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徒持金戈挽落暉 ]-1

婦人、孺子的殺身救國明之將亡,不得不亡。世風澆薄,道德淪喪。上層士大夫們寡廉鮮恥,朝中文人愛錢,武人怕死,風尚相襲,華靡承蹈,以至於亡。帝國大廈傾覆之際,"瀟洒西園出聲妓,豪華金谷集文人" ,雖然滿清鐵騎的蹄聲以及勢如燎原火的賊人喊殺聲漸行漸近,明王朝的" 中堅" 們仍怡然觀望,文恬武嬉,不少人已經暗中與大辮子們和逆賊們暗中通款,隨時隨地準備獻城投附,準備好做異族或" 新朝" 的臣妾。朝代的更迭,於這些人來講,不僅僅不是身家性命與國家民族創傷的劇烈陣痛,反而是他們益加飛黃騰達的最佳契機。世態炎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忠奸泯渝,就是在這樣一個大偽季世,大漢民族勃勃不屈的精神,仍舊在不息地脈動。而秦良玉、夏完淳,正是這種精神承繼者的典範,一婦人,一孺子,忘身忘家,殞宗赴國,其大義凜然與堅定不屈的事迹,數百載之後思之,仍舊能使人拍案叫奇,目眥皆裂。

巴山蜀水巾幗雄秦良玉秦良玉,乍觀此名字,如果是對明朝史不大清楚的人,可能會把這個秦良玉與那個左良玉搞混。左良玉乃男兒漢,官至總兵,攜" 平賊將軍" 印,堂堂大老爺們,卻一直養賊自重,最終還與南明的弘光朝君臣大施拳腳,在進攻南京的途中病死。其子左夢庚豬狗之才,攜數十萬明軍向滿清投降,甘為異族鷹犬。而我們所要講的主人公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後金,川地殺逆賊,至死不降,誠為女中丈夫,直可愧殺左良玉之輩。

秦良玉,忠州人(今重慶忠縣),生於萬曆初年。由於其父秦葵乃明朝貢生出身,秦良玉自幼一直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熏陶。忠臣烈士之義,感身報國之情,秦葵一直向子女傳授不懈。身為知識分子,秦葵已經有預感大亂將至,常研習兵書,舞劍論兵。他對兒女一視同仁,讓秦良玉與其兄秦邦屏與弟弟秦民屏一起讀典籍,學騎射。可喜的是,比起兄弟來,秦良玉秉賦超群,文翰得風流,兵劍諳神韻,使得秦葵憮然嘆息道:" 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

" 秦良玉慷慨朗言:" 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女)和冼夫人(隋明嶺南的少數民族首領)".

急赴國難女丈夫定川援遼的功勛天作良緣。秦良玉成人後,嫁與石柱土司馬千乘。這位馬土司雖是一方土酋,但其祖宗大有名,乃漢朝" 馬革裹屍" 的伏波將軍馬援。郎才女貌,神仙伴侶,二人伉儷情深,夫唱婦隨。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地區(今貴州遵義)的土司楊應龍造反。由於事起蒼猝,賊寇連陷重慶、瀘州等戰略要地,進圍成都。

蜀中大震。

作為地方土司,馬千乘以三千石柱兵從征,跟隨明朝四川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石柱兵皆持一種特製長矛,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山地險峻地形時,前後接應搭接,敏捷如猿。由於他們的矛桿皆以無漆的白桿製作,時人稱之為" 白桿兵".依理,馬千乘率兵三千從官軍,已經盡到了土司對中央朝廷的義務,但秦良玉為解國難,又統精卒五百人,自備軍糧馬匹,與副將周國柱一起在鄧坎(今貴州鳳崗)扼守險地,持弓援劍殺賊。為此,明朝總督李化龍大為嘆異,命人打造一面銀牌贈與時年26歲的秦姑娘,上鐫" 女中丈夫" 四個大字,以示表彰。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由於連連克捷,上下鬆懈,置酒高會,慶祝新春佳節。洞曉古今兵法的秦良玉多智,她預料賊軍會乘夜偷營,誡囑丈夫馬千乘命令" 白桿軍" 嚴禁飲酒,持矛裹甲,連夜分守險隘。半夜時分,明軍官兵大部分醉醺醺的沉入夢鄉,賊軍果然突然發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一時間四一奔逃。所幸的是,早有準備的秦良玉夫婦所領" 白桿兵" 發起反突襲,叛軍先勝後敗,惶駭間被長矛捅倒無數,皆轉身奔逃。

