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戰爭準備長期、盡量爭取短期方針的確定 一、毛澤東決定「趁熱打鐵」,再打一仗

「聯合國軍」遭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次戰役的突然打擊,引起了麥克阿瑟的驚慌,也引起了華盛頓當局的極大不安。

11月28日,麥克阿瑟向五角大樓報告,「中國在北朝鮮投入了大批軍事力量,而且實力仍在增強。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中國人的最終目標,無疑是要「徹底摧毀在朝鮮的聯合國部隊」。他在報告中為他在朝鮮的失敗作了辯護,他說:「顯然,我們目前的實力不足以抗衡中國人發動的這場不宣而戰的戰爭,他們在客觀上擁有很多有利條件,促使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本司令部已在職權範圍內作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它目前所面臨的局面已超出了它的控制和它的能力所及。」

美國的報刊紛紛報道美國已大難臨頭,五角大樓雖然對新聞媒介的報道表示懷疑,但也感到朝鮮局勢嚴重。來自朝鮮的官方消息,也都在加劇美國當局的焦慮不安和悲觀失望。在這種情況下,28日下午,由杜魯門主持召開了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會議。然而,包括杜魯門在內,美國當局的巨頭們,都不知道在朝鮮該怎麼辦。艾奇遜說,「會議並沒有提出任何由總統作出決定的建議,即告結束」。12月1日和3日,國務院和國防部在五角大樓召開聯席會議,2日,杜魯門、馬歇爾、艾奇遜、布萊德雷又在白宮開會。這些頻繁的會議,「詳盡而直率的討論的結果」還是決定不了美國在朝鮮該怎麼辦。而麥克阿瑟還一再要求增加兵力,甚至要求台灣國民黨已經作了準備的3.3萬人的部隊到朝鮮,參加「聯合國軍」的作戰。他說「如果沒有最大數量的地面部隊的增援,本軍不是被迫節節後撤,抵抗力量不斷削弱,就是被迫困守在灘頭陣地里,除了防禦外,沒有任何希望。而實力不斷地消耗,以至最後全軍覆沒,那是可以預期的」。

杜魯門和五角大樓,已不相信麥克阿瑟的判斷。為了了解朝鮮戰場上的真實情況,以便作出決定,遂派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前往東京。12月4日,柯林斯到達東京,與麥克阿瑟簡短會晤後,即飛朝鮮,直接聽取了在第一線的美第8集團軍沃克和第10軍阿爾蒙德對軍事形勢的判斷。沃克和阿爾蒙德雖然不像麥克阿瑟那樣對形勢的判斷那麼嚴重,但也只是認為可以在釜山長期堅守。返回東京後,12月6日,柯林斯同麥克阿瑟及遠東的陸、海、空三軍的司令官們討論了美國在朝鮮的對策。麥克阿瑟主張,如果中國人同意停火,聯合國應接受停火,但中共和北朝鮮的軍隊必須停止在三八線附近的行動,這是最佳的安排。否則,要麼儘快增加「聯合國軍」的兵力,以恢複進攻,甚至封鎖中國沿海,轟炸中國大陸的空軍基地和城市,要麼撤離朝鮮。

美國當局考慮,如果中國人繼續投入兵力作戰,有可能將美軍趕出朝鮮,美國不大量投入軍事力量,就不能實現全部佔領朝鮮的軍事目標,但又不可能立即增加力量。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在朝鮮採取「搶救行動」。杜魯門決定:不主動撤出朝鮮,一旦被迫撤離,要帶上南朝鮮軍隊一起走。華盛頓的巨頭們考慮,為在朝鮮「爭取行動而進行拖延」,在代價不太大的情況下,可由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向中國提出在三八線停火。但礙於面子,這個建議不是由美國提出,而應是由英國提出。

此時,恰好英國首相剋萊門特·艾德禮率政府代表團到華盛頓與美國討論朝鮮戰爭形勢問題。本來「聯合國軍」遭到慘痛的失敗,就使包括英國在內的參加「聯合國軍」行動的美國所有盟國都驚恐不安。而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答記者問時又揚言說,美國一直在「積極考慮」在朝鮮使用原子彈。這更引起了英國等美國盟國的驚慌。於是艾德禮於12月4日飛到華盛頓,要求美國對此事做出澄清,並承諾不在朝鮮使用原子彈。英國人擔心的是,美國在朝鮮使用原子彈,將會引起世界大戰,美國將主要軍事力量投入到朝鮮戰場,將會減少對歐洲的力量投入,從而英國和整個歐洲利益和安全可能不保。艾德禮強調,西方是反對共產主義陣線的主要據點,他希望在朝鮮避免大戰,而通過談判使共產黨中國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並主張正式承認北京的中國政府,接納共產黨中國為聯合國成員國,把台灣交給中共。爾後通過聯合國向中國施壓,與中共談判解決朝鮮問題。

