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奮勇拼搏走王道——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商道34 快魚吃慢魚

商道精髓:現代社會競爭的規律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在溫商看來,做生意,先人一步就是商機。

如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市場風雲瞬息萬變,市場信息流的傳播速度大大加快。誰能搶先一步獲得信息、搶先一步做出應對,誰就能捷足先登,獨佔商機。因此,在這「快者為王」的時代,速度已成為企業的基本生存法則。企業必須突出一個「快」字,努力、迅速地應對市場變化,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傳說有一位商人,帶著兩袋大蒜,騎著駱駝,一路跋涉到了遙遠的阿拉伯。那裡的人們從沒有見過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還有味道這麼好的東西,因此,他們用當地最熱情的方式款待了這位聰明的商人,臨別贈與他兩袋金子作為酬謝。

另有一位商人聽說了這件事後,不禁為之動心。他想:大蔥的味道不也很好么?於是他帶著蔥來到了那個地方。那裡的人們同樣沒有見過大蔥,甚至覺得大蔥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還要好!他們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並且一致認為,用金子遠不能表達他們對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經過再三商討,他們決定贈與這位朋友兩袋大蒜!

正是因為第一位商人搶先一步佔得先機,得到金子;而步人後塵的第二位商人東施效顰,得到的只能是大蒜。可見,做生意一定要在「搶」字上下工夫,才能將商機變為財富。

溫商搶佔市場的速度實在令人叫絕,往往是頭一天打聽到某個商機,第二天就能生產出產品,第三天就能收到訂單賺錢。敢「搶」善「搶」是溫商做生意的一大風格。

1983年的一天,一位溫州華僑從美國給家裡的朋友打來電話:「美國34萬警察要換服裝,每人兩套,需要一百三十多萬幅標章。你們想不想做?」兩位溫商抓緊時間直奔美國,向美國警察總署長闡述意向。美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標章,兩位溫商不溫不火地說:「中國有句古話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你們派兩位專員到中國去看一看。」

兩位警察署的專員來到溫州,溫商當場展示了從投料到成品只需半個小時的過程。幾天後美國人帶著一百副樣品回去了。美國警察總署領導們一看,價格只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於是就將這筆買賣交給了搶得先機的溫商。聯合國維和部隊和駐港部隊標章的生意,溫商也是通過類似的方式做成的。

商業機會的競爭總體上是公平的,競爭結果所得商機和所付代價的差別往往就取決於商家行動的快半步與慢半步的時差上。如果自身條件比競爭對手的條件要差不少,那速度的緊迫感就更為重要。TCL電腦公司總經理楊偉強說過一句話,企業就像全能運動員一樣,有時候比的是耐力,是在殘酷的競爭中堅持下去的意志;有時候比的是爆發力,看誰在市場中領先一步。如果能比別人先一步思考、創新和構想,就既能體會到競爭勝利的快樂,又能賺足鈔票。

溫商在四季如春的昆明善抓商機方面的例子就是榮風工貿有限公司的張木榮。早年張木榮走街串巷地兜售皮鞋。1997年的一天,沿街「行商」的張木榮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偌大的市場上蔬菜包裝的編織袋竟無一例外全是從寧波、貴州等外省長途購進的,沒有一隻編織袋是出自本地廠家。而昆明的紡織廠此時卻無活可干,更有甚者,廠方竟然將原價七八千元一台的紡織機當廢鐵賣掉以便為工人發薪。了解到這些情況,張木榮眼前一亮,於是他抓住商機,毅然決然地先後兩次以超低價格購回70台紡織機,辦起了自己的工貿公司,項目便是生產編織袋。他的紡織廠生產的編織袋不僅解決了本地之需,而且幫助政府解決了二百多名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

