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

這部小說最初在網上連載時用的書名是《女間諜之謎》,後來在柳雲龍官網上刊載修改稿時,將書名改成了現在的《破譯》,或許這樣更為貼切。俄國作家約瑟夫·弗萊利赫曼曾寫過一部名叫《章魚的觸角》的間諜小說,主要講述冷戰時期敵國派遣一名代號為「女演員」的女間諜在蘇聯從事間諜活動的故事,翻譯成中文後書名湊巧就改成了《女間諜之謎》。這部小說我是後來才看到的,與之同名實屬巧合。

書中的人物里,我個人特別喜愛沐澗穎,在書中一直把她當著局外人來寫,不願意讓她介入到複雜的鬥爭中去,所以她的性格寫得並不怎麼突出,反不如後來才出場的劉茜。在和一些讀者的交流中得知,她也和這部小說一樣存在著不小的爭論,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沐澗穎喜愛武俠小說和偵探小說,甚至自己也在寫小說。這些都是根據我自己的喜好來寫的,所以就借用了她的原名陳雨涵作為我的筆名。當然,我無法像她寫的那麼好。

小說中用了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來寫虛構的故事,這是通俗小說中常見的現象,諸君不必追究其真偽。主要故事情節雖然是虛構的,但熟悉歷史的讀者或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些真實歷史的藍本,這裡就不一一詳述。特別要提一下的是川島芳子這個大家所熟悉的人物。有關川島芳子的書籍特別多,正史、野史、杜撰、民間傳說都有。她在歷史中算不上真正的大人物,人們對她感興趣,也許是因為她擁有滿清皇族血統和日本國籍的特殊身份的緣故。關於這些,大眾所熟悉的可能還是1990年由梅艷芳女士在電影《川島芳子》中飾演的川島芳子這個角色。此外,也請諸位別把另外的幾個女性人物拿來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對號入座:

1.別把李芳蘭當成日本間諜李香蘭。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1945年日本戰敗,偽滿洲國滅亡,全國上下一時興起了討伐漢奸的行動。李香蘭被軍事法庭以漢奸罪嫌疑審訊(另一有名的案例就是川島芳子),後因公布了屬於山口家的日本戶籍,證明自己的日本人身份才得以倖免,被判無罪。1946年二月,她被釋放回國。但是,李香蘭的名字及她的音樂、電影,卻被遺忘在許多文獻里,唯有香港對於這位曾經「演」過中國人的李香蘭還抱著友善的態度,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尚邀請其至香港卲氏訪問、拍片。日後,李香蘭在自傳中談到這段時說到:「當時我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女,只是按照大人們要求的去扮演交給我的角色,是一個曾冒充中國人為日本的遠東政策效力的女明星。」

2.此「劉茜」非彼「劉茜」。1937年在延安,有一個叫劉茜的女學生,當時才十五六歲。她容貌清秀,被分到抗日軍政大學四隊學習,隊長是黃克功。後來因為愛情,黃克功將劉茜殺害,自己也被槍決。小說里的劉茜與她不是同一人。

在寫作過程當中,我一直是用手寫,完稿後是好友王思義幫我用電腦敲打完成的。王思義兄是我的同鄉同學,我們對文學都有著共同的愛好。在網上連載過程當中,柳雲龍官網的版主劉松女士、王蕾女士和江佳珈女士、莫虎兄弟等都給予過很多的關心和幫助。因為都是朋友,所以從來不曾向他們表示過謝意,現在小說出版之際,特別要在後記裡面加上幾句,真的非常感謝你們,感謝你們對我和這部小說的關心和幫助,因為有你們這樣的朋友,我感到很榮幸。同時真誠地感謝所有對這部小說給予關心和幫助過的人,特別是那些不知名的熱心讀者朋友們。

這部小說本來就是初學者的習作,限於閱歷,加上知識有限,以及對歷史的認識不夠深刻,小說寫成之後雖然作了數次修改,仍難免會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在此真誠地希望能得到廣大讀者朋友的指教。

二零零九年七月二十二日於簡陽石盤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