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 解密晉商文化

繼中央電視台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火爆全國之後,2007年5月16日香港鳳凰衛視著名欄目《世紀大講堂》邀請山西著名作家、文化學者王進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堂世紀大廳開講《解密晉商文化》。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曾子墨與北京大學兩百多名學生教師現場聆聽了山西作家、學者王進的精彩演講。北京大學百年紀念堂,是國學大師展示風采的最高殿堂。香港鳳凰衛視,是面向海外宣傳中華文化的主流媒體。《世紀大講堂》欄目是鳳凰衛視的名牌欄目,曾經邀請李敖、余秋雨、王魯湘、余光中、劉心武等多位文化大師做客北京大學百年紀念堂,開講中華文化,在海內外影響很大,特別是對海外華人吸引力很強。山西作家、學者王進多年來致力於三晉文化,特別是晉商文化的研究,寫出了三百多萬字的作品,包括晉商文化長篇小說《財雄天下》,晉商文化系列專題片《晉商大院》,曾經最早與時任祁縣縣長的曹煜、縣委宣傳部長榮貴等人策划了電視劇《喬家大院》。王進多次接受中央電視台、南方周末、鳳凰衛視等海內外媒體的採訪,對晉商文化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次,他做客《世紀大講堂》,主要從當年晉商的財富規模、創造財富的歷史傳奇和晉商的文化財富等三個方面,與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曾子墨、北京大學學生進行交流。據悉,三十而立的山西作家、學者王進,是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自開壇以來邀請講課的最年輕的專家學者,王進著述豐富,博聞強記、觀點新穎,文化內涵豐富,演講風趣幽默,頗受海內外矚目。他的精彩演講,使北大學生重新認識了古老而厚重的人文山西。

曾子墨:歡迎走進《世紀大講堂》,這裡是思想的盛宴,這裡是學術的殿堂。在2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群體,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的精神,不僅獲得了「海內最富」的榮譽稱號,而且還讓當時的山西當之無愧地成了中國的金融和貿易中心,這個群體我們稱之為「晉商」。那麼,晉商為當時的中國貢獻了多少的財富,晉商又是如何形成的,晉商文化有著怎樣的特點,今天的《世紀大講堂》有關這些話題,我們就很榮幸地邀請到了著名作家王進先生,歡迎您。(掌聲)

首先帶大家一起通過大屏幕認識一下王進先生。

王進先生是1968年出生於山西太原,他保留了很多60年代生人的特性,比如說上個世紀80年代,他曾經經歷過詩人的生活,所以至今依然保留了詩人一般的理想情懷,有針砭時弊的性格。而且當過教師、公務員、旅行社經理,現在是職業撰稿人,有小說《財雄天下》等很多部作品問世。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讓王進先生多年來執著于山西歷史文化的研究。而且對200多年前創造了海內最富奇蹟的晉商,無疑也成為了他最為關注的典型群體。

曾子墨:王進先生,您自己也是一個山西人,其實即便是對山西本土文化熱愛,可以有很多的方面,為什麼會選擇晉商來作為您特別研究的對象呢?

王進:這些年我致力研究晉商文化,有兩條原因。一條原因,晉商現在是影視劇追捧的熱點題材,過去張藝謀在喬家大院拍了《大紅燈籠高高掛》,不僅炒紅了鞏俐,也炒紅了喬家大院。這些年來又有一部分晉商大戲上演,比如說《龍票》,比如說《白銀谷》,尤其是最近的《喬家大院》,非常的火爆。第二個原因,我之所以關注晉商,主要由於我們山西這個地理環境,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一批財富英雄,給我們帶來很多文化思考。

曾子墨:之前您作為山西人,生活在山西,了解晉商的這些故事嗎?

王進:了解,因為我從小是這個環境中耳聞目染長大的,我們家是晉中人,離孔祥熙的老家不遠。孔祥熙呢,當時娶了海外華商宋耀如的女兒——宋藹齡,當時宋藹齡看不起孔祥熙,認為他是一個山西的小土財主。結果她去到婆家一看呢(孔祥熙娶了宋藹齡以後,宋藹齡就跟著他回了一趟山西,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去了以後發現,在名不見經傳的一個小縣城裡,竟有八家全國有名的票號總部都設在這個城裡,這個縣叫做太谷縣。這裡票號林立,匯通天下,風雲突變。當時太谷城,可以這麼講,太谷城打一個噴嚏,大上海、大天津、大北京都要得了重感冒。所以在那個時代,太谷縣就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

曾子墨:我不知道有一個說法,您有沒有聽說過,當然我不希望您有一些負面的理解,也不是對所有的山西人失敬。那對很多中國人,在很多內地人的印象當中,都覺得好像是,山西人有些小氣。抱歉,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和山西這種傳統文化也有關係呢?

