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共中央政治局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三、毛澤東主持政治局會議,決定以志願軍的名義出動一部分部隊到朝鮮作戰

此時,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周年。一年來,在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解放了的中國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態取得了良好的開端。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了建國一周年的重大慶祝活動。

就在這一天,毛澤東接到了由倪志亮大使轉達的金日成、朴憲永關於直接出動人民解放軍給朝鮮以特別援助的請求。這一天也接到了斯大林在接到朝鮮的求援信後,於當天發來的建議中國派部隊援助朝鮮的電報。斯大林在電報中說:「我正在離莫斯科很遠的地方休假,與朝鮮的事情多少有些隔絕。但據今天由莫斯科傳給我的消息,我看,朝鮮同志們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在漢城地區,朝鮮同志沒有任何可以抵抗的部隊,可以認為,通往三八線的道路是沒有設防的。我考慮,根據眼下的形勢,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志願者身份出現,當然,由中國指揮員統率。」

雖然中共中央對援助朝鮮問題早有考慮和準備,但中國領導人並不希望出現必得出兵援朝的形勢。因為新中國仍然面臨著嚴重的國內形勢和種種困難。

第一,台灣等一些沿海島嶼和大陸的西藏還沒有解放,統一祖國的任務尚未最後完成,戰爭還沒有最後結束,人民解放軍仍有重大的作戰任務。

第二,新解放區土匪為害仍很嚴重,在華東、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區尚有大批股匪沒有剿滅,特別是福建、浙江、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匪患還相當嚴重,散在各偏僻地區為害人民。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潛留在大陸上的特務與各當地的反革命分子及各種反動組織相勾結,進行各種反革命破壞活動。新解放區基層政權尚不完全鞏固。因此,整個社會秩序還不很安定。

第三,國民經濟恢複剛剛開始,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和第一屆全國政協第二次全體會議確定和部署的恢複國民經濟的任務還沒有全面展開。1950年工農業生產指標都還遠未達到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水平。市場物價趨於穩定,但還沒有最後鞏固,財政收支接近平衡,但仍有很大赤字。作為實現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的基本條件――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剛剛開始。

此外,尚有三四百萬失業工人和知識分子未得到妥善安置,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也剛在恢複。

然而,美國侵略者已將侵略朝鮮的戰火燒到中國大門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危在旦夕,金日成和朴憲永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向中國提出了出兵援助的請求。面對美國的侵略威脅,面對中國各方面嚴重困難,面對朝鮮的請求,中共中央和中國領導人不得不作出重大的戰略抉擇。

事到臨頭,中共中央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

據有關材料講,10月1日當夜,毛澤東即召集中央有關領導人開會,研究出兵援朝問題,初步議定以志願軍的名義援助朝鮮。

次日凌晨2時,中央軍委發出了由毛澤東起草的致高崗和鄧華的電報:「一、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二、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計畫與新的敵人作戰;三、請鄧華將準備情況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動即行電告。」鄧華於當日12時即回電,將準備情況作了報告,並提出了部隊出動時需由軍委明確或解決的具體問題。

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就在這一天毛澤東起草了給斯大林的電報,告訴他:「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電報分析了志願軍參戰後可能出現的形勢變化和志願軍作戰的困難,並請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援助。電報中附上了請蘇聯援助武器的清單。但是這個電報沒有發出。

同一天,毛澤東還通過蘇聯駐中國大使羅申轉發了致斯大林的另一份電報,重點強調了中國志願軍出動後可能會出現的嚴重後果和中國的困難,以探測蘇聯對此的態度。毛澤東在電報中指出:「第一,靠幾個師很難解決朝鮮問題(我軍裝備極差,同美軍作戰無勝利把握),敵人會迫使我們退卻。第二,最大的可能是,這將引起美國和中國的公開對抗,結果蘇聯也可能被拖進戰爭中來,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其嚴重了。中共中央的許多同志認為,對此必須謹慎行事。」「如果我們出動幾個師,隨後又被敵人驅趕回來,並由此引起美國與中國的公開衝突,那麼我們整個的和平建設計畫將被全部打亂,國內許多的人將會對我們不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創傷尚未醫治,人民需要和平)。」毛澤東在電報中還告訴斯大林,中共中央準備召開會議進一步研究,並準備派周恩來和林彪到斯大林的療養地,與斯大林討論這件事。

