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金字塔墳墓說

從大金字塔的高點往下俯望,比往上爬,更令人精神緊張。不再需要與地心引力格鬥,所以體力的付出比較小;但另一方面,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地面,而非天空,所以失足的危機隨時在眼前。我們幾個小心謹慎地選擇路線,在巨大的石塊中輾轉、溜滑,往那龐大的基座方向移動,更覺自己如螞蟻一般的渺小。

終於到達平地。暗夜已經結束,曙光初露,天色逐漸由暗轉明。我們依照先前約定,付給西方的守衛50埃及磅,並在極度解放與勝利的歡愉中,意氣風發地離開了大金字塔,往西南方几百公尺外的卡夫拉王金字塔移動。

胡夫(Khufu)、卡夫拉、曼卡拉,在希臘文中分別稱作基奧普斯(Cheops)、基夫拉恩(Chephren)、麥西里努斯(Myceri nus),不論我們用埃及還是希臘名稱呼這些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公元前2467年)的法老王,均以在基沙建造了三座金字塔而為後世所知。至少,2000多年前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他的名著《歷史》(History)中,認定大金字塔的建造者為胡夫王,從此以後,歷史就這麼決定了。希羅多德至埃及一游後,將他在旅途中獲得的資訊,寫進這本現存最古老的金字塔相關文獻,並陳述道:

基奧普斯,據說在位50年後駕崩。其弟基夫拉恩成為新法老,並同樣地建造了一個金字塔……除比其兄的金字塔矮40英尺外,一切規模照舊。……基夫拉恩在位56年後,王位由基奧普斯之子麥西里努斯繼承……麥西里努斯留下的金字塔比其父王在規模上要小甚多①。

希羅多德看到金字塔的時候為公元前5世紀,也就是金字塔建造完成後的2000年。但是往後有關金字塔的歷史,都是以希羅多德的證言為基準,全盤接受他的說法。直至今日,所有的評論家仍謹遵這位偉大希臘歷史學家的教誨,不敢逾越。儘管希羅多德的敘述得自道聽途說,但是時至今日,"大金字塔由胡夫王、第二金字塔由卡夫拉王、第三金字塔由曼卡拉王建造完成"的說法,卻已成為不可動搖的史實了。

被矮化的謎團

與阿里分手後,桑莎與我繼續在沙漠中漫步。繞過第二金字塔的西南角後,我們的眼光被它的頂部所吸引,並且發現,從頂上往下數的第22層石塊,石面上仍然保留有原來的覆面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從基座往上的數層,每層面積都至少延綿數英畝,所使用的石灰岩塊,每塊大概有20英尺寬、6英尺高,巨大到幾乎無法攀爬的地步。我後來才發現,這種巨石每塊達200噸重,需經過一種非常獨特的石工技術切割而成,而基沙一帶的古迹,到處都可散見這種切工。

第二金字塔建立在切取岩床而造的平台上,西面與北面形成一壕溝狀凹槽,有的地方深度超過15英尺。沿著塔西面,往壕溝的南方走去,不需多遠,便可看見400米外,聳立於沙漠中的第三金字塔。

胡夫……卡夫拉……曼卡拉……根據所有正統古埃及學者的說法,建造金字塔惟一的目的,便是分別作為這三代法老的墳墓。但顯然這種主張有許多不盡之處。例如,1818年,當歐洲探險家吉奧維尼·貝索尼(Giovanni Belzoni)打開卡夫拉金字塔中曠闊的停棺室時,發現室內空無一物,不僅沒有棺材,房間裝飾極為樸素,不見任何飾品,僅有一具嵌在地板內的大理石棺,外表打磨得十分光亮,但內部也是空的。棺蓋已被敲成兩半,丟棄在棺材附近。這一切應做何解釋?

對古埃及學者而言,這似乎很容易解釋。他們認為在非常早年,或許卡夫拉駕崩後的幾百年之內,盜墓者已經進入過停棺間,把包括做成木乃伊的法老王在內的所有物品橫掃一空。

顯然同樣的事,也發生在比較小的第三金字塔上。我和桑莎一面思考著這個問題,一面前往這個為祭祀曼卡拉王而建的小金字塔。最先踏入這個金字塔內的歐洲人,是一位名叫豪爾·衛斯(HowardVyse)的英國上校。他在1837年進入停棺室時,看到的只有空無一物的玄武岩石棺,木棺蓋上有人形的浮雕,棺旁殘留著少數的骨骸。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將那些骨骸視為曼卡拉的遺物。但是我們利用現代科學的驗證,發現骨骸和木棺蓋,都是公元早期金字塔年代後2500年的產物。也就是說,在金字塔時代的許多年後,有人"闖入"金字塔,並將死者埋葬在那洞穴中(在古埃及歷史中相當常見的一種行為)。至於那玄武岩的石棺,則可能屬於曼卡拉王。這種假設是否屬實,現在已無法證實,因為衛斯將石棺從西班牙運送回英國時,船隻中途翻覆,石棺也因此沉入海底。既然根據衛斯的記錄,石棺被發現時為空的,因此大家再度假設法老的屍體已被盜墓者移走。