王進:是的,山西人比較摳,比較小氣。

曾子墨:您自己也承認?

王進:這個是公認,山西人是靠摳起家的。

王進:山西人把小氣和摳作為美德呢,因為在山西歷史上發生的事件太多了,晉商能夠興旺發達,最初起步靠的就是「摳」。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富不過三代,清官不到頭」。任何大富人家都傳不到三代,但是山西很多大戶人家不僅傳了十幾二十代,甚至有的傳了六七百年,什麼原因,這就是摳,這就是文化。節儉使他們懂得了興亡之道、興衰之理,更替之本。從晉商的角度講,為什麼蓋了那麼多豪宅大院,為什麼一傳就是幾百年,就是因為晉商懂得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如果把錢留給子孫,只能傳一代,一代就揮霍得沒有了。如果把大院留給子孫,可能傳三代,三代以後就破敗不堪了。如果把這種摳的文化傳承下去,可以傳承萬代。所以,摳是山西人的特徵,這種節儉的作風,能夠傳萬代的話,山西就能夠代代興旺,大院就能夠步步擴張,所以今天留下那些豪宅大院是一點一滴積累的結果。(掌聲)

曾子墨:這些年這麼多熱播的有關晉商題材的電視劇,您剛才也提到了很多,是每部都看嗎?

王進:我每部都看,我之所以在這個地方講晉商文化,就是因為我對這幾部電視劇都有意見,所以要坐到這兒講晉商文化。為什麼?這幾部電視劇都是誤讀了晉商,誤讀了晉商文化。你比如說,《大紅燈籠高高掛》講的是一個妻妾成群的故事。《龍票》講的什麼故事呢,是山西一個晉商叫做祁子俊,家裡有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太原有個相好,北京有個格格,十里洋場有個交際花,一個男人和四個女人的恩怨纏綿構成了《龍票》。《白銀谷》講的又是什麼故事呢?《白銀谷》講的是一個美女和一個晉商的三公子一見鍾情,但是沒想到回去呢,陰差陽錯,三公子的父親娶這個美女做自己的姨太太,父子倆人圍繞這個美女產生了種種糾葛,這是《白銀谷》。《喬家大院》雖然很好看,雖然很動人,但是呢,也有致命的硬傷。一個致命的硬傷,就是什麼呢,喬智庸的發達不是靠自己,而是靠女人。兩次都是靠女人。

這幾部電視劇給我一個感覺,都是穿著晉商衣服,拿著晉商道具,骨子裡卻是現代奇情孽戀的故事。

歷史上晉商很嚴格自律,為什麼能夠成就晉商?不能納妾,不能嫖娼、不能賭博、不能吸大煙、不準欺騙顧客,幾乎和個清教徒一樣。過去的晉商,過去的票號裡面,過去的商號,是培養人才的學校,和我們今天這些故事,電視劇里講的這些男男女女,奇情孽戀,屋裡屋外,床上床下,完全是兩回事。(掌聲)

曾子墨:既然您說這些有關晉商的電視劇,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現實,沒有給我們一個真實的歷史。那我想今天呢,演講呢,也正像您帶到這裡的目的一樣,我們也希望您能夠還原給我們一個真實的,有關晉商的歷史。掌聲歡迎,您給我們進行今天的主題演講。(掌聲)

王進:山西是一個很窮的地方,但是在過去,山西創造了驚人的財富。創造了哪些驚人的財富呢?可以用數字來說明,在清代初年的時候,擁有千萬兩家產的大戶人家,中國只有兩家,叫做南季北亢。南方是季家,北方是亢家。我們山西臨汾亢家擁有千萬兩以上的白銀,在揚州沿大運河沿岸建有十幾里長的私家花園。這是擁有家產千萬兩以上的晉商。八百萬兩白銀以上實力的晉商有兩家,一個是(山西介休)的冀家,一個是(介休)的侯家。五百萬兩白銀以上的家族,這就是祁縣的喬家、渠家,太谷的貟家,榆次的王家和太谷縣的曹家。五百萬兩白銀,這個數字是個什麼概念?拿清代乾隆三十五年國家財政相比,乾隆三十五年的國家財政收入是三千五百萬兩白銀。三千五百萬兩白銀!言外之意就是說,晉商三、五家財富的總和就和整個國家的財政收入旗鼓相當。這足以說明,清代中期以前,山西就達到了財雄天下,富可敵國的地步。

再舉一個形象的例子,晉商有一個商號叫做大盛魁,大盛魁當時的財富,大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這麼來形容,如果用白銀鋪路,拿五十兩一錠的白銀鋪路,可以從今天的烏蘭巴托,當時叫庫侖,一直鋪到北京。所以這條晉商西行之路被稱為「萬里白銀之路」。清代晚年,學者徐珂寫了一本書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