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九五八年夏、秋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日子 1、「高產衛星」滿天飛,比著誰能吹得一鳴驚人

大躍進在全國真正迅速展開,始於這一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而同年5月16日升天的蘇聯第三顆衛星,在某種程度上則成為推動中國大躍進起飛的另一股精神助力,不久,中國就將自己的一顆又一顆的「高產衛星」拋上了天。

蘇聯老大哥的新衛星比第一顆重了15倍,比第二顆重了1.6倍,遠遠超過了美國人。中國發射的「高產衛星」自然不能含糊,6月12日,河南省遂平縣率先放了一顆畝產小麥3530斤的衛星;喝采之聲未絕,河北省安國縣便發射出畝產小麥5103斤的衛星;接著便是西平縣畝產7320斤的衛星上天。小麥出足了風頭,跟著便是早稻,湖北省麻城縣放出了一顆畝產36900斤的高產衛星,人們吃驚的嘴還沒合上,廣西環江縣就放出了畝產13萬斤的高產衛星……

生產出這麼多糧食怎麼辦?最先為這事發愁的是偉大領袖。8月11日的人民日報刊登了《毛主席到了徐水》的報道,他老人家在聽了縣委書記張國忠彙報全縣夏秋兩季計畫要拿到十二億斤糧食時,毛主席不覺睜大了眼睛,笑嘻嘻地看了看屋裡的人,說道:

「要收這麼多糧食呀?」這時候,毛主席顯然是想起了張國忠在路上介紹的本縣情況,就伸出又厚又大的堅強的巴掌,算賬一般地說:「你們夏收才拿到九千多萬斤糧食呢!秋季要收十一億呀!你們全縣三十一萬多人口,怎麼能吃得完那麼多糧食啊?你們糧食多了怎麼辦啊?」

大家一時被毛主席問住了。後來,張國忠答道:

「我們糧食多了換機器。」

毛主席說:「又不光是你們糧食多,哪一個縣糧食都多!你換機器,人家不要你的糧食呀!」

李江生說:「我們拿山藥造酒精。」

毛主席說:「那就得每個縣都造酒精!哪裡用得了那麼多的酒精啊!」毛主席呵呵笑著,左右環顧地看看大家。大家不覺都跟著笑了起來。張國忠也笑道:「我們只是光在考慮怎麼多打糧食!」

毛主席說:「也要考慮怎麼吃糧食哩!」

很多人都在私下裡小聲說著:「毛主席看問題看得多遠,想得多周到啊!」

「其實糧食多了還是好!」毛主席又笑道,「多了,國家不要,誰也不要,農業社員自己多吃嘛!一天吃五頓也行嘛!」

這篇文章,陳愛蘭利用中午連續廣播了兩遍。極大地鼓舞了曙光廠職工的士氣。全廠職工家裡能有台收音機的寥寥可數,能看到報紙的更有限,大多數職工還是要靠廠里的午間廣播了解國家大事。

躍進之年,曙光木材廠的宣傳水平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廠里的大部份建築物的山牆都被利用起來製作成牆報,史麗雲的美術才華在這裡又有了用武之地,全廠各個牆報,黑板報的報頭都設計的十分精美。在谷玉森的建議下,史麗雲正式成為陳愛蘭的助手。史麗雲已被分配到裝配車間部件組,負責驗收從機加工車間轉來的半成品部件,工作較為輕閑,她的一半精力全花費在板報上,什麼「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一天等於二十年」,「東風繼續壓倒西風」的大字標題都被她分別採用不同的字體書寫得既蒼勁有力,又有令人稱道的美感。

蘇聯衛星上天的報頭她顯然是動了腦筋,報頭樣式設計得十分精彩,受到一致好評。只是一樣,她依然是照別人的稿子抄寫,自己一篇不寫。陳愛蘭幾次鼓勵她寫篇稿子,都被她以各種理由惋拒。本來連為全廠的牆報製作報頭她都不想乾的,是谷玉森親自找她談了一次話才說服了她。

即便是抄寫,史麗雲的這份業餘工作仍然十分繁重。

在「一天等於二十年」的日子裡,每時每刻都有翻天覆地的事情發生,天天都有特大的喜訊,報紙上的消息哪一條不值得宣傳!所以,廠里的板報,牆報要經常換新內容。即便如此,仍會使人有跟不上形勢的感覺。

