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五八年春與麻雀較勁的日子 5、廠長說,「曙光木材廠想翻身,就要敢用人!」

第三天一早轟完了麻雀,李憲平奔了材料場。廠里後來接收的那些大學生大部分在那裡勞動。已連續折騰了兩天,只有這天早上的戰績平平,全廠只捉了不到四十隻麻雀,使得人們的熱情低落了不少。沒有子彈可打了,李憲平早上擂了一氣大鼓,擂得兩個膀子都疼。

材料場佔地很大,幾乎佔了全廠的半壁江山。這裡堆滿了木材,各種不同的圓木分門別類碼成一座座的小山。已製成的板材則一個個搭成三角形的垛,列成幾排。場邊緊挨著一條火車道,從車北運來的木材可以直接進廠。為了保障用材供應,廠里供銷股有名採購員長期扎在東北林場。李憲平常說,全廠的大半個家底在材料場。

這裡有兩座半地下的烘乾室,木材在加工前全要經過一個星期的烘乾。木材碼放在懸空的鐵架子上,地面距鐵架有半米多高,地上撒滿十公分厚的鋸沫,用燃起的鋸沫烘乾木材,煙從排氣管道排出。這種烘乾辦法較為原始,難度也大。室內的空氣足了會使鋸沫很快燃盡,既容易引起火災,又不能達到理想的烘乾效果;而室內的空氣如太稀薄,鋸沫里就只見煙不見火星,室內溫度上不來也不行;只有讓鋸沫處於慢燃狀態才行。

要論材料場的工作條件及勞動強度都要算全廠最艱苦的,工人們長年室外作業都曬得跟印度人似的。烘乾室不出料時,要倒三角垛,板材要經常相互倒垛才能使木材不變形。烘乾室出料時最苦,板子還有些燙手,室內溫度很高不說,光是那煙熏就讓人受不了,出一回料要讓人流三天眼淚。冬天出料還好受些,趕到夏天出料就受大罪了。好在這裡的工人能享受每個工作日三毛錢的津貼,所以雖然苦些,這些年要求調動工作的人並不多。

李憲平到這裡來,是想了解一下那些大學生的勞動表現。他第二批接收來的那37名右派學生,除了急於要人的制材車間分走了幾個人外,其餘的全到了材料場。先讓這些人在最艱苦的地方干一段時間,然後再根據他們各自的表現和專業特長再分配下去,是接受第一批十幾個右派分子時,黨支部討論通過的,所以這次也照章辦理。

材料場的辦公室是靠在最邊上的兩間平房,往裡全是看不到邊的木材,兩間小房顯得孤伶伶的,裡間是主任郭胖子辦公的地方,外間是工人們休息、吸煙的地方。門口有一棵一人多粗的老槐樹,夏季的中午,人們就在這裡吃飯,納涼。李憲平一到門前,就被宣傳欄新換過的黑板吸引住了。

兩塊黑板報的報頭與以往大為不同,一看就透出幾分專業水平,無論是人物,景物,還是字題的大小,色彩的變化都恰到好處。板報的大字標題是「躍進之年新氣象,」下面的內容卻大都與除四害,剿滅麻雀的活動有關。李憲平見上面登了一首郭沫若的詩,《咒麻雀》,一下來了興趣,不由小聲念誦起來:

麻雀麻雀氣太官,天塌下來你不管。

麻雀麻雀氣太闊,吃起米來如風刮。

麻雀麻雀氣太暮,光是偷懶沒事做。

麻雀麻雀氣太傲,既怕紅來又怕鬧。

麻雀麻雀氣太嬌,雖有翅膀飛不高。

你真是些混蛋鳥,五氣俱全到處跳。

犯下罪惡幾千年,今日和你總清算。

轟打毒掏齊進攻,最後放把烈火烘。

連同五氣齊燒空,四害俱無天下同。

李憲平念完詩一回頭,方見郭胖子早已笑嘻嘻站在他的身後。

郭胖子笑呵呵地問道:「您瞧我們當家子這首詩寫得多夠味兒?」

李憲平搖了搖頭說,「我這點兒底子哪兒行,看不出水平啊!是不是給人家郭老抄錯了?不過這粉筆字寫得可夠意思!這是找誰寫的?」

「喲!這可是廠長您給找來的高人啊,就是那個叫史麗雲的大學生。」郭胖子的話里有些討好的意思,他指著板報上的詩又說,「這首詩她抄完,我拿著北京晚報一個字,一個字對的,沒錯。郭老這也是即興之作,沒那麼多的講究,您說是不?」

