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咬定「金山」不放鬆——溫州人的金錢觀 商道10 信息就是錢

商道精髓: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是這個時代的最大財富,擁有了信息就等於擁有了財富。有時,就是一句話、一則消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隱藏了巨大的商機。細心的溫商似乎早就懂得了信息即機遇的關係,並且很早就開始利用信息賺錢了。

有種誇張的形容,說溫商只要往大街上一站,用鼻子聞一聞,就能聞出哪兒有賺錢的機會。

溫州商人黎峰幼年喪母,家境貧寒,小學未畢業,他就輟學隨父親做些小生意。

1987年黎峰15歲,一條新聞引起了他的注意:福建泉州一個農民靠著觀賞魚發了財。觀賞魚佔地少,投資不多,賣價高,只要掌握了養殖技術,就可一本萬利,但要想把這技術學到手,卻需要1500元。黎峰心有所動,為了省錢,他決定到福州農學院學藝。

溫州和福州同處東南,相距不遠,方言卻千差萬別。黎峰還是克服種種困難學到了養殖技術。回到溫州後,1992年,趕上國家政府部門從農民中招聘技術人員支援索馬利亞,創辦赫貝爾農場。黎峰應聘報名,目的便是作為一名年輕人出外創業,尋找掙錢致富的門徑。當時在索馬利亞政府的配合下,黎峰作為養殖技術人員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農場養殖成效顯著。農場不僅200多公頃的良田連年豐收,上千頭牛羊成長良好,淡水魚養殖也比較順利,這些在索馬利亞都是前所未有的。

1994年黎峰去了南非,到德班諾港的一家浙江人所開的工廠里上班並開始學習英語。黎峰的目標是到法波德爾去創業。半年後經他觀察,在法波德爾和納米斯地區之間有一家皮革廠,但沒有製鞋廠。於是他聘用了5個人,從周圍地區弄到木材加工成鞋底,然後又買到了皮革,加工木底拖鞋。南非夏季十分炎熱,這種木底拖鞋與日本的木屐很像,穿起來很涼爽,加上製作流程簡單,生產成本低,如能確保質量,做到價廉物美,自然極受顧客歡迎。遺憾的是,黎峰既當老闆又當工人,十分辛苦。而他聘用的製鞋工人是當地黑人,沒經過專門訓練,懶惰而無耐心,因而生產的拖鞋很粗劣,銷路不好。勉強維持了四個月後,倒賠了幾千元,不得已便把工廠關掉了。

工廠關閉後,不甘認輸的黎峰開始從溫州購進小商品,尤其是簡單的玩具和小裝飾品等到南非販賣。南非的小商品經營市場仍存在著較大的缺口,而這些從中國來的貨物價廉物美,很受南非人的歡迎。但小商品的利潤並不太大,扣除海運的費用,賺頭不多,只能算是小打小鬧。

有一次回國探親時與一個朋友聊天,細心的黎峰了解到這樣一則信息:國內有一種叫做小黑麥的獨特品種,產量和價值是一般品種小麥的10倍以上。黎峰得知小黑麥在國內已經開始推廣,但在南非還是一個空白。南非的地價不高,從中國購進黑麥種子也便宜,低成本高產出,這使黎峰看到了這一項目的前景。於是他立馬返回南非,開始著手建立了一個農業科技公司,在南非租地培育小黑麥種子出售。公司以比較低的租金租用了100畝地,租期10年。當時黎峰的資金遠遠不夠,他千方百計與對方交涉、談判,對方終於同意讓他先交4年租金,其餘部分分期付清。即使這樣資金也告了急,買過化肥後,公司的賬面上僅剩下了5元錢。

回想起創業的艱難,黎峰曾說:「當時要不是好勝心強,真的干不下去了。」

吃的苦和所創造的輝煌成正比,這句話在黎峰身上最終得到了驗證。小黑麥的成熟使黎峰迎來了一個新階段:麥種很快就佔領了南非市場,公司的效益也就水漲船高,黎峰很快就積累起數百萬資金。

其實,商機處處都有,只要你能夠細心觀察,用心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就能像黎峰一樣捕捉到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

香港有「假髮業之父」稱號的劉文漢則是靠餐桌上的一句話抓住機遇的。

1958年,不滿足於經營汽車零配件的小商人劉文漢到美國旅行、考察商務。有一天,他到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餐館同兩個美國人共進午餐,美國人一邊吃,一邊嘰里呱啦談著生意經,其中一個美國人說了一句只有兩個字的話:「假髮。」劉文漢眼睛一亮,脫口問道:「假髮?」美國商人又一次說道:「假髮!」說著,拿出一個長的黑色假髮表示,他想購買13種不同顏色的假髮。