農業戰線在大躍進中帶了一個好頭,其它行業自然不能落後。緊跟其後的是教育界,展開了一場「插紅旗」撥「白旗」的熱潮,撥完白旗便發射了教育界的衛星,遂平縣10個基層公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創辦紅專綜合大學,業餘農業大學570多所;擁有學員10萬多人。登封縣辦學速度更為驚人,兩天之內建起了44所紅專大學,入學幹部群眾11萬多人。人民日報為教育界的衛星發出歡呼之後,全國教育界都大步跟了上來。

在農業,教育戰線喜人的躍進形勢鼓舞下,始終不盡如人意的文藝界終於決心迎頭趕上來。文化部自8月開始相繼召開省、市、自治區文化行政會議,部署了文化工作的大躍進。會議要求在全國範圍內要做到人人能讀書,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繪畫,人人能創作……要求文化創作要行行放衛星,處處放衛星,層層放衛星;在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很多地方提出了每個縣要出一位魯迅或郭沫若的響亮口號。

剛剛經歷過反右鬥爭的廣大作家,在「寫中心」,「唱中心」,「畫中心」等戰鬥口號的鼓舞下,創作出一大批反映大躍進新人新事的作品,人人爭當先進紅旗,誰也不願被當作白旗撥掉。反映躍進形勢的作品充滿了革命浪曼主義,極大的鼓舞了廣大群眾的士氣,如一首讚美農業大躍進的詩歌這樣寫道:

稻米趕黃豆,黃豆像地瓜,

芝麻賽玉米,玉米比人大,

花生像山芋,山芋趕冬瓜,

一副豐收圖,躍進農民畫。

大躍進湧現出的新氣象同樣感動了大文豪郭沫若,他揮筆寫下了《太陽問答》的詩篇:

農民:太陽太陽我問你,敢不敢來比一比?

我們出工老半天,你睡懶覺遲遲起。

我們摸黑才回來,你早收工進地里。

太陽太陽我問你,敢不敢來比一比。?

太陽:同志同志你問得好,我舉雙手投降了。

我因為要朝西方跑,故有半天你見不到。

西方的情況真糟糕,不勞動的人光胡鬧。

超英,十五年不需要,同志同志我敢擔保。

月亮:同志同志你問得對,太陽下山,我來帶隊。

你可把太陽錯怪了,他在夜裡並沒有睡。

夜裡讓我來打燈籠,光輝還是他的光輝。

但是同志你問得對,是不該少慢而差費。

星星:同志同志你問得奇,星星聽了都笑眯眯。

我們相隔得太遠了,但我們的關係很親密。

白日和太陽在一道,夜晚和月亮不分離。

雖然我們的光不大,白日黑夜都照著你。

農民:太陽星星和月亮,你們的話兒開心腸。

我把太陽錯怪了,他的一笑多大方!

感謝你們的光和熱,處處都提高了畝產量。

小麥已畝產五千斤,感謝你們,並感謝黨。

合唱:感謝黨啊感謝黨,黨是不落的紅太陽。

東風永把西風壓,社會主義放光芒。

鼓足幹勁爭上游,多快好省建天堂。

紅旗插遍全世界,紅旗插在天頂上。

曙光廠不少人都喜歡郭老這首詩,這首詩在廠中央的板報上保留了半個月。還有人將這首詩編成了快板演唱。

曙光廠雖沒放出什麼高產衛星,但生產形勢很是喜人,新投放市場的大衣櫃很受歡迎,第一批試銷的大衣櫃很快被搶購一空。傢具門市部的經理對此都深感意外,幾次來電話催要大衣櫃。這位經理說,這種產品之所以受歡迎,是因其式樣新穎。過去這位經理對曙光廠的產品可不是這個態度。

得知這一消息,最為興奮的當屬廠長李憲平,新產品一炮打響,使他增添了改變產品結構的信心。受此啟發,他不僅指令生產股又追加了一百件大衣櫃,在裝配車間增加了轉產的班組,而且還在全車間的範圍內徵集大衣櫃的新樣式,想視銷售情況最後定產。他要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地走下去,打造出曙光廠的新天地,對此他信心十足。

陳愛蘭就新產品試銷成功一事寫了篇「小廠志氣大,新產品一鳴驚人」的報道,史麗雲精心配了一副報頭,在廠里牆報最顯眼的位置保留一個月也沒捨得換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