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方針的確定 四、彭德懷火線回京和毛澤東給斯大林的電報

第四次戰役開始後,西線韓先楚指揮的各部,在兵力單薄、糧食彈藥未及補充的情況下,依託野戰工事,展開了頑強阻擊,始終保持了漢江南岸的基本陣地,有力地掩護了東線主攻集團的開進集結。

東線鄧華指揮的各部完成集結後,就出現了戰機。2月11日黃昏,將態勢突出的南朝鮮第8師分割包圍於橫城西北地區,在金雄指揮的人民軍配合下,戰至13日晨,將南朝鮮軍第8師的3個團悉數殲滅,並殲美第2師1個營和4個炮兵營,共殲敵1.2萬餘人。此戰,是志願軍在連續取得三次戰役勝利後,未得休整和補充的困難情況下,獲得的又一個大捷。

為擴大戰果,擊破敵人進攻,志願軍轉移兵力,以6個團攻殲位於橫城以西砥平里小鎮上孤立突出的美第2師第23團,並以兩個軍兵力會同金雄指揮的人民軍,前出原州及以東平昌一線,阻敵西援並擴張戰果。攻殲砥平里的戰鬥,由於兵力優勢不大(志願軍約10000人,美第23團等約6000人),攻擊火力太弱(只有3個榴彈炮連),加之部隊建制多(6個團分屬3個軍),協同困難等原因,致經過兩個夜晚的攻擊,雖予美第23團等部以重大殺傷,並曾攻入鎮內,但未能將其全殲。後美軍援兵到來,並有20餘輛坦克突進砥平里同美第23團會合,這更增加了志願軍攻擊的困難。

此時,李奇微知道志願軍後續兵團未到,攻擊沒有後勁,利用志願軍「禮拜攻勢」的作戰規律,採取「磁性戰術」,志願軍進攻,他就後撤,志願軍後撤他就反撲。因此,他部署了縱深防禦,並準備繼續進攻。志願軍即使攻克砥平里,李奇微也不會後撤。

彭德懷鑒於這種戰場態勢,為了避免同李奇微拼消耗,爭取主動,遂果斷決定撤出對砥平里的攻擊,而於2月17日全線轉入運動防禦。此時,志願軍第二番作戰部隊已開始入朝,準備4月中旬前後接替第一線作戰。為掩護第二番部隊入朝參戰,彭德懷決定第一線部隊以空間換取時間,在南起漢城、橫城東西一線,北至三八線,部署三道防線,每道防線縱深20~30公里,採取「兵力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的部署原則,堅持防禦20~25天。爭取在三八線以南組織兩個月左右的防禦,掩護第二番作戰部隊到三八線地區完成集結,發起第五次戰役。

為實現上述決心,同一天,志願軍黨委給各軍黨委發出了指示,指出:

由於我軍在朝鮮努力的結果,取得了四個戰役的勝利,使朝鮮局勢起了基本變化。也就是說,形勢對敵人是很不利的。但就朝鮮戰場目前的具體情況來說,要取得最後勝利還須經過一段艱苦路程。

……

靠我在朝鮮的現有兵力很難一下解決朝鮮問題。為了縮短朝鮮戰爭時間,全部解放朝鮮,我中央軍委已決心再派十九、二十兩兵團及西南三個軍入朝輪番作戰,加緊改善裝備,動員新戰士補充第一番作戰部隊,和努力武裝技術兵種,這些措施無疑的保證朝鮮正義戰爭的勝利。但要使第二番部隊能分批趕上還需要有兩個月的時間才行,而敵人不可能給我們這樣長的時間。

因此,志司二月十七日命令部署,主要是爭取時間,使我後續兵團能按預定計畫趕到。

……

總之,爭取兩個月時間,對我們是迫切需要的。時間就是勝利,望各級幹部黨員深體此意,率領部隊堅決完成此一艱巨任務。

鑒於第三次戰役後,部隊上下和民主陣營內部都產生了輕敵速勝的情緒,就部隊的狀況來說,第三次戰役打得勉強,第四次戰役更為勉強。第四次戰役開始後,彭德懷認為就志願軍現有的裝備水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不但是艱苦的,而且是長期的。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也認識到了戰爭的艱苦性和長期性,所以決定在朝鮮實行輪番作戰的方針。經過第四次戰役,部隊中對於這個問題,也有了認識,速勝思想已不復存在,但在民主陣營內部,雖然認為戰爭是艱苦的,而對於長期性的問題還有不同認識。為更有利於戰爭指導,彭德懷認為有必要對這個問題統一認識。加之,2月初金日成曾約他在此次戰役結束後,去北京討論戰爭問題。這樣,在志願軍和人民軍轉入全線運動防禦時,彭德懷決定回京,並於2月16日電告毛澤東,擬乘此作戰間隙利用月夜回中央一次面報各項。明晚約金首相來此商談有關問題。金以前約我同去北京一次,我覺得仍有必要。如同意,擬19日晚由此起程,21日到安東。獲得了同意。

