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一九八四年前後改革開放春風沐浴的日子 後記

大約是六年前的一天,四弟對我說,他廠里宣傳部的劉部長買了一本我寫的小說《碩鼠》,覺得不錯。並讓他帶話,建議我能寫寫他們廠的事。據這位劉部長介紹,1958年的時候,廠里接收了八十多名「右派」學生,正是這批因「反右」被清出大學校門的學生成為了廠里的技術骨幹力量,使一個不起眼的小廠最終發展成一個上市的股份制企業。

四弟是後調入這個單位的,不大清楚這段廠史,當我終於從這位劉部長及當初廠里的老領導那裡聽了這個故事之後,真的產生了創作的衝動,萌生出要根據這個故事寫一部小說的念頭;而且這個念頭又是如此強烈,這即是性格使然,多少也是因為自己的父親當年就是那些不幸的知識分子中的一員。但既然是小說,就一定離不開想像與虛構,所以當您看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就沒必要一定要對號入座。

江澤民早在黨的「十四大」上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從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間出現的錯誤,主要都是『左』」。正如他指出的那樣,「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小說正是如實地記錄了那段崎嶇不平的年代,同時又熱誠地歌頌了改革開放給國家帶來的巨變。

這部小說我寫了兩年多,我知道,寫的時間長不見得就好,但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是用心靈在寫這部小說。如果小說多少起到了一點「以史為鑒」的作用,令人會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來之不易,那將正是作者的初衷。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