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九五八年冬至一九五九年向十年大慶獻禮的日子 4、迎接十年大慶,新產品要一炮打響

區工業部的周部長弄來幾張「全國工業交通展覽會」的票,打電話讓李憲平派人去取。說他去參觀過了,那裡有個森林工業館,看過很開眼界,深受啟發。主張他帶隊讓廠里中層以上的領導都去看看,開開眼界。

李憲平說眼下正是年底要勁的時候,怕抽不出時間去參觀把票浪費了。說我還要找您彙報工作呢,彙報一下廠里明年的規劃。您是不是把參觀票送給別人,等下次有機會再去。李憲平與這位周部長談話比較隨便,說什麼都直來直去。

那邊的周部長一聽就火了,說糊塗觀念!怎麼連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道理都不懂?不打開眼界怎麼能跟上形勢!馬上派人來取票,不看這個展覽就別找我彙報工作,你的什麼規劃我也不聽。參觀完了先給我談感想!說完便將電話掛了。至於怎麼開眼界,又受了什麼啟發,周部長沒有說,但沖他說的那個衝勁,這個展覽會看來是非去不可了。李憲平不敢怠慢,當即指派人去取票。

取回五張參觀票,李憲平自己留下一張,其餘四張分別給了孫長喜、趙貴臣、田偉光、張祥四位中層領導。趙貴臣也以工作忙為由不想去,被他用周部長訓他的話訓了一頓。

一步入「全國工業交通展覽會」的大廳,便令人精神振奮。進入了森林工業館更使人耳目一新,大開了眼界,並不由自主的產生了一種親近,自豪的感覺。在人們的思想里,一向認為木材只能大材小用,不能小材大用的舊觀念。但這裡展出的木板,門窗,床、櫃、桌椅,以及高級的縫紉機檯面,收音機的外殼,全部是用碎木刨花板製成的。

李憲平一行人中,除了趙貴臣都對這類刨花板製成的展品大為讚賞。

木工出身的趙貴臣卻對此不以為然,他對李憲平說,不是木頭做的,不叫正經玩藝兒。蒙蒙外行人還行,反正這種東西白給我都不要。

李憲平笑笑說,你就認的木頭,我看連你的腦袋全是木頭做的。這是讓你懂得如何充分利用木材,怎麼變廢為寶。將來木材用光了,我看你還能用什麼!這是一個發展方向問題。就你這榆木腦袋什麼時候能開竅?我看下次參觀你老趙還要來,來一次解決不了你的問題!說得大伙兒全樂了。

展品中引起李憲平極大興趣的還有纖維板。這種利用木材的板皮,刨花,鋸末及植物纖維經過蒸煮,加壓製成的人造板,質地堅硬,構造均勻,耐磨,不膨脹,不收縮,在很多用途上可代替木製三合板使用,但成本卻大大低於三合板。況且這種纖維板的成分很大一部分是廠里棄之不用的廢料,如製作這種纖維板可以就地取材。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他了解到纖維板的製造工藝並不複雜,他不由的動了心思。展品旁有一首介紹纖維板的打油詩,他細心抄了下來:

纖維板要大發展,耐用美觀沒缺點,

廢料碎料變良材,生產建設用不完。

千把鍘刀萬盤碾,鐵鍋煮爛碎木片。

土法生產纖維板,破除保守神密感。

李憲平指著那些纖維板展品,對身邊的生產技術股長田偉光說,回去好好琢磨琢磨,看看你老田搞的那個明年的規劃能不能加上一點新內容?田偉光很是認真地點了點頭。老田觀念雖有些保守,但他並不排斥新事物。

參觀回來後,李憲平立刻又給周部長打電話要參觀卷,說確實令人大開眼界,應該讓更多的人去開開眼界,並道出想搞纖維板的想法。周部長樂了說,這回有時間了?不等下一次啦?說你腦瓜先別發熱,可以先組織人到北京林業科學院下屬的一個森工研究所去參觀一下,人家已經搞出了纖維板。如果可行的話,你們再搞一個計畫報上來。

周部長很快又幫著弄來十來張展覽會的參觀卷,李憲平將票全給了機修車間的孫長喜,他指名讓老孫帶隊再去參觀,讓他盡量安排石國棟、宋輝、范建國、王玉蓉這些人去,重點是參觀纖維板,刨花板。他將自己的想法向老孫交了一個底,說如果要生產這些東西,肯定沒有現成的設備,要靠你們自己動手搞。去了不能走馬觀花,參觀回來,我要聽彙報,讓他們一個個的說。要給我說出個一二三來。

孫長喜說,廠長放心吧,我把腦瓜好使的那幾個全帶去。只要人家弄的出來,咱們就能搞出來。

孫長喜是個有心人,他從展覽會上親眼看到過去廠里大量扔掉,送人燒掉的鋸末和刨花製成的纖維板,刨花板後極不平靜。因為他知道,廠里制材車間每天都要產生大量的鋸沫,這些東西要主動求人家生產隊派車拉走,送人東西還要主動求人家要。如今要把這些廢料變成成品了,他自然從心裡高興。至於造出能生產這些新產品的設備,他覺得也不會很難。

