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談判會場和戰場 二、彭德懷為配合談判的軍事準備

1951年6月上旬,毛澤東和金日成根據戰爭形勢的變化,確定了實行邊打邊談的方針,一方面準備同美國方面舉行停戰談判,爭取以三八線為界實現停戰撤軍;另一方面對談判成功與否不抱幻想,充分準備持久作戰,並以堅決的軍事行動,配合停戰談判的順利進行。此後,志願軍和人民軍在戰場上的軍事行動,都與談判的形勢密切相關。

經過第五次戰役,彭德懷和毛澤東都更充分地看到了,在敵我武器裝備優劣懸殊的條件下,戰爭不但是艱苦的而且是相當長期的,並且宜採取打小殲滅戰的方針部署作戰。在5月27日,毛澤東和彭德懷同時都提出了要在部隊中進行持久作戰的教育,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6月初,金日成到北京與毛澤東討論戰爭形勢時,對這一點也表示了認同。6月1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告知:「已和金日成同志談好,目前兩個月內不進行大的反攻戰役,準備八月份進行一次有把握的穩紮穩打的反攻。」在不發生敵人登陸進攻的情況下,在6、7兩月必須堅持三八線至三八點五度線,並完成一些必要的軍事準備。在組織戰役時,既要照顧到我軍供應能力,又要考慮談判的政治影響,打到三八線為止,不超過南漢江和昭陽江。6月下旬,鄧華在志願軍黨委會上也傳達了這些精神。

在獲知美國當局將對馬立克6月23日演說作出反應後,6月29日,毛澤東致電金日成並告彭德懷,指出在準備同敵人談判的同時,「人民軍和志願軍應當積極注意作戰,不使敵人乘機獲逞」。

根據上述精神,彭德懷從7月1日即著手考慮第六次戰役計畫。彭德懷在當日致毛澤東的電報中指出:「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方針是完全必要的。我能掌握和平旗幟,對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均有利。堅持以三八線為界,雙方均過得去。如美國堅持現在佔領區,我即準備八月反擊。在反擊前,還須放他前進數十里,使軍事上、政治上於我更有利些。」

7月2日,毛澤東電示彭德懷、高崗並告金日成,「在和敵方代表準備談判及實行談判期間內……極力提高警惕。我第一線各軍,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前及談判期內敵軍可能對我來一次大的攻擊,在後方,則舉行大規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訂立城下之盟。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

7月8日,志願軍司令部下達了第六次戰役的戰術準備指示,針對「聯合國軍」已加強了防禦工事,我軍反擊將是陣地攻堅的縱深作戰,同時我軍參戰炮兵增多,並且有坦克部隊參戰等情況,要求部隊組織攻堅教育和演習,組織步兵、炮兵、坦克協同戰術教育和演習,在7月底或8月初教育準備完畢。停戰談判開始以後,7月16日,彭德懷將軍事準備情況向談判代表團作了通報,同時報告毛澤東、金日成,指出: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雙管齊下,是當前在朝鮮同美國侵略集團作鬥爭的嚴重任務,「如果沒有和平攻勢(和談)的政治鬥爭,只有單純的軍事鬥爭,要想迅速孤立美國,迅速結束朝鮮戰爭是不可能的。但和談並不一定是順利的,可能需要經過嚴重的軍事鬥爭。再有兩三次較大的軍事勝利,才能使敵人知難而退。」

正像預料的那樣,在談判一開始,美方就拒絕將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和撤出一切外國軍隊列入議程,並在談判中橫生枝節。朝中方面為表示誠意,一再讓步,但至7月24日,談判已進行半個月,關於議程問題仍未達成協議。鑒於此,彭德懷於當日致電毛澤東,指出:

以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為維持其世界反動政治地位,信賴其裝備優勢還能夠守住三面環海和狹長的朝鮮,且企圖保持戰爭狀態,同時企圖將我國拖入長期戰爭,推遲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我再有幾次勝利戰爭,打至三八線以南,然後我再撤回三八線為界,進行和談,按比例逐步撤出在朝外國軍隊,堅持有理有節。經過複雜鬥爭,爭取和平的可能仍然是存在的。如經過上述一切辦法而不能達到和平,則繼續打下去,在持久戰中,我雖有許多困難,但可克服,最後贏得戰爭勝利是肯定的。從全局觀點來看,和的好處多,戰亦不怕……我於八月中爭取完成戰役反擊的準備,如敵不進攻,則至九月舉行。最好是待敵進攻,我則依靠陣地出擊為有利。

26日,毛澤東複電指出:

