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陽市委書記李樹生,是個學者型的領導幹部。五十多歲。恢複高考後的第一屆畢業生,北大經濟系的高材生,後又考取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宏觀經濟。他的畢業論文《論我國區域生產力布局》,在經濟理論界引起過轟動,他的研究成果吸收國家「七五計畫」中。畢業後,本來分配到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所工作。老李上大學前是公社「三結合」幹部,從事農村經濟管理。他是個孤兒,從小失去父母,是嬸嬸把他拉扯大的。長大之後,李樹生把對父母全部愛,傾注在嬸嬸身上。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硬是做通了愛人的工作,讓她辭去了民辦教師的工作,回家種田,侍侯嬸嬸。研究生畢業後,把分配在北京的工作介紹信揣在兜里,找到組織,好說歹說,回到了家鄉。但省計委還是把他截留了。由於他的經濟理論功底以及對社會底層的切身感受,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有著獨到的見解,參與編製了全省幾個五年計畫。工作幹得很出色,只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科員到省計委主任的任職經歷。九十年代後期,地理位置在全省最好,區域優勢最為明顯的新陽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排在全省迅速下滑,直至倒數第二,省委調整了市委主要領導,把李樹生放到了新陽市委書記的崗位上。說實話,如何把新陽的經濟搞上去,李樹生來有足夠的信心。他在省計委主任的崗位上干過多年,全省八個地市,各地的經濟優勢,產業結構,如何確立發展戰略,揚長避短。他心裡有本帳。所以,他來新陽,並沒有花更多的精力在經濟工作上。不過調整了原來的發展戰略,重新規划了產業布局,同時運用兩手籌措發展資金。一是招商引資,二是經營城市,搞資本運作。很快使新陽的經濟出現了新的發展勢頭。到李樹生任職的第四年,新陽的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全省的先進行列,發展速度僅次於省會城市。

讓李樹生最頭痛的是新陽人事關係複雜。

新陽的地理位置好,氣候、山水風光有獨特優勢,形成了一個很獨特的人居環境。研究發現,新陽的女人是全省水色最好的。膚色白皙、滋潤,且性格溫柔。據說這都同新陽的氣候和水質有關。所以,在這裡住過了一段時間的人,都不太願意離開。因此,新陽的幹部常常在一個封閉的小環境中自我循環。調不出、派不進,曾是省里組織人事部門一個很頭痛的問題。縱使是提拔調到外地工作,也把家留在新陽。因此,在新陽的幹部人事工作中,難免盤根錯節,明礁暗涌。就是闖蕩江湖的老艄公,稍不注意,也照樣會翻船落水。李樹生來新陽不久,就因調整市長的人選惹了一身「腥」。

原市政府錢市長是個從動力機廠廠長崗位上調來的,在廠長崗位上幹得很出色,把一個靠翻砂鑄鐵生產農用水泵的小廠,盤成了一個生產數控車床,百分之七十的產品出口,年稅利近六千萬元的大型企業。事業心極強,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作為回報和對他工作成績的肯定,省委調他任新陽市長。下鄉、下廠,工業、農業,引資招商,每天忙得不亦樂乎。但缺乏從政經驗,工作抓不住重點,政府工作運行不順暢。兩年後調整了他的崗位,改任市政協主席,還兼了兩年的市委副書記。老錢嘴上不說,但心裡對李樹生是有意見的。新陽近幾年的變化是我這個市長用身上二十多斤肉換來的,不是我跑上竄下,你李樹生一個人三頭六臂也不成。結果是新陽的工作上去了,市長卻下來了,什麼意思。他責怪李樹生容不得人。社會上反響也不小。老錢是土生土長的新陽人,兄弟姐妹七個,親上加親,朋友同學,能跟他扯上親友關係的縣處級幹部就有二十來個。這批人興風作浪,在全市社會上很快形成了一個「李樹生排擠錢」的輿論,認為省委調整錢的崗位,李樹生有推脫不了的責任。為此,李樹生的形象失分不少。接替錢市長的柳王明,是鄰省一個市副書記交流來的。這個市與新陽一湖之隔,山水相連,市民都相互往來,有關柳王明為官做人,新陽的幹部中也有不少傳說。從他來後兩年的表現看,證實了人們的各種傳聞,使李樹生暗地叫苦不迭。說實話,李樹生也算是宦海沉浮,官場顯規則、潛規則他也是熟悉的。但他厭惡那種玩弄權術、工於心計、四面朝陽、八方來風的職業官僚,瞧不起那些一切從保自己烏紗、一切從謀取高位出發考慮問題的官油子。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吃上了這碗飯,有時也不得不說一些違心的話,做一些自己不願做的事。官場的現實也常常讓人們看不懂,這些官油子倒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現在形成一種怪現象;做官的不做事,做事的難做官。今天下午,省委林書記在報告中宣布了地市今年年底換屆,還特意講了不準跑官要官的問題。李樹生預料又是一場「跑官」「要官」的大比拚。從最近柳王明的一些活動看,他為推動當前工作和完成今年的經濟工作任務著急。

