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看門人

劉鑒、王遠華、袁忠徹三人幾乎同時想到,就算是權傾一時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以姚廣孝和袁柳庄之能,也斷沒有不敢招惹之理,更別說其他官員了,要說那兩位大人都不敢惹的,除非是龍子龍孫。再進一步想,永樂皇帝的兄弟們都沒什麼能量,龍孫們年紀還小,招惹不起的只有龍子。龍子共有四位,就是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還有一位沒封爵的朱高爔。王遠華和袁忠徹一起注目劉鑒,無疑是在懷疑太子爺了——劉鑒在詹事府任職,肯定是見過太子的。

劉鑒回想一下太子的所作所為,已然是心中澄澈洞明,不禁長嘆一聲,朝兩人點了點頭。且說這位太子爺本是永樂皇帝的嫡長子,皇帝還在當燕王的時候,他就已經是王世子了,「靖難之役」,燕王領兵南下,他就留守北平府,供應前線兵馬錢糧。牛祿在永樂元年就混進了行部工曹,要說當時有這個能量偷偷安插他的,也只有太子一人而已。

太子爺生得肥胖,肚子大如笆斗,連騎馬都很困難,甚至於傳說他低頭看不見自己的腳背。一般胖人都喜歡北方涼爽之地,可偏偏這位太子爺一直喜歡南京要多過北京,他在北平府鎮守的時候,三天兩頭得病,等回到南京當太子,反倒神清氣爽,百病全消了。永樂皇帝提起遷都北京之事,太子曾經出言勸阻,皇帝沖他一瞪眼,他才縮回頭去不敢再講話。

不敢講話是不敢講話,但料想太子心中仍然不希望北遷。況且此時北京已經不再是自己的老窩了,永樂二年,皇帝派趙王朱高燧常居北京,行部大小事務都得先請示這位王爺,然後施行。太子爺因此免不了會想:「您真要遷都北京,何不先派我回去管理呢,而要派高燧。會不會遷都之日,就是我被廢黜,高燧榮登太子寶座之時?!」

除了朱高燨是側室所生,身份較低,肯定沒資格問鼎皇權以外,永樂皇帝剩下三個兒子見天明爭暗鬥,太子幾度處於被廢的邊緣,這在朝內朝外都不是什麼新聞。因此太子是肯定不希望遷都北京的,漢王朱高煦不好說,趙王朱高燧則定然希望遷都。

種種線索,全都指向太子,而如果真是太子派遣牛祿來破壞北京城的水文,陰謀阻止遷都,那確實誰都不敢再深入調查此事。誰要是把這件事捅到皇帝耳中,卻萬一扳不倒太子,必受嫉恨,他日太子登基為君,說不定「誅十族」的慘劇還會重演。即便扳倒了太子也未必就有好果子吃,漢王、趙王心裡一邊喝彩,一邊肯定也在敲鼓:「這人不是我派去的,那就一定是對方派去對付太子的,要小心他下一步來對付我。」不管誰上位,都會先想著把這個膽大的隱患先捏掉最為保險。

這就好象是個深不見底的泥潭,裡面不光有君臣大義,還加上一層父子親情,君臣名分好破,父子關係不能壞,別說姚廣孝、袁柳庄,就算是皇后娘娘,大概也不敢真把牛祿的陰謀調查到底。

三個人想到這裡,互相對望,都是好一陣後怕。王遠華最先反應過來,朝袁忠徹一拱手:「多承令尊指點。」劉鑒苦笑著問:「該怎麼向宋尚書回覆才好?」袁忠徹回答說:「他也不是糊塗人,就把家父所說的直言相告,他自然不會再問了。」

說話間,老軍劃著小船回來,招呼三位老爺上船。這一路上大家都陷入了沉思,沒有人再說話。等上了岸,王遠華作揖告退:「我得先去北新橋,把鐵鏈鎖水之事辦妥……」說到這裡,他嘴角略略一牽:「然後便回去寫待罪的摺子,靜等京城行文鎖拿吧。」

