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根本扭轉朝鮮戰局的決定 四、彭德懷大獲全勝

根據上述方針和部署,彭德懷於11月6日,即開始了誘敵深入的「造勢」行動。

為造成志願軍無力再戰的假象,志願軍東線第42軍兩個師,經頑強阻擊,與美軍2個團和南朝鮮軍1個師展開惡戰後,彭德懷令該兩師於7日零時放棄現陣地後撤,繼續節節阻擊誘敵,並掩護第9兵團主力由輯安、江界向長津湖地區開進。西線志願軍第38軍第112師,與南朝鮮軍和美軍共1個多師在飛虎山進行了激烈爭奪,吸引了敵軍後,彭德懷即令該師及在清川江及以西擔任誘敵的第40軍第119師、第39軍第117師,於9日、10日和11日主動放棄現陣地後撤,繼續誘敵。

美第8集團軍由於遭到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打擊,特別是對志願軍的兵力和部署情況不明,因此行動較為謹慎,加之,發動總攻勢的供應準備尚未完成,和準備參加「總攻勢」的美第9軍部隊尚未到達第一線,因此整個試探進攻,進展比較緩慢。至16日,僅向北推進9~16公里,距志願軍預定殲敵地區較遠。

彭德懷、鄧華等鑒於這種情況,為進一步造成敵軍錯覺,實現將敵軍誘至預定地區殲滅的目的,於16日中午和晚上兩次發出指示,指出:「我西線不後撤,東線之敵不敢冒進,即便我西線後撤,東線之敵亦有可能不進。」因此,命令誘敵各部從17日起停止向前出擊,繼續北撤,讓敵放膽前進。

從11月17日起,志願軍在東西兩線均與「聯合國軍」脫離了接觸,並製造一些「狼狽撤逃」的假象。同時,經報請毛澤東批准後,18日夜,志願軍在釋放103名戰俘時,除宣傳志願軍是正義之師和寬待俘虜的政策外,還向他們散布志願軍的糧彈供應困難,要撤回國內去,以迷惑敵軍。毛澤東在批准志願軍釋放戰俘時指出:「敵方對我實力還認為是六萬至七萬人,『並不是一個不可侮的勢力』,這點對我有利;美、英、法對我毫無辦法,悲觀情緒籠罩各國,只要我軍多打幾個勝仗,殲滅幾萬敵軍,整個國際局勢就會改觀。」

東京的麥克阿瑟和美國的華盛頓當局,果然為志願軍的後撤行動所迷惑,進一步產生錯覺。他們認為:志願軍是「怯戰退走」,估計在朝鮮的中共軍隊只有6萬~7萬人,並不是不可侮的勢力,這些軍隊沒有得到很好的補給,補給的困難和寒冷的天氣可能是他們撤退的原因。麥克阿瑟尤其相信,他的空中轟炸,會使鴨綠江以南的地區成為「一片焦土」。

麥克阿瑟終於上鉤了,從18日開始,西線美第8集團軍全線放膽向北推進,至21日,全部到達其預定的攻擊開始線。東線美第10軍指揮的美第7師先頭第17團1個營,於21日進至鴨綠江邊的惠山鎮,這是美軍到達中朝邊境的第一支也是唯一的一支部隊。麥克阿瑟為此給美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發電祝賀,阿爾蒙德並專程趕到惠山鎮,同一批軍官以惠山對岸的中國為背景照相留影,以顯示「勝利」。南朝鮮首都師和第3師仍在東海岸向圖們江推進中,美陸戰第1師已進至長津湖南岸的下碣隅里及以北地區,並準備繼續向江界方向推進,掩護西線第8集團軍進攻的右翼。至此,志願軍完成了預定的誘敵任務。

與此同時,其他準備工作也基本完成。

對第一次戰役的思想政治工作經驗、戰術經驗及美軍、南朝鮮軍的作戰特點進行了初步總結。根據現有條件研究防空、防寒和改善食宿的辦法,志願軍司令部於11月10日和11日,還專門發出指示,要求各部組織輕重機槍打擊低飛的敵機,通報了第124師和第112師第336團用步兵火器擊落敵機的情況,使部隊樹立了打贏下一戰役的信心。由志願軍統一部署,各部對當面敵情及敵後淺近縱深內的地形、道路等情況,進行了偵察,大體上摸清了當面敵軍兵力、番號和兵要地誌等情況。並與人民軍共同組織游擊支隊,深入敵軍戰役後方,進行游擊活動。

第9兵團11月7日開始從輯安、臨江等地渡過鴨綠江,隱蔽開進朝鮮。至21日前後,第20、第27軍先後到達東線長津湖東西及以北預定殲敵地區,第26軍也到達了指定的厚昌江口地區,完成了集結。