但是富有進取心的張木榮並不滿足於所取得的成功,他繼續在其他地方開拓市場,搶佔先機,他下一個目標選中了鋼鐵城市攀枝花。在那裡,他先投資修建農貿市場,而後又興建一座先進的冷庫,經營果蔬,目標是盯著全市的市場。他相信自己有供應攀枝花市場的能力。攀枝花市在蔬菜水果方面缺少的正是具有供應調節能力的有實力的民營企業,空白當然即是商機,商機必然帶來效益。溫州人眼裡所盯的正是這個。

正所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地域遼闊、潛力巨大的內地市場給了具有創富本領的溫州商人廣闊的施展空間。而溫商恰恰善於發現商機,並能搶佔先機,因此總會如魚得水,根據自己的優勢在不同區域、不同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一展長才。當然,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先人一步的超前意識是很難成功的。對於溫州人來說,激烈的競爭不足為懼,誰能搶佔先機才是真英雄!

每一個商務時代,都會鍛造一大批富翁,他們都是在別人不明白的新事物中發現了機會,在別人不理解的最新經濟發展的朦朧期中搶佔了先機,在別人和社會不斷批評自己的法律空白期中鍛煉了自己,在新舊事物的交替過程中壯大了自己。搶先一步,領先一路。

福海集團的老總羅忠福總是最新市場的墾荒者,善於「賺第一份的錢」,憑著他「長短線結合,以短養長」的經營戰略和「借天下之財,發天下之財」的經營理念,羅忠福創出了超速成長的神話。

從羅忠福的發跡史來看,他始終在關心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市場上最需要什麼。一旦發現需要,羅忠福便馬上跳起來抓住它。當別人爭相效仿、蜂擁而至時,羅忠福又把目光轉向別處,去開拓新的市場了。因此,羅忠福總是最新市場的墾荒者,總是社會最大需求的滿足者,也總是商戰中的大贏家。

1988年,南下珠海的羅忠福開始準備投資房地產業了。他是這樣分析市場行情的,他說:「中國人口最多,人均佔地少,住房面積少。人要生活,首先要解決住的問題。經濟要發展,必然帶動房地產的開發。安居樂業,對中國人來說是頭等大事。所以搞房地產開發肯定賺錢,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富豪,都離不開房地產。」後來的事實證明,雖然存在著很大的波折,但羅忠福開發別墅群和商業樓的計畫大獲成功。

1997年,羅忠福又填補了中國高檔傢具生產上的一個空白——全套引進義大利尼克斯傢具生產線和專利技術。這是一種不用木材的高技術產品,風靡全球。羅忠福相信,憑著國內廉價的勞動力,一定可以在中國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總之,羅忠福總是在尋找新的社會需求和新的市場空白,他的哲學是「賺第一份的錢」!拿破崙有一句名言:我的軍隊之所以打勝仗,就是因為比敵人早到5分鐘。打仗是這樣,早到5分鐘會搶佔有利地形,從而獲取全勝。商場如戰場,經商中比別人早幾天抓住商機,同樣會成為賺錢的勝利者。

溫商天生就有跟著市場走的意識,並經常在商業競爭中搶佔先機:國家要恢複高考,校徽的訂單被溫商搶了;郵電部要印特快專遞信封,訂單被溫商搶了;上海人要更新的統計表,訂單被溫商搶了;美國海陸空三軍要在軍服上做軍徽,訂單被溫商搶了……

正是因為處處搶在前,溫商在世人的眼裡幾乎成了「無孔不入」的同義語,而從繁榮經濟、創造財富的角度來看,人們卻禁不住為這一「無孔不入」的精神叫好。正是靠著這種「無孔不入」的精神,溫商成為搶佔中東地區市場先機的最早的華商群落之一。不僅如此,溫商也盯上了南部非洲、中南美洲以及世界諸多角落的「孔」。但凡溫州商人能夠到達的地方,商機便會有,財富便會有,富裕的夢想便會在那裡落地生根。搶佔先機、善抓商機,使勤勞勇敢的溫商將一紮扎鈔票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