七月二十四電收到。敵人是否真想停戰議和,待開城會議再進行若干次就可判明。在停戰協定沒有簽訂,戰爭沒有真正停止以前,我軍積極準備九月的攻勢作戰是完全必要的。

在停戰談判進入關於軍事分界線問題的實質性討論之後,美方代表不但粗暴地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而且更加狂妄地提出海空軍優勢「補償論」,要求把軍事分界線劃在志願軍和人民軍陣線縱深內,經數天爭論,毫無讓步表示。鑒於此,7月31日,志願軍談判代表鄧華和解方致電彭總指出:爭取和談來結束朝鮮作戰的方針是正確的。但目前時機不恰當,加上我們在談判中的某些讓步使敵發生錯覺,故談判中敵之氣焰甚高。「據我們估計,至多只能讓到現地停戰,如果沒有外部的動力(如蘇聯壓力、英法等國的矛盾,特別是我之戰鬥勝利等),要想敵人撤回三八線以南十公里是極端困難的。談判需要戰鬥勝利配合,並須作破裂之軍事準備。為此特建議:戰役準備爭取八月十五(日)以前完成,準備破裂後的反擊以八月內動作為宜……以我軍一部配合人民軍來打擊東部敵人,並收復東部三八線以北地區……爭取兩步來完成三八線的收復,再談是有利的。如談判仍在繼續,最好是乘敵進攻時予以有力的打擊……或者我舉行地區性的主動攻擊敵人。總之,談判需要政治攻勢、特別是戰鬥勝利相配合才更為有利。」

8月1日,經周恩來批閱後,軍委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致電彭德懷,告知空軍為配合第六次戰役的準備情況,如果9月份發起戰役,空軍共有8個團可以參戰(其中4個噴氣式和1個活塞式驅逐機團,2個衝擊機團,1個轟炸機團),另有14個團技術還相當生疏,只能勉強可以參戰。每團均以25架飛機計算。另朝鮮有100架飛機可參戰。但朝鮮境內的機場有限,並且可能遭美機轟炸。如果機場情況允許,噴氣式飛機和衝擊機可活動到漢城之線,轟炸機可活動到大邱、釜山。作戰時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可設在平壤,前進指揮所與志願軍總部在一起。

8月8日,彭德懷將第六次戰役部署設想電告毛澤東並高崗;8月17日,以志願軍司令部和聯司的名義,向志願軍和人民軍各部下達了戰役預案並報金日成、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總體設想是:以志願軍13個軍分兩個梯隊,第一梯隊8個軍(第19兵團3個軍、第20兵團2個軍、第42軍、第47軍、第26軍),以第42、第47兩軍圍殲鐵原地區的美第3師,第26軍和第20兵團圍殲金化地區的南朝鮮第2師和美第25師2個團,第19兵團在鐵原西南地區擔任牽制和阻敵增援任務;第二梯隊5個軍(第3兵團3個軍、第38軍、第40軍),在第一梯隊打完後,以第二梯隊繼續擴大戰果;人民軍在東線以4個軍團分兩個梯隊,配合志願軍作戰;預計榴彈炮3個師,戰防炮和火箭炮各1個師,坦克3個團及空軍10個團參戰;以人民軍3個軍團擔任東西海岸防禦任務,並以志願軍第9兵團2個軍和第39軍為東西海岸防禦的二梯隊。要求各部隊繼續作好連續縱深攻堅的戰術準備,於9月10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如無意外變故,擬於9月10日下午發起攻擊。攻擊發起後,在有充分供應和補充保障的基礎上,打破以往只能打六七天的限制,實行連續攻擊,兩個梯隊各打20天至1個月。如此,有可能使美國同意以三八線為界停戰撤軍。戰役能否連續攻擊的關鍵,在於物資供應和兵員補充是否有保障。在17日的預案中,還要求各部隊根據實際情況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並請金日成總司令提出意見。彭德懷將17日下達的第六次戰役預案,也通報給了在開城談判的鄧華和解方,徵求他們的意見。

毛澤東接到彭德懷8日的電報後,批請周恩來、聶榮臻召集會議研究並提出意見。10日夜,周恩來召集聶榮臻、劉亞樓、陳錫聯、楊立三、李濤等,對彭德懷8日電關於第六次戰役設想進行了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於11日早書面報告毛澤東。報告認為:

根據目前朝鮮雨季情況,九月份鐵路、橋樑、公路不一定能完全修好,即使預計的九月份全月糧食能於八月中旬搶過鴨綠江,但不一定都能運過清川江(橋樑全斷)。如果糧食不足,彈藥有損(潮濕一部分是可能的,前方尚未查清),便決定大打,而空軍又確定不能參加,在敵人又已確定堅守的條件下,恐很難連續作戰二十日至一個月。同時,在政治上,九月如仍在繼續談判,我便發動大打,亦不甚有利,如再不能大勝,則影響更不好。從種種方面看,我以加緊準備,推遲發動大打為有利。九月談判如破裂,則十月便須準備大打;如敵不進,則九、十兩月可在沿線尋找小戰,不斷給敵以殺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