同樣的假設也被用在胡夫的身上。由於胡夫的屍體在打開金字塔時早已不在,一般古埃及學者的看法,可以大英博物館的喬治·哈特(GeeHart)的見解為代表。哈特認為,在胡夫"被埋葬後的500年內",盜墓者就已打開了大金字塔,並且竊取了所有"陪葬的寶物"。根據這種說法,盜墓的年代應該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為胡夫王駕崩於公元前2528年。而且這一方面權威的愛德華茲教授更進一步假設:所有陪葬的寶物可能都是從現在我們稱之為"王殿"(KingSChamber)中盜走的,而且被安置在"王殿"西側的玄武岩石棺,"就是以前放置法者遺體的棺材,很可能裡面另外還有一個木製的內棺"。

上面說的,都是正統的而且是主流的學者的意見。這些學者顯然毫不懷疑地認定他們的意見就是史實,並在世界各地的大學中廣布他們的學說②。

但是,萬一這些意見並非史實的話,怎麼辦?

裡面空無一物

有關胡夫王的木乃伊遺失的謎團,早在公元9世紀,開羅伊斯蘭教總督卡利夫·阿爾瑪門(CaliphAl-Mamun)的記錄中便已有記載。當時他率領一隊石工師傅,從金字塔的北面掘了一條隧道進去挖寶,經過一連串幸運的巧合,找到了這條現代考古學家所稱的"瑪門穴"(MamunsHole)的通路。瑪門穴可直接銜接金字塔內部幾條通路,其中一條為從北面入口進入金字塔以後,便往下行的"下坡道"(入口的位置在古代雖廣為人知,但是到瑪門時期早已被人遺忘)。更幸運的是,作業時,因石錘、鑽岩機等的振動,致使下坡道屋頂上的部分岩石掉落,而暴露出金字塔內部入口處原來便有的"上坡道"。

不過,雖然找到通路,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坡道入口處,也就是坡道中最狹窄的一部分,被幾塊碩大而堅硬的玄武岩塞住,路被完全堵死。堵塞工程很明顯地是在金字塔建造時做的。阿拉伯工人在嘗試擊碎那塊硬石卻失敗以後,便著手從周圍硬度比較低的石灰岩上鑿起隧道。經過好幾個星期,總算清除掉進入金字塔最大的障礙,而為前進金字塔鋪好了路。

清除障礙的工作本身的意義非常明顯,它代表過去從來沒有盜墓者能夠成功地打開過入口,金字塔內部應該仍為一片處女地。石工師傅們充滿期待地進入金字塔,準備大大地豐收一場金銀財寶。而或許動機不同,瑪門總督想必也在金字塔大門開放的剎那,迫不及待地進入,以便成為第一個在金字塔內登堂入室的人吧。根據記錄,瑪門阻止金字塔探險隊的目的,並非為增加他原本已經可觀的財富,而是為了發掘遠古文明中不為人知的智慧與技術。根據古老的傳說,金字塔的建造者,在塔內放了很多"堅硬而不會生鏽的鐵制工具與武器,可以彎曲但不會打破的玻璃器皿,不可思議的符咒……"。

然而,當瑪門和他的手下進入房間時,卻什麼都沒有發現:既沒有世俗所謂的寶物,更沒有高科技的機器、超越時代的塑料材料、不會生鏽的鐵器,更沒有什麼稀奇古怪的符咒。

其中一間被錯誤命名為"王后殿"(QueensChamber)(在從上坡道分叉出來的一條水平走廊的尾端),裡面更是空無一物,只是一間非常樸素,但充滿幾何趣味設計的房間而已。

更令人失望的是王殿(瑪門等阿拉伯人顯然通過壯麗堂皇的大甬道[GrandGallery]後才到達此房間)內,也沒能找到任何能引起一般人興趣的東西。房間內唯一的傢具,便是一具大理石棺材,大小正好一個人身,也只因尺寸湊巧的理由,這個箱狀石盒後來便被命名為"石棺"。我們可以想像,當初瑪門和他的手下走近這個未經任何修飾的石盒時,內心是何等的失望,因為石盒裡,就如同整個金字塔一般,空空如也。

為什麼大金字塔里會如此空洞?如果曾經有寶藏的話,是什麼時候,以什麼方法消失的?古埃及學家宣稱的法老駕崩後500年內寶藏便已被竊的說法可信嗎?或者,如現在比較多的證據所顯示的,其實金字塔從一被封死的那一天開始,從來就沒藏有任何寶物?我們已經知道,在瑪門和他手下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