像這樣餐桌上的交談,在當時來說,只不過是商場上普通的談話,一句只有兩個字的話,按說也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和價值,但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劉文漢憑著他那敏捷的頭腦,很快就做出判斷:假髮可以大做一番文章。這頓午餐,竟成了劉文漢發跡的起點。

他經過一番苦心的調查了解發現,一個戴假髮的熱潮,正在美國興起,在劉文漢面前,展現了一個十分廣闊的市場。他一回到香港,就馬不停蹄,開始了製造假髮的原料來源的調查。他發現,從印度和印尼輸入香港的人發(真發)製成各種髮型的發笠(假髮笠),成本相當低廉,最貴的每個不超過100港元,而售價卻高達500港元。劉文漢喜出望外,算盤一撥,立即做出決定:在香港創辦工廠,製造假髮出售。

但是,到哪裡去找製造假髮的專家?劉文漢又陷入了苦惱和焦慮。一天,一位朋友來訪,閑談中提到一個專門為粵劇演員製造假須假髮的師傅。劉文漢一聽,喜出望外,於是立馬前去拜訪那位師傅。可是,這位高手製造一個假髮,需要三個月的時間,這樣怎麼能做生意?怎麼辦?劉文漢的思路沒有就此停住,他在頭腦中飛快地將手工操作與機器操作聯繫起來,終於想出了辦法。把這位獨一無二的假髮「專家」請來,再招來一批女工,精通機械之道的劉文漢又改造了幾台機器,手把手地教工人操作,由老師傅把質量關,發明與生產同步進行,世界第一個假髮工廠就這樣建成了。

各種顏色的假髮大批量地生產出來,消息不脛而走,數千張訂貨單雪片般飛來,劉文漢兜里的鈔票也與日俱增,到了1970年,他的假髮外銷額突破10億港元,併當選為香港假髮製造商會的主席。細心的劉文漢從別人的生活中聽出了賺錢的門道,這不是點石成金,而是給他打開了一座財富的寶庫。所以說者無意,聽者要有心。

無獨有偶,李輝也是從別人的一句話中找到了發財機會的。

李輝從部隊退伍後分到一家國有企業任中層幹部,企業改制使他一夜之間丟了「鐵飯碗」。為了謀求生計,他開始走南闖北尋找商機。兩年來,他種過中藥材,賣過保健品,經營過建築材料,最後不但沒賺到一分錢,還將工作十幾年的積蓄賠了個精光。最可氣的是,他的一部價值三千多元的手機在去東北的列車上被人偷走了,恰好當時妻子有急事找他,因李輝未接手機對他產生了懷疑,差點兒鬧到離婚的地步。

不久後,李輝的一位朋友也有了同樣的遭遇。朋友把空空的手機套扔到地上,對著它唉聲嘆氣地說:「要是你當時提醒一下我多好!」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李輝後來真的在廣東市場上找到了「防盜手機套」。他一下購進了500個,回家後很快就被搶購一空,這一次他凈賺5000多元。

李輝意識到現代人時刻離不開手機,看來與手機相關的實用產品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這時,他在報刊上陸續看到廣東深圳、安徽合肥等地有商家經銷「手機伴侶」。經過實地考察,李輝發現深圳的商家雖然不收加盟費,但他們的供貨價卻相當於合肥公司規定的零售價,在深圳申請一個縣級城市專賣權的費用在合肥可以拿下兩個縣城的專賣權,而且合肥公司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都比深圳好。

比較分析後,李輝迅速給合肥經銷「手機伴侶」的公司打了電話。在電話中他了解到,這家公司不僅有手機高檔防盜套,還有能自由轉換號碼的「手機雙卡通」、能讓手機隱身的「手機隱身袋」、能不讓手機號碼丟失的「手機號碼備份器」和可任意為各款手機充電的「隨意充電器」。同時,只要在該公司簽下「手機寶」的代理權,公司免費贈送小靈通信號增強器的專賣權。這幾種產品對於手機和小靈通使用者來說都特別實用,李輝馬上給對方匯去了2700元加盟費,簽下了安慶市下屬一個縣的專賣權。

五天後,李輝就收到公司發來的一大箱產品樣品和各種宣傳資料。他馬不停蹄地將這些東西分送到市區每一個手機店、移動聯通代辦點,並承諾每賣一種產品都會付給相應的介紹費,鼓勵他們為自己推銷產品。其中包括:三種型號的隨意充電器;方便省錢的雙卡通;手機號碼的備份器;手機隱身袋更絕,將手機放入袋中立即進入「隱身狀態」,別人撥打該手機只能聽到「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而不是「您撥打的用戶已關機」這種不禮貌的聲音,從而達到了文明免打擾的效果,在一些不便開機也不便關機的場合特別適用。

由於這幾個產品特色鮮明、經濟實用,一些手機經銷商還將這些產品放進「大禮包」中作為新手機的促銷品或捆綁銷售。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公司贈給李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