根據朝鮮境內鐵路基本被敵機炸毀,火車不通,國內汽車有限、在戰場上遭敵機轟炸損失嚴重等情況,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緊急動員200輛商用汽車和約600輛大車入朝,為志願軍運送了部分物資。志願軍統一部署各部在朝鮮向當地政府和群眾籌借部分糧食。部隊難以生火做飯,東北地區組織製作了炒麵,至11月底,國內送達前線第一批炒麵2000噸。

根據「聯合國軍」進展和志願軍準備情況,彭德懷、鄧華等於11月20日決定,西線於25日晚,東線於26日晚發起反擊(後第9兵團根據準備情況,於27日晚發起攻擊),並要求西線部隊於23日前完成反擊準備。

此時,「聯合國軍」在東西兩線進攻的部隊共13個師又3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約25萬餘人(當時志願軍判斷為22萬餘人)。在西線進攻的部隊為8個師3個旅和1個團,其中美軍4個師和1個空降團、英軍2個旅、土耳其1個旅、南朝鮮軍4個師,統歸美第8集團軍指揮;在東線進攻的部隊為5個師,其中美軍3個師、南朝鮮軍2個師,統歸美第10軍指揮。東西兩線仍被狼林山脈阻隔。志願軍東西兩線作戰部隊共有9個軍(30個師)38萬餘人。西線為6個軍(18個師),由志願軍總部直接指揮;東線3個軍(12個師),由第9兵團指揮。志願軍以1.52:1佔有兵力優勢。

11月24日,麥克阿瑟下令發動了「總攻勢」,並公開向新聞界宣布了他的總攻計畫,他認為立即就可實現軍事佔領全朝鮮的目標了。然而,他高興得太早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彭德懷已經把他的部隊裝進了口袋。

「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彭德懷的守和攻,都大大出乎麥克阿瑟的預料。志願軍按彭德懷的部署,將麥克阿瑟的部隊誘至預定地區後,西線於25日黃昏,按預定計畫突然發起了反擊。

彭德懷抓住麥克阿瑟西線進攻部署的薄弱環節,首先以第38、第42兩軍在第40軍一部的配合下,向美第8集團軍擔負右翼進攻的南朝鮮第2軍團的第7、第8兩師發起了反擊,並專派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具體指揮該兩軍作戰。經一晝夜作戰,將該兩師大部殲滅。打開了戰役反擊的缺口。

接著彭德懷命令在西線反擊的其他部隊,積極作戰,抓住當面之敵殲滅之。同時採取雙層戰役迂迴的部署,命令第38軍實施內層迂迴,以主力迅速西向位於清川江邊價川以南的軍隅里攻擊前進,以一部取捷徑向三所里前進,截斷進至清川江以北美第9軍的南撤退路,和阻擊平壤、順川之敵經此的北援。三所里位於價川、順川之間,是清川江以北美第9軍南撤,和平壤、順川美軍北援的必經之路;命令第42軍實施外層迂迴,西向順川、肅川插進,截斷在美第9軍以西向北進攻的美第1軍的南撤退路,以便我正面主力追擊和側擊潰逃之敵。

志願軍各部得令後,積極行動,正面第40、第39、第66、第50軍,向當面之敵展開攻擊,第38軍主力在向軍隅里前進途中,擊潰從價川急向德川增援的土耳其旅,第42軍主力在孟山西南的北倉里殲滅南朝鮮第6師一部,繼向西南方向前進。第38軍第113師,晝夜兼程,經14小時70餘公里的急行軍,於28日晨搶佔了三所里地區,在發現三所里以西1公里處的龍源里也是一條南北通道時,則派去1個團於當日下午搶先佔領,完全截斷了美第9軍南逃的退路。

根據戰場上的形勢,28日5時半,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鄧華、朴一禹、洪學智,祝賀志願軍殲滅南朝鮮第2軍團的大勝利。同時指出:

「目前任務是集中我四十二軍、三十八軍、四十軍、三十九軍殲滅美騎一師、第二師、第二十五師等三個師的主力。只要這三個師的主力殲滅了,整個局勢就很有利了。」「美騎一師(兩個團)正向德川、順川、成川之間調動,目的在鞏固成川、順川地區阻我南進。我四十二軍應獨立擔任殲滅該敵。」「美九軍團指揮之第二師、第二十五師,在球場、院里、軍隅、價川一帶,我三十八軍、四十軍、三十九軍應擔任攻殲該敵。這是很重要的一仗,令各軍努力執行之。」當日24時,毛澤東再次致電彭德懷等人,指出:「此次是我軍大舉殲敵根本解決朝鮮問題的極好時機,望你們鼓勵士氣,爭取大勝。」

彭德懷據此,當即令第38、第42軍迅速完成戰役迂迴任務,令第40、第39、第66、第50軍攻擊球場、軍隅里、寧邊地區之敵。至29日晨,志願軍已從北、東、南三面將美第9軍指揮的美第2師、第25師、土耳其旅全部和美騎兵第1師、南朝鮮第1師的各一部,包圍於價川附近的清川江南北地區。第42軍主力殲滅阻擊之敵1個營進至順川以東新倉里地區。麥克阿瑟在西線整個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