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實現停戰的決策 一、美國在戰俘問題上做文章

1952年4月,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李奇微接替宣布退出現役、參加競選美國第34屆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部隊總司令,由美國陸軍野戰司令馬克·克拉克,接任侵朝「聯合國軍」總司令。5月中旬,克拉克到達東京接替了這一職務。

克拉克在其回憶錄中說:這時美國關於朝鮮戰爭的政策,「不是尋求一次決定性的軍事勝利,不得已而求其次。最好的辦法是使僵持對共產黨比對我們更不合算,打擊他們的弱點,困擾他們的心志,迫使他們相信停戰對他們的價值是在上漲而不會降低。」克拉克說:

我決定盡我力之所及這樣的去做,心裡總是記著我們在韓國作戰的基本軍事與政治條件,這些條件影響我的計畫作為。

在軍事上,我們是與共產黨的次等夥伴作戰,人力是他們之所長,技術是我們的優越。我不會也不能以「聯合國軍」的生命,一個對一個地去交換共產黨人的生命……

政治上,我是以我使命的基本條件為依據,即採取守勢。政府既沒有授我權力,也沒有給我軍事資源以獲致勝利,卻訓令我盡一切努力儘速實現停戰。

克拉克到任後,根據政府給他的指示,計畫了他在朝鮮的行動措施。他在回憶錄中寫道:

軍事上,在已有的權力範圍之內,我發現我可以:

(一)轟炸尚未遭戰火觸及之水電區,水豐水壩及發電機除外,後者供應共產黨在東三省戰爭機器所需之大部分電力,及維持北韓之剩餘工業。華盛頓保留攻擊水豐之最後決定權。這些水壩與發電機之所以能獲倖存,首先是因為我們在仁川登陸後,直趨北韓,希望利用它們,後來則因為停戰談判似乎即可實現之效。

(二)轟炸北韓首都平壤之軍事目標,那裡已有一年沒有受到攻擊了。我們獲知共產黨在那裡駐滿部隊及存儲作戰物資,並把那裡作為最高司令部及通訊中心。

(三)轟炸共產黨的主要補給線,從平壤一直到開城,後者是共產黨停戰談判代表團本部的所在地。在停戰談判的頭一天,我們曾同意對有適當標誌運送人員與補給至共產黨停戰談判代表團本部之車隊,不予空中攻擊,但是實際上我們幾乎已完全停止對該公路之轟炸。

(四)轟炸無數小的目標物,這些目標加起來,成為一個很可觀的數量,有各種的裝備,修好的車頭,載重車與戰車,小型疏散有掩蓋的軍事器材庫與隱蔽的部隊,以及軍官訓練學校等。

另有其他四項挑戰性的行動,不完全是軍事性質的,我相信我可能獲得允許去實施它們。

(一)釋放反共戰俘,尤其是韓國人……

(二)假若事態變得很明顯,停戰談判沒有進展,而共產黨只利用談判作為一個宣傳的論壇時,我希望以眼還眼,有權停止會議。

(三)建立大韓民國之陸軍,使它成為一個較大及較有效率之戰鬥部隊。

(四)請蔣總統派兩師陸軍到韓國來參戰,向共產黨表示我們的決心。

我完全贊同這八項措施,因為我相信惟有借有力的行動,才能使共產黨同意一項美國認為光榮的停戰。我也不真的希望這些行動的本身已夠使共產黨屈從,但是它們至少使共產黨明了我們已準備採取有力行動,因為有力行動才是共產黨所了解的唯一事物。

克拉克的八項措施,除請蔣介石軍隊到朝鮮作戰一項始終未得到批准,和加強南朝鮮陸軍一項晚些時候被批准外,其餘均迅速得到美國當局的批准,並允許其轟炸水豐電廠。

根據被美國當局批准的克拉克的行動措施,美方代表在談判中,拒絕討論他們所謂「一攬子」方案以外的任何提議。5月22日,美方代表陸軍少將威廉·哈里遜接替喬埃任美方首席代表,其在談判中更是一種流氓無賴的表演,要麼到會一言不發,甚至在會場打瞌睡,要麼一到會就提議休會3天,甚至不待朝中方面作出答覆,便退出會場。實際上在美方戰俘營控制下的朝中戰俘,在美方用法西斯手段的「甄別」下,也不止7萬人願意遣返,美國人寫的《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停戰談判的帳篷和戰鬥的前線》一書中說,「6月底,最後一個戰俘營的審訊工作結束,總共大約分離出83000名遣返者」。對於是否向朝中方面公布這一新數字,美國五角大樓和「聯合國軍」總部有許多考慮,但「華盛頓的首腦為了避免日後由中立國出面審訊會有更多的戰俘要求遣返,他們最後也會同意公布數字」。於是,7月13日,美方將這一新數字通知了朝中方面,在83000人中,有朝鮮人民軍戰俘76600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6400人,並聲稱這是美方最後的、堅定的、不可更改的方案。

