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化腐朽為神奇——溫州人的精明判斷能力 商道58 發掘潛在需求,創造寶貴商機

商道精髓:潛在的商機因為隱蔽性極強,人們經常意識不到,一旦挖掘出來,往往能為投資者帶來高額利潤。毫不誇張地說,有很多富商就是由潛在的商機打造出來的。但並不是任何人都有那樣高明的眼光,要發現潛在商機,需要有獨特的悟性。

說創新,其實並不容易。隨著商品經濟日益成熟,以中國之大、能人之多,誰的腦袋都不比別人笨,因而舉凡生意場上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都已經被人折騰得底兒朝天,要想找一個未經開發的新行業,比大海撈針還難。因此,潛在商機就顯得十分寶貴。

潛在的商機在哪裡呢?其實,所謂的商機就是消費者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就會有商機。消費者明顯的物質或精神需求是人人都看得見、感受得到的,由明顯的需求帶來的商機往往十分巨大,但卻總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激烈的競爭。從業者莫不兢兢業業,朝乾夕惕,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恐一不小心被人家甩在後面。由此可以說,企業家們的成功是令人欽羨的,但企業家們為此付出的心血和艱辛,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想像得出、承受得了的,賺錢確是不容易的事。

但也有一些人錢賺得很輕鬆,幾乎在市場還不存在什麼競爭的時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撈了個盆滿缽盈。而究其原因,這些人所抓住的,實際上就是那種潛在的商機。消費者有些需求是他自己也意識不到的,由於並不明顯,市場一向對這些需求有所忽視——形成這種情形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是屬於習俗的、生活的習慣使人們意識不到某些潛在的需求,只有當人們發現因某種產品帶來的個人生活中的變化使生活更加舒適更加優越後,他們才會明顯地形成需求。也就是說,消費者的需求,有時是需要生產者積極去誘導、去栽培的。在製造市場需求上,溫商有著自己獨特的天分。

唐海原是溫州一家小廠子的推銷員。一次唐海要出差去北京,朋友托他買一本電視機維修方面的書,說是在網上看到的。朋友是專搞家電維修的,說那本書很好,很適用,可找遍了周邊幾個縣和市的書店都沒有。

唐海到北京後去了著名的王府井書店。書店一、二層是工具書和文學藝術類書籍,三樓是專賣科技專業類圖書的。當唐海走上三樓時,發現那裡的顧客特別多。唐海當時想,現在喜歡科技的人、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就是多了。東找西找,唐海終於找到了朋友要的那本書。後來,唐海的廠子突然宣布破產,唐海夫婦雙雙下崗失業了。無意間遇到了那位修家電的朋友,那位朋友說:「你不如開個書店,你不是說科技書好賣嗎?」

唐海早知道,縣城裡除了一家新華書店外,還有幾家個體書店,他們賣的大多是學生讀物和一些時尚雜誌。何不開一家實用性的科技書店呢?不久,唐海的書店開張了,除了少量的文藝讀物外,絕大部分都是各種科技方面的書籍。可縣城畢竟只有那麼大,人口就十來萬,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唐海的書店生意並不好。正在唐海愁眉苦臉的時候,有一天,他看到一個農民模樣的人進了書店,而且一下子就挑了一大摞書,足有一二十本。唐海好奇,細翻那人挑的書:有實用菌栽培技術的,有農業病蟲害防治的,還有大棚種植的、雞鴨瘟病防治的……那人說,他現在最需要這些書籍。

需求就是市場,根據這個信息,精明的唐海下次進貨時特意進了許多農村方面的書籍。但銷售情況卻不像想像的那麼好,唐海有點泄氣了。

幸好那段時間,縣裡搞文化三下鄉活動,其中一項就是送圖書送科技下鄉,政府號召縣城各書店下鄉推銷圖書。第一天,唐海運了一千冊圖書下鄉。讓唐海興奮的是,在幾家書攤中,唯有他的書攤一擺上便圍滿了趕集的農民。半天下來,唐海帶去的上千冊圖書便銷售一空。接下來的幾次下鄉,都是同樣的情形。後來,唐海一調查,全縣六十多個鄉鎮,絕大多數鄉鎮沒有書店,而農民平時又很少進城。隨著農村科技的推廣,農民對科技書籍越來越感興趣。看來農村是一個很大的圖書市場。

於是,唐海想到建立連鎖書店,在全縣較偏僻的鄉鎮開分店,經營的絕大部分是農村科技圖書,生意果然不錯。幾年間,唐海的連鎖書店遍布當地及附近幾個縣市的各個鄉鎮,一共有六十幾家。目前唐海自己已擁有近五百萬元的資產,有近百個職員。

