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擁護朝鮮人民軍,擁護朝鮮勞動黨,擁護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同志;中朝兩國同志要親如兄弟般的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鬥到底。中國同志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作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戰鬥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後勝利就一定會得到。

這次會議充滿了團結氣氛,還交流了作戰經驗,鼓舞了取得勝利的信心。會後,志願軍各部隊加強了思想教育工作和後勤保障工作等。

敵人經中朝人民軍隊連續3次戰役的打擊,丟失了漢城,內部矛盾加劇,失敗情緒嚴重。在此情況下,美國統治集團對朝鮮戰爭的戰略問題——是把戰爭擴大到中國,還是在朝鮮守住一個地區,還是撤離南朝鮮,爭論十分激烈。美國政府的態度是:既不願冒擴大戰爭的危險,也不願撤離朝鮮。杜魯門親自寫信給麥克阿瑟,說明其侵朝戰爭的目的在於使所謂自由世界團結起來對付世界範圍內的共產主義;打擊新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威望;保障日本的安全地位;推動西方國家擴充軍備,提高美國的威望和地位。他要求麥克阿瑟為了這些目的,應儘力在朝鮮據守一個重要地區,如不可能,則堅守朝鮮沿海島嶼,特別是濟州島。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使在軍事上被迫撤出朝鮮,也不承認撤離的後果,以便爭取時間,捲土重來。

在朝鮮戰場上,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為了貫徹美國政府確定的政策,在加緊布置縱深防線(包括釜山一帶防線)以作退守之計的同時,積極地整頓組織,調整部署,並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偵察。從1月15日開始,敵人在水原至利川之間開始試探性進攻之後,又把這種活動擴大到原州、寧越一帶,經過不斷偵察與反覆試探,發現志願軍越過「三八線」以後,補給嚴重困難,第一線兵力減少,甚至認為志願軍「已不能有效地進行作戰」。這樣敵人為了挽回其失敗的影響,緩和內部矛盾,遂決心發起進攻,企圖奪回漢城,將中朝人民軍隊壓回到「三八線」以北地區。

從1月25日開始,敵人自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這次進攻,敵人集中了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南朝鮮第1、第3軍團共5個軍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及在朝的全部炮兵、坦克和航空兵,地面部隊共23萬餘人,由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官馬修·李奇微統一指揮,採取穩紮穩打齊頭並進的戰法,以其主力置於西線(南漢江以西),向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在東線(南漢江以東)實施輔助突擊。

根據當時情況,中朝人民軍隊決定,首先在西線以堅守防禦鉗制敵人的主要進攻集團,在東線有計畫地後退,待敵人一部態勢突出,翼側暴露時,集中主力實施反擊,以動搖其布勢,粉碎其進攻。根據這一決心作出了如下部署: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志願軍第38、第50軍(簡稱韓集團),並有人民軍第1軍團共同作戰,在金浦、仁川及野牧里至驪州以北68公里地段上組織防禦,堅決抗擊敵人向漢城方向的進攻;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志願軍第39、第40、第42、第66軍(簡稱鄧集團)和由人民軍前線司令官金雄指揮人民軍第2、第3、第5軍團(簡稱金集團),在東線橫城地區尋機實施反擊。

1月25日,敵人在西線以美軍為主,集中6個師又3個旅,在大量航空兵、炮兵、坦克兵支援下,由水原至驪州地段首先發起了進攻。志願軍第50軍和第38軍第112師及人民軍第1軍團,在天寒地凍,地形不利,兵力和裝備處於劣勢,部隊沒有休整的情況下,依託臨時構築的野戰工事,抗擊敵人的兇猛進攻,對堅守的每一要點都進行反覆爭奪,戰鬥異常激烈。敵人每日均分多路在大量坦克、飛機、火炮的支援下進行輪番攻擊。中朝人民軍隊的防守部隊,以高度英勇頑強的精神,與之展開激戰。志願軍第50軍從1月25日到2月3日連續激戰10晝夜,以不惜犧牲、決不後退的決心頑強戰鬥,完成了堅守第一防禦陣地的任務。1月31日,志願軍司令部通令表揚該軍,特別是第148師,說他們數日鏖戰,英勇頑強堅守陣地,反覆爭奪,表現了高度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第443團第7連子29日在谷沙里陣地,打退美軍1個連至1個營兵力在8輛坦克、8架飛機、10餘門火炮掩護下的進攻8次,斃傷敵200餘人。第444團第8連於29日在速達一里陣地,打退美軍1個營兵力在5輛坦克、10餘架飛機、10餘門火炮配合下的4次進攻。這個連隊在彈藥耗盡時,同敵人白刃格鬥,守住了陣地。

2月5日,「聯合國軍」為逼近漢江奪取漢城,在其3個師的正面使用了100多架飛機、200多輛坦克和大量火炮,猛烈攻擊。志願軍各個陣地上的指戰員,以更英勇頑強的精神與敵拼搏。激戰至2月7日,我軍將敵人阻止於漢江以南的內飛山、文衡山、武甲山、楊子山一帶,使其14晝夜只前進了18公里,並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這時,漢江已經開始解凍,漢江以南作戰地區狹小。韓集團為避免背水作戰,於7日夜晚,將漢江西段志願軍第50軍的主力撤至漢江北岸組織防禦,留一部兵力堅守南岸橋頭陣地,將在漢江東段擔任防禦的第38軍仍留於漢江以南堅守原陣地,繼續鉗制敵人的主要進攻集團,以保障東線反擊作戰的順利進行。同時人民軍第1軍團主力也撤到漢江北岸繼續防禦。次日,美軍向漢江逼近,於10日佔領仁川。

與此同時,敵人在大量炮兵、坦克、飛機的支援下,向繼續在漢江南岸堅守的志願軍第38軍的陣地猛烈進攻。這時,該軍各部隊經過10多天的戰鬥,食物更加短缺,「一把炒麵一把雪」的生活條件也難以為繼;彈藥也很缺乏,不得不節省使用和收拾敵人遺棄的槍彈,或者以鐵鍬、石塊為武器同敵人拼搏;趕修了一夜的工事,幾十分鐘就被摧毀,戰鬥時沒有工事作依託,傷亡越來越大。但是,第38軍指戰員仍然以「人在陣地在,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前仆後繼,英勇奮戰。每一陣地都要與敵人反覆爭奪,有的陣地得丙復失、失而復得多達五、六次。第113師第337團第3連在堅守西官廳的戰鬥中,3天之內擊退美軍幾個連至3個營的兵力的進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