秦良玉夫婦緊追不捨,追入賊境,連破金築寨、明月關寨等七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下。

明軍諸軍喘息後集結,齊攻桑木關。由於山險關峻,甲胄衰身的明朝官兵一時束手無策。" 白桿兵" 此時頓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能力本來就高超,又有特別矛鉤擁搭連,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演雜技一樣互相搭持攀掛,與酋陽土司等地方兵配合,一舉盪破險關。關口拿下,明朝官軍奪門而入。

於是,眾人合兵,直搗海龍囤,殺得賊兵血流成河。賊首楊應龍駭然無奈,慌亂中自縊身死,插州之亂平息。

此次平亂,秦良玉、馬千乘夫婦" 為南川路戰功第一" ,為諸司之先,並又獲朝廷銀牌及色緞等物作為獎勵。

大功如此,秦良玉並未沾沾自喜,從不言功,夫婦二人仍回石柱本份過活。

十多年後,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死於政府獄中。《明史》記載說,石柱部民狀告馬千乘,明廷把他逮入雲陽獄,不久馬千乘病死其中。但他真正的死因,其實是北京萬曆帝派來的監稅太監丘乘雲向石柱索取賄賂,馬千乘自恃於朝廷有功,不予。這下可羞惱了丘公公,他指使手下捏造罪名,把馬土司逮捕入獄,活活折磨而死,時年僅四十一歲。

一下子變成孤兒寡母,秦良玉含淚忍痛。她大義為重,殯斂丈夫後,未有生出任何反叛不臣之心,反而代替丈夫任石柱土司,忠於職守。《明史》中這樣贊詡秦良玉:" (其)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雙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女真酋長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 大金" (後金),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一役(戰場在今遼寧撫順以東),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遼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

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征精兵援遼。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

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率" 白桿兵" 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勇悍的士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兩千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 白桿兵" 名聞天下。

得知兄長犧牲消息後,秦良玉制一千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

然後,她自統三千精兵,直抵榆關布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都督僉事,立祠祭祀。

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封誥褒獎。

由於" 白桿兵" 戰鬥力強,明廷再下令徵兵兩千。秦良玉聞詔即行,與弟弟秦民屏馳還石柱,徵調士兵準備援遼。

抵家僅一日,重慶內亂。永寧土司奢崇明借奉詔援遼的名義,率數萬人馬與其女婿樊龍裡應外合佔據了重慶,並發兵圍攻成都,大有關門關皇帝的意思。由於同為" 土司" 鄉親,奢崇明派人攜大筆珍寶來石柱與秦良玉" 通好".秦良玉二話不說,立斬賊使。她派遣秦邦屏及其二子溯流西上,度渝城後,忽然抵至重慶南坪關,扼制賊兵歸路。趁天黑敵軍無備," 白桿兵" 突襲賊軍駐於長江和嘉陵江上的水軍,盡焚其舟。同時,秦良玉分兵守忠州,馳報夔州官軍密防瞿塘天險,阻遇叛軍沿江東下。

正是由於這位女中丈夫的調度有方,奢崇明叛軍終於難成氣候,出戰即敗。

但當時川地有一帶諸土司" 自治" 部落皆收受叛軍賄賂,大多數逗留觀望,惟獨秦良玉率石柱兵奮勇直前,連獲紅崖墩大捷、觀音寺大捷以及青山墩大捷。如此一來,不僅成都圍解,重慶也很快得以收復,叛亂得平。

明廷敘功,秦良玉得授總兵一職,成為方面大將,她的兄弟和子侄皆獲擢升。

川地底定之後,鑒於作戰中明朝官軍的" 熊包" 表現,秦良玉上書奏稱:"臣率(秦)翼明、(秦)拱明(她的兩個侄子)提兵裹糧,累奏紅崖礅諸捷。而(明朝官軍)行間諸將,未睹賊面,攘臂誇張。及乎對壘,聞風先遁。敗於賊者,唯恐(別)人之勝;怯於賊者,惟恐(別)人之強。如總兵李惟新,渡河一戰,敗衄歸營,反閉門拒(見)臣(秦良玉自稱),不容一見。(李惟新)以六尺軀鬚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自稱),(其)靜夜思之,亦當愧死!" 疏上,由於明廷正需石柱這樣的地方力量,天啟帝" 優詔報之" ,並下令文武大吏對待秦良玉皆要以禮相待,不得疑忌。

感動之下,秦良玉更加為明廷賣命,其弟秦邦屏不久即在陸廣做戰中戰死沙場。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攻榆關不入,便率十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攻陷遵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