由於金日成工作繁忙,17日晚未能到達志願軍司令部所在地成川君子里。18日夜,彭德懷到平壤與金日成進行了會談。19日下午返回志司,並致電在前線的鄧華、韓先楚、金雄及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和政治委員李志民,對第一線的防禦作戰再次提出要求,同時告知:我擬明(20)日黃昏動身去中央,10~15天返部,志願軍總部於日內移金化前線,由鄧華指揮。待洪學智、解方率總部到金化時,鄧華由前線回金化主持志願軍工作。安排好工作後,彭德懷於20日動身回京。

21日下午彭德懷到京,直接到玉泉山晉見毛澤東。向毛澤東彙報了戰場上敵我雙方的情況和志願軍作戰的困難,以及空軍入朝作戰問題和修建機場問題、朝鮮鐵路的搶修問題、後方供應問題、戰略方針問題等等。

從22日到28日,彭德懷在中南海與周恩來、聶榮臻、楊立三共同研究了軍兵種的參戰準備和加強後勤保障問題;同聶榮臻一起與蘇聯駐中國軍事總顧問沙哈諾夫,商談蘇聯空軍出動掩護平壤以北交通運輸問題;參加周恩來主持的有軍委三總部和各軍兵種及政務院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的軍委擴大會,研究後方如何更得力地支援志願軍,克服前方的困難問題;同聶榮臻一起聽取有關軍兵種領導人的彙報,研究軍兵種參戰方案問題。

這期間,彭德懷又兩次同周恩來到玉泉山與毛澤東討論戰爭有關問題,包括戰爭方針問題,國內部隊輪番出國作戰問題,空軍、炮兵、坦克等軍兵種的出動時間和計畫問題,請求蘇聯空軍掩護後方運輸問題等。

關於戰爭方針問題,毛澤東明確仍堅持「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的方針,以幾年時間,消耗美軍幾十萬人,使其知難而退,至少我們應作兩年的準備。1951年全國軍隊準備補充60萬人,全國以國防建設為主,經濟建設也圍繞國防建設進行。同時,實行輪番作戰,改善志願軍武器裝備,改善供應運輸,加強後勤機構,努力準備空軍、裝甲兵參戰,這是為了儘可能爭取短期。彭德懷建議,將他這次回京討論確定的問題,通報給斯大林,使他了解志願軍在戰場上作戰的困難,這有利於民主陣營內部對戰爭問題的統一認識,有利於戰爭的指導。毛澤東同意,並委託周恩來起草給斯大林的電報。這個電報特別指出了志願軍作戰的困難和戰爭將是長期的,是在2月9日毛澤東批發軍委致志願軍和各大軍區關於輪番作戰問題電報基礎上的修改和補充,經毛澤東審定後,於3月1日,以毛澤東的名義發給斯大林。電報全文如下:

菲利波夫同志:

彭德懷同志最近從前線回抵北京,我們商討的意見,特告如下:

一、從目前朝鮮戰場最近進行的戰役中,可以看出:敵人不被大部消滅,是不會退出朝鮮的,而要大部消滅這些敵人,則需要時間,因此,朝鮮戰爭有長期化的可能,至少我應作兩年的準備。目前敵人的作戰意圖是企圖與我進行消耗戰。在過去一個月當中,敵人當站住陣地之後,經過調整補充,便尋找機會向我作試探性的進攻,其目的在一方面不容許我在前線作必要的休補,另方面則利用其技術條件消耗我軍。同時,敵人對朝鮮沿海的襲擾、運輸線的不間斷轟炸,均甚為積極。我軍補充物資只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能達前線,有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在途中被炸毀。在目前一個半月內,因我新軍未到,老軍未補充,敵人有重新進出三八線南北地區的可能。

二、為粉碎敵人意圖,堅持長期作戰,達到逐步消滅敵人之目的,我中國志願軍擬採取輪番作戰的方針。中國志願軍已決定編組三番輪流的部隊,即將現在朝鮮作戰的九個軍三十個師作為第一番志願部隊;將正從國內調去的六個軍及現在朝鮮即將補充的三個軍(有兩個軍現在元山、咸興地區休整)共九個軍二十七個師,作為第二番志願部隊,約四月上旬可全部到達三八線地區,接替現在漢江前線的六個軍的任務;將準備從國內調去的六個軍及第一番志願部隊中的四個軍共十個軍三十個師,作為第三番志願部隊,準備六月中旬調用。上述十個軍中的四個軍,因打了五個月,必須補充休整;在第二番志願部隊接替前線任務後,即調至平壤、元山地區整補,兼顧海防。第一番志願部隊中其他兩個軍,則調回國內整補。在過去四個戰役中,中國志願軍戰鬥與非戰鬥的傷亡及減員已超過十萬人,正將補充老兵新兵十二萬人;今明兩年準備再有傷亡三十萬人,再補充三十萬人,以利輪番作戰。關於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