參觀了展覽會,又去過了森工研究所,親眼目睹了纖維板的生產過程,孫長喜與車間里的一班人心氣極高,因為去的人沒有一個認為那些設備自己搞不出來。車間里上上下下都盼著廠長去聽彙報,李憲平卻遲遲沒有露頭。

這期間,李憲平將自己的想法與廠里幾位頭頭分別交換了一下意見,不想都給他潑了冷水,一時令他舉棋不定。

鄒曉風發表自己看法時用了一句軍事用語,批評他戰線鋪得過長。說又是轉產傢具,又是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現在又想上馬新產品搞纖維板,刨花板,想法不錯,但戰線鋪得過長,容易顧此失彼。鄒曉風建議暫緩上新產品,待傢具產品定型定產後再考慮。李憲平自然覺得他的話有些道理。

同一天他又找了潘樹仁,因為他怕鄒曉風與之通氣後影響老潘的看法。不想潘樹仁也是這個意思,說上新產品的想法不錯,但貪多嚼不爛,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建議他緩上一年半載再考慮上新產品。他說現在不是挺好的,又不是完不成生產任務,幹嘛自己一個勁地跟自己較勁!

他又找了田偉光,老田說得比較含蓄,他說參觀後確實很動心,但資金,技術,廠房問題都要考慮周到一些。說投產纖維板沒有五六百平米的廠房不行,還有設備問題,是不是所有的設備自己全能解決也是個問題。李憲平雖然對投資,廠房,設備問題全有一些設想,但田偉光的消極態度及提到的資金問題,使他懶得再說什麼了。他擔心也是投產新產品的資金問題。

李憲平雖沒去機修車間急著去聽彙報,也沒閑著,他一有空閑就在廠里到處走,犄角旮旯都走遍了。他在尋思製造新產品的廠房建在哪裡會更省錢,更理想一些。不管同事們怎麼看,他還是想先拿出一個完整的方案再說。

他在制材車間的鋸台下面一待就是半個鐘頭,鋸圓木的鋸台下面是個很大的地下室,帶動帶子鋸的兩個巨大的傳動輪一個在鋸台上面,一個在地下,跑車在上面「轟轟」地回跑動,飛濺下的鋸末則落在了下面。地下室的鋸末如同山丘一般,附近的生產隊長期派人在下面清掃,其代價就是擁有那些鋸末。對於曙光廠來說,生產隊出的一個工,每天換走的是幾馬車的鋸末。機加工車間後面的吸塵罐里的鋸末和刨花也被生產隊拉走,當柴禾燒掉了。

那天他在鋸台的下面待得時間長了,引起那個清掃鋸末老漢的懷疑,以為混進了一個破壞分子,否則的話任何人也不會在潮濕,嗆人,噪音很大的地下室待起來沒完。老漢悄悄溜到上面找人報告,不大的功夫王河便帶著兩個工人沖了下來,一個工人如臨大敵,手裡還拿著一根撬杠。

王河一見就樂了說:「李廠長您怎麼一個人跑下面來了?這老爺子把您當壞人了。」他的這番話,一下子把那個自以為立了大功的老漢說傻了。

李憲平上前拍著那老漢的肩膀說:「老爺子警惕性滿高的!我說你怎麼剛才總瞧我呢?敢情是瞧我不大對勁兒。這些鋸末拉回去都幹什麼用啊?」

老漢說:「沒什麼大用,除了燒燒柴鍋,用不了的就填坑了。」

李憲平聽得出來,老漢顯然是留了一個心眼。他估計一定是劉玉懷對下面的人有過交待。因為據他所知,在農村鋸末絕不僅僅是當柴燒,蓋房用於房頂的保暖作用也很受歡迎,否則生產隊不會如此上心。

走出了地下室,王河小聲對李憲平說:「這老爺子心眼太眼多沒說實話,我聽說他們將鋸末買給了酒廠,酒廠生產車間的地上總是水,地面上的水全靠這些鋸末弄乾了。廠長,白給他們太便宜生產隊了!應該收費。」

李憲平聽了什麼話沒說,笑著拍了拍王河的肩。他清楚,就是真能賣給酒廠也換不了幾個錢。如不是他對這些鋸末另有想法,他到是願意看到生產隊用這些東西換幾個錢。他也算是農民出身,知道農民的甘苦。

這天下午快下班的時候,周彥琪乘坐的吉普車駛進了曙光木材廠。他事前並沒考慮來這個廠,是在辦完事回機關的路上臨時改變了主意。

周彥琪天生的大嗓門,人沒到聲音先到,早驚動了鄒曉風、李憲平,二人忙迎了出來。李憲平說他屋裡的爐子滅了,將周彥琪讓到了鄒曉風的辦公室。實際是他召集裝配車間的幾個班長在他的辦公室開了一下午的會,幾個煙鬼弄了滿屋的煙頭還沒來得及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