今天下午,省委全委會結束後,省委林書記派秘書找李樹生,要他晚上去辦公室談談,這對李樹生來說是個意外的驚喜,他多次萌動想找林書記彙報思想的念頭。現在省委已經明確了換屆的時間表,正好把自己對新陽班子的一些考慮,向林李書記彙報一下,便於省委在考慮新陽班子時把握。

晚上七點半,李樹生準點趕到林書記辦公室。

「老李,來來,坐,坐。」

林書記從沙發上站起來,伸出寬厚的手同李樹生握了一下,再關了電視機。

他正在看《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面前的茶几上放著吃過的「統一」速食麵盒。

「林書記,佔用你的休息時間,不好意思。」

秘書進來,給李樹生倒茶,拿走茶几上的速食麵盒,輕輕地關上門。

「咱們聊聊,也是積極的休息,你難得回來,倒是耽誤你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不介意吧。」

「哪裡,書記客氣。晚飯就速食麵對付?」

「速食麵怎麼啦,營養結構合理搭配,挺好。我原來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二十小時,三盒速食麵。還真把這身體練出來了。現在啊,養尊處優,嬌了。還真留戀那時的生活。」

省委書記林松濤是個生物學教授,研究遺傳工程。八十年代從中南農業大學校長崗位調任省政府副省長。書香門第,父親是抗大的教員。延安時的幹部不少聽過他講課。林松濤博學多才,思維敏捷,思想深邃。又平易近人,一副長者風範,學者風度。

「哎,樹生,咱們也都算是做學問的,今天我們都輕鬆點好吧,不是什麼省、市委書記對話,隨便聊聊。這次全委會你感覺怎樣?對省委適當調整發展戰略有什麼看法?」

「我認為省委全會的精神,符合十六大解放思想,實事求實,與時俱進的要求。十六大要求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省委原來提出『以工業化為核心,做大總量,做大城市,做強支柱』的發展戰略沒變,現在提出『當好二傳手,對接珠三角,融入全球化』,進一步完善了發展的路子。『當好二傳手,對接珠三角,融入全球化』,是『做大總量,做大城市、做強支柱』的途徑。是戰略的發展和完善。」

李樹生認為,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化。城市化的進程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文化進步的標誌。城市化要有產業支撐,否則是一座空城。引農造城,放開農業戶口讓農民進城也不行,城裡每年新增大量就業人口,還有大量下崗職工,農民進城了幹什麼?吃什麼?會造成城裡的不穩定。農民造城,造出的都是農民街,過不了兩年又得炸掉,得不償失。而要發展產業,必須做大優勢產業,支柱產業。通過支柱產業的集聚效益和輻射作用,把城市做大,通過一至幾個大城市的發展,帶動中小城市乃至小城鎮的發展,進而做大全省經濟總量,這個發展路子不是變了,而是更具體了,更科學了,更符合本省實際的了。

倆個人還談到接替珠江三角洲產業轉移的問題。認為珠江三角洲正在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升級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些產業向發展相對落後的地方轉移,這是全省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機遇。全省幹部要有甘當配角的胸懷,承認落後,不甘落後。當好二傳手,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對接,通過他們融入全球化。

他們談興很濃,李樹生似乎忘記了坐在對面的是省委書記,倒像是同一位老朋友、老相識侃大山。從省委的工作思路,到當前農村政權的鞏固。林書記問他是否看過一本反映農業、農村農民生活的書。

「聽說過這本書,沒找到。」

「你該找來看看。我前天在省農村費改稅領導小組的一個材料上有一個批示,要地市縣的同志把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行動,從政治的高度來看待農民負擔問題。作者用想像不到的貧窮、想像不到的罪惡、想像不到的苦難、想像不到的抗爭、想像不到的悲壯來形容他深入農村所看見所聞的感受,振聾發聵啊。」

林書記說得有些激動,用食指「咚咚咚」地敲打著辦公桌,李樹生背上肌肉一陣痙攣。

「那些罪惡很難想像是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