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鐘山風雨 一、軍事也要過江

1949年1月。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殘存的國民黨軍退守江南。中央軍委決定人民解放軍一定要渡江,不能形成一個「南北朝」。

為此,軍委於1月12日電示中原、華東野戰軍領導人,規定兩野戰軍從15日起至3月底,分期休整,完成渡江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待命出動。隨後,軍委擬定了渡江戰役的作戰方針,決定成立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的渡江戰役總前委。

這份密電很快傳到了五位總前委的手裡,當時他們都十分高興。他們明白大軍渡江已意味著全國解放的日子也不再遙遠了。

接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整編。

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

劉伯承任司令員,鄧小平任政治委員,張際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達任參謀長。

下轄3個兵團,總兵力達28萬人。

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轄第10軍,軍長杜義德(兼),政委王維綱;第11軍,軍長曾紹山,政委鮑先志;第12軍,軍長兼政委王近山。

第4兵團司令員兼政委陳賡。轄第13軍,軍長周希漢,政委劉有光;第14軍,軍長李成芳,政委雷榮天;第15軍,軍長秦基偉,政委谷景生。

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轄第16軍,軍長尹先炳,政委王輝球。第17軍,軍長王秉璋,政委趙健民;第18軍,軍長張國華,政委譚冠三。

華東野戰軍改稱第三野戰軍。

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委,譚震林任第一副政委,張震任參謀長,唐亮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兵團,共計有58萬人。

第7兵團由王建安任司令員,譚啟龍任政委。轄第21軍,軍長滕海清,政委康志強;第22軍,軍長孫繼先,政委丁秋生;第23軍,軍長陶勇,政委盧勝;第35軍,軍長吳化文,政委何克希。

第8兵團由陳士榘任司令員,政委袁仲賢。轄第24軍,軍長王必成,政委廖海光;第25軍,軍長成鈞,政委黃火星;第26軍軍長張仁初,政委王一平;第34軍,軍長何基灃,政委趙啟民。

第9兵團由宋時輪任司令員,政委郭化若。轄第20軍,軍長劉飛,政委陳時夫;第27軍,軍長聶鳳智,政委劉浩天;第30軍,軍長謝振華,政委李干輝;第33軍,軍長張克俠,政委韓念龍。

第10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轄第28軍,軍長朱紹清,政委陳美藻;第29軍,軍長鬍炳雲,政委張藩;第31軍,軍長周志堅,政委陳華堂。

那麼當時長江的情形是怎麼樣的呢?

粟裕大將曾在戰爭回憶錄中做過這樣的描繪——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下游江面寬達十餘公里,歷來被稱為天塹。對我來說,長江並不陌生,抗日戰爭時期,我曾率部往返三次渡江,當時敵強我弱,我們只能採取趨敵所不意,避實就虛的戰法,選擇敵人薄弱部位偷渡。這一次渡江形勢已大為不同,我們可以採用大部隊公開地、寬正面地以強渡的方式渡江,可以說是以實擊實。我們選擇這樣的戰法,是建立在我軍強大優勢下的,我軍的炮火已空前強大,可以壓制對岸敵人的火力,在一定範圍內,還有能力對付敵人的兵艦和空軍。而敵人兵力、火力不足,防守空隙甚大。我軍寬正面渡江,敵防不勝防,使我渡江有絕對成功之把握。但是,水戰不同於陸戰,除了陸戰所必須的準備外,還必須對沿岸的地形、水情、天候等進行仔細的調查;對渡江器材進行周密的計畫;對部隊和船工進行有力的政治動員和訓練,把各項準備工作進行得更充分、更紮實、更科學、更嚴密。

粟裕是我軍善於打硬仗、惡仗的高級指揮員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很謙虛很善於團結人的人。1948年4月30日,毛澤東在河北阜平的城南庄聽取粟裕彙報後說,中央決定調陳毅到中原工作,今後華野就由你來搞。

粟裕說:「我們華野離不開陳老總啊!」

毛澤東笑著說:「中央已經決定了,他走後由你指揮全軍。」

「陳老總離開我們可以,但我得提個要求。」

「你說吧。」

「陳毅同志在華野的司令員兼政委的職務要繼續保留。」

毛澤東沉思了一會兒,笑著對他說:「你是一個不爭名利的人,我就依你,團結是我軍戰勝敵人的一塊法寶,你很能團結四方哩。」

後來,陳毅到中原工作去了,華野的指揮權由粟裕這個代理司令員兼代政委掌握著。

1949年1月26日,陳毅同志在徐州華野前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央政治局會議後,即趕到商丘與別的幾位渡江戰役前委會面,研究如何渡江的戰事。