其實,關於商機的發現和捕捉,營銷學上有一種所謂的「貓捉老鼠策略」:當一隻貓看見一隻老鼠時,它首先靜靜地卧下,仔細觀察老鼠的動靜;然後,它會輕輕地邁出幾小步,看看老鼠有什麼反應;當時機來到的時候,它會以最快的速度猛撲上去。貓的這種本能反應給商界人士以重要的啟示。西方人就常用貓捉老鼠來形象地比喻做事時「走一步看一步」的仔細摸索過程。

這種貓捉老鼠式的「走一步看一步」的營銷策略也是溫商的拿手好戲。

溫州有一家電器廠生產電烤箱,原來是為製作溫州特產烤鵝而設計生產的。後來產品推入上海市場,結果無人問津。原來是上海人不愛吃烤鵝,當然不熱衷買這種烤箱。怎麼辦呢?溫州商人發現上海人喜歡吃的是燒雞,於是靈機一動,對烤箱稍加改動,將烤鵝改成烤雞,這一來可投合了上海人的胃口,結果很快便受到了挑剔的上海人的青睞。溫州廠家相繼又推出了烤鴨用、烤兔用、烤牛肉用的電烤箱,配合著各地人不同的口味,打著不同的招牌推銷至全國各地,到後來又賣到新疆去烤羊肉了。

誰都知道,潛在商機十分寶貴。在商機遍地之際,潛在的商機因為隱蔽性極強,人們經常意識不到,一旦挖掘出來,往往能為投資者帶來高額利潤。毫不誇張地說,有很多富商就是由潛在的商機打造出來的。但並不是任何人都有那樣高明的眼光,要發現潛在商機,雖然並不能說非要火眼金睛才行,但起碼要眼裡有「水」。換言之,即需要有獨特的悟性。

有一次,苦於買不到衣服的胖女士林華走出第六家服裝店,真的有些絕望了,難道偌大一個城市就真的買不到一件適合自己穿的時裝嗎?

從生下第二個孩子開始,不到3年的時間,林華的體重增加了80磅,到處也買不到像她這樣身材的女人可以穿的漂亮時裝。時髦的新款沒有大號碼,有大號碼的款式既難看又過時。時裝設計師和商人們只注意到那些身材苗條的女人,卻忽略了為數不少的肥胖女人。無奈的林華只好自己動手做起各式各樣的時裝來。好在對於曾經是服裝設計專業高才生的她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有一天,買菜回家的路上,林華遇到了兩個和她差不多胖的女人。她們驚訝地問她的衣服是在哪兒買的。當得知是林華自己做的時,兩個胖女人搖著頭失望地走了。林華回到家中,突然湧出來一個念頭:何不開一家服裝店,專門出售自己為胖女人設計製作的時裝呢?第二天,林華就風風火火地幹起來了。新店開張後,生意出乎意料地火暴。原來,竟有那麼多胖女人渴望著能買到專為她們設計的服裝。沒有多久,林華的時裝公司就擁有了16家分店及無數個分銷處。她每年定期去各地進布料,在全國各處飛來飛去巡視業務,豪宅、名車也隨之而來。

最讓林華高興的是,她每天都可以穿一件自己設計的漂亮時裝去逛街。

林華創辦的那家時裝公司的名字就叫「胖胖美麗屋」。

林華的服裝店非常火暴,這與她在經營中的獨具匠心有很大關係:一般的服裝店都是把服裝分為大中小以及加大碼四種,林華則用人名代替尺碼。

麗麗代替小號,思思是中號,珍珍是大號,蓮蓮是加大號。這樣一來,顧客上門,店員就不會說「這件加大號正合你身」,取而代之的是「你穿蓮蓮正合身呢」。

林華說:「我注意到,所有上店裡來買大號或加大號服裝的女性,都呈現出不太愉快的表情。而改個名稱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況且這些人都是名聲很響的大人物。」

在挑選店員時,林華也別具匠心,站在大號和特大號服裝前的店員個個都是胖子,無形中又使顧客消除了不好意思的感覺,因而顧客盈門,利潤滾滾。

溫州商人對如今商場上激烈的競爭有清醒的認識。一位溫州商人說過:「過去有100個商機,由你去選擇,而現在出現一個商機便有100、甚至1000個人去競爭。」在激烈的競爭中,經營者逐漸反主為客,商機已經不容他們主動去選擇,而是帶動著他們向一個方向跑,誰落後誰就賺不著什麼錢,甚至白跑一趟。而精明的溫商則往往能在人們意料不到的地方做出文章,這正是許多溫州商人成功的秘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