美國堅決反對承認北京的中國政府,堅決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為聯合國成員國和把台灣交給共產黨。杜魯門、艾奇遜、馬歇爾、布萊德雷反覆向英國人解釋,雖然兼顧所有的義務會有困難,但美國對東方和西方並不打算偏廢任何一方。美國並沒有在朝鮮使用原子彈的打算,同意在朝鮮避免大戰。「聯合國軍」不會自動撤出朝鮮,美國只是為了在軍事上有利的需要,而設法在朝鮮安排停火,但並不應進行談判,因為這個時候談判,形勢對美國不利。雖然會談中美英雙方分歧較大,但艾德禮同意按美國的條件,幫助美國通過聯合國和其他渠道尋求停火。雙方於12月8日發表了會談公報。與此同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沃倫·奧斯汀在聯合國積極活動在朝鮮實行停火。

此外,美國當局最為擔心的不僅是能不能在朝鮮堅持下去的問題,而且是在朝鮮會否導致與中國甚至與蘇聯打一場全面戰爭的問題,認為在朝鮮的戰爭可能是全面戰爭的第一階段。參謀長聯席會議於12月6日,向美國在世界各戰區的指揮官發了一份「戰爭警報」,認為朝鮮目前的形勢已使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要求「收到此電後,指揮官們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戰備」。在12月11日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擴大軍隊規模,建立一支由18個師組成的陸軍、擁有397艘主要戰艦的海軍和擁有95個聯隊的空軍。同一個會議決定由總統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15日,杜魯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他說,共產主義者們「正打算將世界推向全面戰爭的邊緣,以便攫取他們所覬覦的東西」。因此,美國武裝力量的人數將儘快擴大到350萬人,在1952年6月之前,軍用飛機、車輛、電子設備的生產,要比原計畫增加4~5倍,並對工資、物價等採取控制措施。為撫慰一下英國人,19日,任命美國五星上將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軍最高司令官。

1950年12月5日,出席聯合國第五屆大會的印度等13個亞非國家的代表,「呼籲北朝鮮當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立即聲明它們沒有意思使在它們控制下的任何部隊前往三八線以南」。這恰好符合美國的意圖。接著13國又提出了為尋求停火而由本屆聯大主席伊朗代表及印度和加拿大代表組成「三人停火小組」,同時提出為解決遠東其他問題舉行談判會議或組成談判委員會。而美國只是為了保持軍事上的有利陣地,爭取喘息時間,因此,只同意尋求在三八線停火,反對為解決遠東其他問題舉行談判會議或組成談判委員會。即便實現停火,也不準備討論停火以外的其他問題。12月1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了一個同意尋求停火的決定。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在有美國投票贊成的情況下,只通過了組成「朝鮮停火三人小組」的決議,即先行實現停火,然後才能考慮其他問題。

12月8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召見印度駐華大使館參贊,11日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針對13國的呼籲指出:13國的呼籲是不公平的,為什麼13國不反對美國侵略?為什麼13國不呼籲美國撤軍?為什麼13國在美國軍隊越過三八線北進時不講話?為什麼13國中還包括參加「聯合國軍」行動的菲律賓?

12月22日,周恩來外長代表中國政府針對聯合國大會14日通過的決議發表聲明,揭露了美國的真實意圖。聲明中指出:自美國侵朝以來,美國當局一直拒絕撤出其侵朝軍隊,從來沒有結束朝鮮戰爭的誠意。既然如此,為什麼美國當局又贊成立即在朝鮮停火和表示願意舉行談判解決朝鮮戰事呢?「不難了解,當著美國侵略軍登陸仁川港、越過三八線或直逼鴨綠江的時候,他們不會贊成立即停戰,也不會願意舉行談判;只有在美國侵略軍失敗的今天,他們才會贊成立即停戰,並在停戰後舉行談判。很顯然地,昨天反對和平,是為著美國可以繼續擴張侵略;今天贊成停戰,也是為著美國可以取得喘息時間,準備再戰,至少可以保持現有侵略陣地,準備再進。他們關心的……是美帝國主義如何能在朝鮮保留侵略軍隊和侵略行動,如何能繼續侵佔中國的台灣,這就是說,停戰後一切照舊,準備好了再打,並且還藉此先宣布緊急狀態存在,所謂先停戰後談判,談判的議程和內容也可在停戰後無休止地討論下去……三人小組――就地停戰――和平談判――大舉進攻。這一馬歇爾公式對中國人民極不生疏。」中國政府對聯合國大會的這個決議是不能接受的。

其實,關於美國可能提出停戰的問題,中國領導人也有考慮。志願軍第二次戰役西線作戰結束,「聯合國軍」正在向平壤撤退時,12月3日,金日成來到北京,就朝鮮戰爭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