「不錯,不錯。」李憲平連聲說了兩個不錯,不知他是指那首詩,還是那筆字,說完歪著頭又欣賞了一會兒才進了屋,郭胖子忙跟了進來。

材料場主任郭胖子四十歲開外,他本名郭子儒。說他胖其實全因那張臉,他臉大,上面的五官也大,有人說他的兩個耳朵能炒一盤子酒菜。他生得面善,活象是笑面佛轉世。自從「郭胖子」叫開了,很少有人能想起他的大號。他的屬下和廠里輩份小的則稱他「胖主任」,極個別與他特熟的人也有稱他為「郭老」的,這裡邊暗含將他比作了大文豪郭沫若,有拿他取笑的意思。但他肚裡確有些東西也是真的。他的閱歷較為複雜,他自幼失去了父母,是靠算卦為生的叔叔拉扯大的。叔叔對得起他,讓他上了幾年學。後來他被舊軍隊拉了兵,又開了小差逃回了北京,在一家桌椅店安下了身。他的木工手藝雖學得不怎麼樣,但他能說會道常能拉住買主,掌柜的喜歡他,把閨女給了他。公私合營後,他與岳父一起進了廠。開始他只是個倉庫保管員,那年材料場失火,損失很大,原來的頭被撤了,李憲平啟用了他。自他當了主任後,材料場的損耗率大為降低。火災也再沒發生過。

李憲平一見郭子儒的辦公桌上放的是一本寫有「新來人員名單」的冊子,再看裡邊是郭的字體,列的全是那些右派學生的名字,多大的歲數,學得什麼專業都有列得很細,他看過心裡滿意,問道:「這些人表現怎麼樣啊?」

「不錯。」郭子儒將一杯剛沏好的茶端上說,「確實不錯,一個個細皮嫩肉的,過去又沒吃什麼苦,這種力氣活兒只要能釘下來就不容易。」

李憲平聽了故意將臉一沉說:「我說郭胖子,這種事你可不能給我抹稀泥呀!他們可全是犯過錯誤,來接受改造的對象,對這些人的管理你可放鬆不得!為什麼都交給你管,這是組織上對你的信任。當然啦,對這些人我們也要用他們的一技之長,使他們儘快成為對社會主義有用的新人,懂嗎?」

郭子儒聽了,先是連連稱是,繼而又伸過脖子挑起了大姆指說,「不是我恭維您,這著棋您走對了,這幫人裡面藏龍卧虎,將來保證不少人是曙光廠的有用之才!誰不信就瞧著,還是那句話,也就是您有這個魄力……」

「得、得、得、你少給我戴高帽!這幫人有沒有真能耐現在還不好說,接收這些人也是為了給出路,談不上要什麼魄力。」李憲平雖然嘴上這麼說,心裡還是很高興。至少眼前這個郭子儒他當初就沒有看錯。

「廠長,您這麼說可屈心!」郭子儒顯得十分委屈地說:「我什麼時候對您不口對著心啊!這不,這幫學生來了正趕上烘乾室出料,有個姓霍的學生剛跟著幹了半天,人家就看出了問題,他說烘乾室管道的走向有問題,說影響木料的烘乾效果,說如果管道走向合理還能縮短烘乾的時間。大躍進啊,怎麼躍進,光傻干不行!當初我一來這,就覺得烘乾室有些不對勁,就是說不出個道道來。可人家來了,立碼看出道道來了!」

李憲平望著他慷慨激昂地發表著議論沒有急於表態,但內心是激動的,他相信郭子儒說的都是真的,聽了這席話,他更增添了自信,接收這批右派學生是撿了一堆寶,關鍵要看他如何調動使用,如何「變廢為寶」。他覺得打仗與搞生產雖是兩碼事,但至少有一條道理是相同的,那就是用人,只要用人得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郭子儒之所以能使材料場的工作有起色,也在於用人得當。他覺得郭子儒雖算不上自已的知音,但兩個人至少在用人、識人方面是相通的。想到這,他不由感嘆道:「是呀,關鍵要看我們如何使用這些人,想法兒要變廢為寶才行,咱這樣的小廠想翻身,就要敢於用人!」

郭子儒聽了興奮地擊了一下掌,叫道:「您真說對了,用好了就能變廢為寶,米茹珍那就是個例子呀!您瞧現在人家幹得怎麼樣?頂三個老爺們兒!」

李憲平一聽這個名字便會心地笑了,他如何不了解這個人!

廠里曾有過一個讓領導頭痛,哪個車間都不敢要的女工便是米茹珍,來廠不到一年轉了四個部門,幾乎打遍了半個廠。要是換個人恐怕早被除名了,但對米茹珍卻不行。她是頂替丈夫候建生進的廠,候建生在一起重大工傷事故中失去了勞動能力,而那起工傷事故的責任又不在候建生。米茹珍是帶著氣進廠的,看哪兒都有氣,瞧誰都不順眼。米茹珍人高馬大的,人說不上漂亮,但也絕不能算難看。因她兩個奶子大,不知哪個壞小子犯的壞,背後管她叫開了「大電鈴」,比作傳達室門口那兩個管上下班的電鈴了。有好事的女工將這話傳給了米茹珍,從此只要她懷疑誰背後議論她就罵,什麼話都敢往外掄。後來弄得大伙兒見她來了都不敢說笑,只能談天氣,說些沒油沒鹽的淡事。

米茹珍真正與人發生的第一場衝突是在鰾房。她進廠後就被分配到鰾房,幫著那裡的老劉頭兒為裝配車間熬鰾膠。一到中午,這裡也是工人吃飯,吸煙,休息聊天的地方。尤其是冬天,這裡因為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