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財法則百變通——溫州人的生財兵法 商道97 借雞生蛋

商道精髓:有道是:「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借船。」很多精明的溫商在創業之初,都是白手起家,憑藉的就是「借船出海」、「借雞生蛋」的生財良方。

在溫商看來,善於借外力的人總是能成功借別人的力量、金錢、智慧、名望甚至社會關係,用以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提高賺錢能力。正所謂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錢」程。

一個窮人到富人家裡討飯。他先要求在富人家的火爐上烤乾衣服,僕人認為這不需要花費什麼,就答應了。在烤衣服的過程中,窮人又請求廚娘給他一口鍋,好煮一鍋「石頭湯」喝。廚娘從來沒有聽說過石頭可以煮湯,就好奇地答應了。在煮「石頭湯」的過程中,窮人請廚娘為這鍋湯加了些佐料,有油、鹽、豌豆、薄荷、香菜、肉末。最後窮人將石頭扔到了外面,將肉湯美美地喝到了肚裡。

這個故事可以給人很多啟迪: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窮人就是社會資源的組織者,聰明的巧借,使得「石頭湯」成了美味的肉湯,喝進肚裡,得以充饑。在商場中,誰能做一個聰明的社會資源利用者,誰就能喝到那碗美味的「石頭湯」。

在溫州,有不少的生意人都運用自己的智慧喝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石頭湯」。

20世紀50年代就有一對溫州兄弟不遠萬里來到巴西聖保羅市尋找致富之路。有一次,大哥到南里奧格蘭德州首府阿·雷格里港旅行,在一間餐館吃飯時,發現一種義大利肉雞美味可口。他飽餐了一頓,同時還打聽到,這種義大利肉雞是一種有名的肉食,當地人十分喜愛。

真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大哥顧不上旅行,火速趕回聖保羅與弟弟商量怎樣養義大利肉雞一事。

一番商議後,兄弟倆認為從事此項經營很有前途,但自己沒有資金,怎麼辦得起養雞場?連續幾天奔走求人借錢都無門。在苦思之中,弟弟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借雞下蛋的妙計。

兄弟倆根據「最巧妙的借」的方法,策劃組織了一個互助會,其實質是一種合作社形式,在其相識的朋友、鄰里、工友中招募人員參加。他們將辦這種養雞場的前途、利潤等向參加互助會的成員進行了詳細的論證和說明,並說服他們投資,許諾他們一旦投入資金,投入的本金及利息不但可按時歸還,並將會獲得較好的分紅,因為互助會所籌集的資金是用來創辦有發展前途的義大利肉雞場的。經他們倆聲嘶力竭地宣傳和東奔西跑地登門遊說,雖說沒有多少人參加,但總算籌到一萬美元。

他們就憑這一萬美元在阿1雷格里港郊區辦起了一個養雞場,取名為「阿維巴農場」。現在,兄弟倆的公司每周可供應180萬隻雞,僅此一項業務,每年營業額就達1.65億美元。

隨著養雞業的發展,這對兄弟的財富不斷增多,他們乘勢拓展業務,先後又辦起了4家貿易公司,這方面的年營業額也高達2億美元。

在溫州,家家戶戶都有投資意識,但是要投資、要創業,手裡沒有錢怎麼辦?似乎溫州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他們,現在著名的龍港鎮的「農民城」也是「借雞生蛋」、「無中生有」創出的奇蹟。

在溫州,龍港鎮的締造者——陳定模已經成為一則傳奇,他用智慧和堅韌創造了一段令人驚嘆的溫州人創業的神話。1984年,陳定模被任命為新規劃的龍港鎮的鎮委書記,負責把龍港鎮建成名副其實的城鎮。而上級給他配備的力量,只不過是7個自告奮勇跟隨而來的幹部和區區3000元的開辦費。8個人、3000塊錢要建一座農民城,簡直是開玩笑。可陳定模硬是憑藉自己的大智大勇做到了。

當年的龍港鎮給人的印象就是:一條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老街,街兩旁是破舊不堪的農舍,再往前就是一大片灘涂和一條汩汩流過的鰲江。這裡的一切都需要重新改造。

但那時的陳定模心中對這座未來的農民城早已有了構思,他通過走訪調查,親自繪製了一張詳細的地圖。

但圖紙只是圖紙,畫在紙上的城市再美好,畢竟是畫在紙上的東西,要把它建起來才算。可是怎麼建它呢?