在一個叫張菜園的小村裡,幾個前委正坐在一起召開作戰會議。

身材瘦小的粟裕站起來對大家說:「我已做了戰前動員,士氣很好,我認為在3月中旬亦可實施渡江。」

鄧小平吸著煙說:「有何高見,請講詳細一點。」

粟裕望著大家講:「3月份渡江,是好的時間。從政治上來說,敵人內部還沒有求得一致,在戰與和上意見有分歧。從軍事上來看,敵人對長江的防禦的部署還沒有完成,他們還在制定各種方案,江防體系也不完善。從季節看,3月底4月初的雨水較少,便於我軍作戰。過了四月,南方的汛期就會到來,陰雨綿綿不斷,到那時長江會陡漲,水面寬,水流急,會給我們渡江造成許多困難。」

陳毅進入情況的時間晚,因此他很少表態。當他聽了粟裕的分析之後,點點頭說:

「3月中旬渡江,從時間上來說,我們是否有點倉促,準備工作可能做不完善。」

譚震林接著說:「陳老總的看法是對的,我們的準備時間是倉促了一點,這個不利因素要考慮進去。」

鄧小平是支持粟裕觀點的人。他說:「3月中下旬渡江對我們很有利,時間可以爭取嘛,我看可以將這想法電告中央。」

陳毅說:「可以先把時間定下來,如何進行還再研究。」

鄧小平說:「如何渡江,這就涉及到了怎樣作戰和具體問題了。據我們偵察得知,敵人在長江防禦上曾有個三線配備戰略。」

陳毅放下煙袋,忙問:「是哪三線啊?」

鄧小平說,「按伯承所說就是:前進配備、直接配備和後退配備。蔣介石說,長江防線如同常山之蛇,擊尾則首至,擊首則尾至,擊其中間則首尾俱至。」

正在吸煙的譚震林說:「國民黨的前進配備事實上已經不存在了,他們過去曾強調『守江必固灘』,可是淮海戰役一敗,他們已沒有能力實現前進配備。據偵察部隊報告,敵人設在江北滁縣指揮所已被取消了。」

粟裕說:「現在情況不同了,我們佔有優勢,我們的炮兵完全可以壓制長江對岸敵人的火力,在一定範圍內,還有能力對付敵人的軍艦和空軍。而敵人則兵力不足,防守空隙大。」

陳毅說:「蔣介石這次是顧頭顧不了屁股,1800多公里的長江防線,我看他沒有法子守了。」

鄧小平把手中的鉛筆使勁往桌子上一拍,說:「我們就來他一個全線突破,在寬大正面上,使用大部隊強渡長江,讓蔣介石的長江防線首尾不能相顧,這樣蔣介石的『長蛇陣』就要成『死蛇陣』了。」

3月21日起,總前委、三野前指和華東局的人員便分批乘火車南下,進駐蚌埠南郊的孫家圩子。

孫家圩子是個不大的小村子,大約有幾十戶人家,大半是土牆茅舍,四周的地勢基本平坦,只有一座很小的叫做陶山的山,山上生長著一些稀疏的松柏,裸露著灰褐色的岩石。

總前委在此召開了擴大會議。

會議作出了渡江作戰的部署:第二、第三野戰軍全部於4月15日開始渡江。

二野的第3、4、5兵團為西突擊集團,由劉伯承、張際春、李達指揮,在湖口至樅陽之間渡江;三野的第7、9兵團為中突擊集團,由譚震林指揮,在樅陽以東至和縣金河口之間渡江;三野的第8、10兵團為東突擊集團,由粟裕、張震指揮,在金河口至江陰之間渡江。

渡江成功後,中、東兩路統歸粟裕指揮。

這次戰役的關鍵在於,中、東兩路大軍渡江後迅速東西對進,對南京、鎮江、蕪湖地區的大量守敵進行鉗形合圍。

會議還強調,也要考慮到敵人固守江防,或在我渡江收縮集結兵力時攻擊我一路的可能,作發生嚴重戰鬥的準備。渡江影響國際視聽及動向,力求穩健是必要的。

長江的地勢是很複雜的,港灣多,而且到處分叉,當時第三野戰軍正面的京浦以東,泰州至海門段,兩岸附近有很多內河可以直通長江,入江的出口較多。雖說國民黨軍隊對北岸港口實行堵塞,但仍有許多港汊可以利用,惟因長江兩岸水網多,非架設及增修橋樑,部隊不易登岸,對部隊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