在此之前,克拉克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則按其制定的軍事行動措施,對朝鮮北方實施了一系列大轟炸。6月23和24日,美軍出動飛機對水豐電廠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僅23日就出動飛機305架次,投下炸彈145噸;7月11日,出動飛機1250餘架次,對平壤實施了一天的瘋狂轟炸(8月29日,出動飛機1400餘架次,再度對平壤實施一天的瘋狂轟炸);這期間,還對其他城市和工廠區等數十個目標,以及從平壤到開城的交通線進行了轟炸,企圖以此壓迫朝中方面接受其關於戰俘遣返的方案。與此同時,不經雙方談判協議,美方還單方面釋放了2.7萬名由美方收容的朝鮮平民,朝中方面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和譴責。

本來朝中方面為打破戰俘問題談判的僵局,於7月3日,對遣俘問題提出了新的方案,即「雙方所俘獲的外國武裝人員即『聯合國軍』或中國人民志願軍被俘人員應全部遣返回家;雙方所俘獲的朝鮮武裝人員即南朝鮮軍或朝鮮人民軍的被俘人員,其家在原屬於一方地區者應全部遣返回家,其家在收容一方地區者,可以允許其就地回家,不必遣返」。朝中方面甚至考慮,如果美方真願停戰,那麼在其承認收容的11.6萬戰俘中,至少應提出遣返9萬上下的數字。「這個數目雖還不是全部遣返,但已經是絕大部分遣返。」「我們準備與其達成協議,而將其餘兩萬多人保留到停戰後繼續解決。」但美方對朝中方面的方案不屑一顧,竟以其空軍優勢向朝中方面施加軍事壓力,並提出了所謂最後方案。在美方的這個方案中,遣返朝鮮人民軍的人數占應遣返人數的近80%,而遣返志願軍的人數則只佔應遣返人數的32%。

當李克農將美方13日的方案電告毛澤東並請示我方對策後,毛澤東、周恩來經兩日考慮,由周恩來起草了以毛澤東名義致金日成並告李克農的電報,指出:「此間同志一致認為在目前接受敵人這一挑撥性引誘性的並非真正讓步的方案,並在敵人的狂轟濫炸之後接受,顯然對我極為不利。」「故在現時形勢下,接受敵人這一方案必然要長他人志氣來滅自己威風。」我們不能因此一著錯而滿盤輸。這個電報於7月15日發出。

同日,毛澤東將對這一問題的分析電告斯大林,並指出:美方宣布的遣返人民軍和志願軍戰俘的數字,「兩者比例極不相稱。敵人企圖以此來挑撥中朝人民的戰鬥團結。」「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認為絕對不應接受敵人這種具有挑撥性和引誘性的方案,而且在敵人壓力之下屈服,對我極為不利。」「如果敵人拒不讓步,繼續拖延,我們即擴大宣傳,揭破敵人企圖破壞停戰談判,擴大侵略戰爭的陰謀,動員世界人民輿論,並配合我們在朝鮮前線的堅持,使敵人不斷損傷,以逼使敵人最後讓步。如敵人竟敢於破裂談判,擴大戰爭,我們亦有所準備。因為這個問題是個政治問題」。16日,斯大林複電,認為「你們在和平談判中所持的立場是完全正確的」。

這期間雙方參謀人員草擬了朝鮮停戰協定草案,共5條63款,至8月5日,除其中第51款,即「本停戰協定生效時各方所收容的全部戰俘須儘速予以釋放與遣返」。

的規定,由於美方堅持所謂「自願遣返」原則企圖扣留朝中被俘人員,而未達成協議外,其餘已全部達成協議。

8月15日至9月22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蘇聯,主要討論中國第一個五年計畫問題。這期間多次與斯大林討論了朝鮮的形勢問題,9月初,金日成、朴憲永和彭德懷也前往莫斯科,中、朝、蘇三國領導人共同討論了朝鮮的形勢和停戰談判問題,並取得了一致的意見。

在板門店的談判桌上,從7月下旬開始,美方代表由每次到會提議休會3天,變成每次到會提議休會一周。美國五角大樓授權克拉克和哈里遜,「假如他們倆人認為有必要,只要時機成熟,隨時可以在全體會議上宣布休會」。9月下旬,杜魯門寫給克拉克一封信,在這封信里,他希望「聯合國軍」司令部的提案,必須「措詞最強硬不留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共產黨不接受,「聯合國軍」司令部代表將無限期休會,最重要的是「不能減少軍事壓力」。

9月28日,哈里遜在談判會上作了最後攤牌,宣布了經杜魯門批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