龍港鎮要建城,僅造路、供水、排污等三項公共設施就要500萬元,更不用說那些畫在紙上的建築了。陳定模一沒錢二沒人,向駐地村民集資,且不論村民們願意不願意,眼下即使他們願意也無能為力,別說是龍港,整個溫州,那時還都窮得叮噹響;指望政府撥款,別說政府計畫中沒這麼筆龐大開支,就是政府肯出錢也說不準是猴年馬月。

對此,陳定模想出一個「借雞生蛋」的錦囊妙計。

1984年,一則《龍港鎮對外開放的決定》在當地報紙上刊登出來了,旁邊就是陳定模繪就的那張規劃圖。公布的優惠政策有8條,提出「地不分東西,人不分南北,誰投資誰受益,誰出錢誰建房,鼓勵進城,共同開發」的口號。陳定模帶著7個幹部組成4個宣傳隊,帶上圖紙,分赴全縣12個區鎮不斷宣傳。很快藉助宣傳攻勢造就出了一個龍港熱,許多商戶紛紛趁著這股熱潮來了。到當年8月底,在一個月內申請到龍港鎮落戶的農民就達2000餘戶,陳定模的手頭上很快就聚集了農民們作為集資款交上來的12億元資金,中國第一座農民城也夢幻般地開始從溫州大地上崛起了。而作為回報,陳定模則給予到來的商戶地皮使用權。

這時,有不少人在心裡嘀咕:憲法上有規定,土地一律國有,私人不準買賣。陳定模憑著一張圖紙集資建城,這不是公開出賣國有土地嗎?這麼搞不是違法嗎?

接著,調查工作組就進了鎮子,然後就是上級領導的嚴肅談話。

在今天,集資興建開發區已經是一種普通的發展模式,但在20年前的溫州,這種做法卻帶著極大的風險性,因為當時政策統得還比較死,人們的腦子也沒轉過這個彎來。

陳定模是最早轉過這個彎的人,多年後他總結自己那時的做法時說,中國探索集鎮化建設的路子的阻力主要來自傳統觀念。一旦路鋪開了,就比想像中的要容易得多了。

不管怎麼說,農民城畢竟是建起來了,而且它就矗立在人們的眼前,一直到今天。事實勝於雄辯,當一個生機勃勃的現代工業園區取代了當年破舊沉寂的江村之時,一切都無需再爭論了,因為先進與落後的對比本身就有著強大的說服力,為此,今天人們由衷地感慨:當年的陳定模玩的這一手「空城計」實在絕,像魔術師一樣,原本手上空空,虛空一晃,結果手中什麼都有了。

其實,在世界上許多經商的人也像精明的溫商一樣善於借雞生蛋,借殼上市,借船出海。而且,每借一次,都把自己的財富擴大數倍。求富的人不可不知「借」的奧妙。美國船王洛維格就是靠著自己的「借」功,走上發財之路的。

洛維格小時候,就曾經向父親借錢買下一艘擱置很久的柴油機動船,並將它維修好,承包給別人。結果,除了還清父親的錢以外,自己還獲利500美元。這一件事對小小的洛維格影響很深遠,讓他明白了「借」對於一無所有的人的重要性。這一點在他以後的生涯中屢屢受用。

到了而立之年的洛維格,總是債務纏身,常常會遇到破產般的困境。他很想有一番作為,但是這時的他卻沒有足夠的資金。於是他有了一個奇異而超常的想法。

洛維格將自己唯一的一艘老油輪租給石油公司。由於自己沒有擔保人,於是他「借」著石油公司良好的信譽,從紐約大通銀行「借」了一筆數目可觀的貸款。

洛維格有了貸款後就去買了自己一直想要的貨輪,然後加以改裝,使它的航運能力更加強有力。有了新油輪,洛維格仍然是將其包租出去,自己收租金,再貸一筆款,再去買更好一些的船……洛維格的事業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擴大了起來。而且他收的租金總是會比貸的款要多。當他還清一筆款子,就會有一艘油輪成為他個人的。就這樣,洛維格擁有的船隻越來越多,但是誰也不會想到他最初卻是不名一文的人。

最終,洛維格成了世界上噸位最大的6艘油輪的主人,而他同時還在做著旅遊、房地產和自然資源開發等行業的生意。

世人眼中所謂生意的成功,並不是只顧實行自己的構想,而是巧妙地運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錢,以創造另一番事業。

中國有句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用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在溫州人看來,一個人能否真正成為財富的主人,關鍵不在於他眼下擁有多少資本,而是在於他是否有擁有運作的能力。一個善於賺錢的人,應該是懂得「借錢生錢,以小錢生大錢」的人,是懂得財富倍增原理的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