3日中午金日成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面談了朝鮮的危急形勢,並稱恐非請中國援助不可。倪志亮於當天下午將此情況電告周恩來、聶榮臻和高崗。同日,毛澤東在北京接到朴一禹當面呈遞的金日成、朴憲永請求中國出兵援助的信。

毛澤東並未等待斯大林對有關問題表明態度,4日,即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出兵援朝問題。政治局成員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彭德懷、張聞天、李富春等均出席了會議,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楊尚昆、胡喬木等列席了會議。

目前尚未發現這次政治局會議的記錄。但據周恩來、彭德懷、胡喬木等當時與會人員在後來的有關講話和回憶,可以看出,在這次會議上,許多人對出兵朝鮮有顧慮,會議上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積極主張出兵,另一種意見是主張暫不出兵。

周恩來1951年1月23日在東北局幹部會議上作報告時指出:「當著朝鮮正受到美帝國主義摧殘的時候,美國侵略軍越過了三八線迫近鴨綠江的時候,那時下這個決心,在我們革命的進展歷史中是很不容易的。下這個決心,在當時的情況有許多顧慮,而從過渡時期來看這些顧慮是合乎實際的。」胡喬木後來也說過:我在毛主席身邊工作20多年,記得有兩件事是毛澤東很難下決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願軍入朝作戰。

從彭德懷1950年10月16日在志願軍師以上幹部會議上的講話,可以得知,當時政治局一些同志的顧慮主要是國內困難太多:1.戰爭創傷還沒有醫治;2.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完成;3.國內的土匪、特務還沒有徹底肅清;4.軍隊的裝備和訓練尚不充分;5.部分軍民有厭戰情緒。總之,一切準備不夠,因此,有一種意見主張暫不出兵。

這種意見是很正常的,不但當時國內困難很多,而且中美兩國經濟力量和軍隊武器裝備對比,強弱懸殊。

美國已有175年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躍居為資本主義最強國,工業發達、經濟實力雄厚,在政治上雄心勃勃,推行全球霸權主義政策,企圖由美國一統天下。就是當時比較強大的蘇聯也懼它三分,更何況積貧積弱、困難重重、剛剛成立一年的新中國。1950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848億美元,鋼產量為8772萬噸。同期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為574億元人民幣,按人民幣與美元2:1的比值計算,僅相當於287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1/10;鋼產量為60.6萬噸,僅相當於美國的1/144。

美國軍隊是世界上裝備最現代化的軍隊,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訓練有素,具有現代戰爭經驗,並且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之師。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極為落後,海、空軍剛剛組建,尚未形成作戰能力,陸軍的裝備水平基本是「小米加步槍」的狀況略有改善,雖然有國內作戰的豐富經驗,但沒有經受過現代戰爭鍛煉,1950年大部分部隊投入了恢複國民經濟的工農業生產建設,缺乏嚴格的訓練。這些均無法與美國相比。因此,出兵朝鮮,同美國較量,沒有勝利的充分把握。

然而,戰火已經燒到中國大門口,朝鮮危在旦夕,極盼中國出動軍隊援助。「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本來就不多的工業基地50%在東北地區,如果美國在朝鮮得勝,即便不向中國發動進攻,站在鴨綠江對岸躍躍欲試,中國東北地區也不會得安寧,無法安心進行建設。因此,對於朝鮮的危機,中國不能袖手旁觀,不能坐視不管。

周恩來後來說:「對於這樣一場戰爭,在我國人民內部思想也不是容易解決的。有些人說,我們自己剛剛解放,朝鮮雖是鄰邦,我們應先顧自己。要下決心是不容易的。我們對付的是強大的美國,它打的又是聯合國旗號。毛澤東認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不下決心,不僅朝鮮被佔領,就是我們自己的建設也將成為不可能。」「毛澤東曾經這樣說,我們可以提出幾十條,幾百條甚至幾千條顧慮,這些顧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