劉鑒用摺扇一拍胸脯:「天雷劈了大鐘,都是那牛祿的陰謀,王兄您有什麼罪?小弟也寫一道奏摺,為您辯冤就是。」袁忠徹冷笑著斜他一眼:「你寫什麼?寫給誰?既然已知此事深不可測,你劉鏡如要不想死,還是少插手為妙。」說著望向王遠華:「我回去京城,請家父出面向姚少師求情,定能救下王兄的牢獄之災。」

王遠華輕輕搖了搖頭:「令尊和姚少師……唉,罷了,但求心安,何懼天命?」又一抱拳,轉身便走。

劉鑒剛才一時衝動,說要幫忙王遠華寫辯冤的摺子,可隨即想到自己人微言輕,寫了也沒人理,說不定還會招來禍患,袁忠徹的話雖然很不客氣,終究是為自己安危著想,這才出言提醒。兩人雖然一直不大對付,這些天卻一起調查牛祿的陰謀,接觸多了,難免產生些同袍之情。劉鑒不是不識好歹的人,當下朝袁忠徹一鞠躬:「多謝了。」

袁忠徹冷冷地望著他,隨即淡淡地回了一禮。

十三娘對劉鑒說:「既然此間事了,妾也應該收拾一下,回京城去了。」領著瑞秋直接回了鎮水觀音庵。劉鑒帶著捧燈,和袁忠徹一起回到宋府,聽說宋禮已經前往工曹,就又匆匆趕去。到了工曹衙門一看,原來宋禮找來一個景教僧當通譯,正在審問那個被擒的番僧呢。

前因後果跟劉鑒他們猜測的也差不多。這名番僧供稱來自於西方一個叫「騾馬」的地方,宋禮當場一拍桌子:「胡說,安有都市以畜牲為名的?」那景教僧倒是中國通,大著膽子回答:「大人,豈不聞中華也有龍泉、虎林、鹿港、鷹潭、狼山、鶴崗,等等之類的地名么?」宋禮瞪他一眼:「或泉或林,後面總有個標示地名的字呀。」景教僧陪著笑:「如此,是小僧翻譯差了,此人的家鄉乃是騾馬『城』。」

宋禮「哼」了一聲,不再說話,由得通譯繼續詢問番僧。原來那番僧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傳教,先去了南京,禮部官員誤以為他是景教僧,想著南京沒有景教寺,北京倒有幾座,就把他轟來了北京。這番僧進了北京城,一看幾座寺廟裡全是「異端邪宗」,不敢寄居,到處亂躥,三不知就和骰子店安老闆結識了,安老闆還請他來主持自己的婚禮,他也就在婚禮上認識了那個牛祿。牛祿也不知道哪裡學的,他倒懂得幾句番話,假裝好心,接番僧到自己北新橋的家中合住。

前兩天,牛祿突然說起北京城中有些妖物,只有移出城外,才能拯救一城的生靈。那番僧古道熱腸加上無知者無畏,一拍胸脯,答應幫忙。於是兩人就私上了萬歲山,牛祿盜走沈萬三的屍首,番僧以他教內相傳的鎮邪之法,用銀十字架暫時壓住了那些附有方氏怨魂的御瓦。可他們下山的時候卻不慎被守軍發現,牛祿就叫番僧先把屍首裝了棺材運出城去,到黑山谷里他們預先定好的地點等待,他自有脫身之計。他還告訴番僧,第二天一早會有個小童帶著最後一件妖物出城,如果到時候自己人還不到,就讓番僧先去接取。

劉鑒在旁邊聽得明白,暗暗點頭。無疑,牛祿所說的這個小童就是捧燈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安老闆婚禮當天就給捧燈下了禁制,一到日子,捧燈突然迷糊起來,趁著劉鑒上廁所的機會,偷偷盜走了草鞋,然後就直出阜成城。番僧是左等牛祿不來,右等牛祿不到,只好按照牛祿先前所說,接了捧燈,然後把已經貼好符咒的沈萬三的屍身並草鞋釘進棺材,埋在黑山谷中。可是才一埋下,他就知道不對了,陰雲四合,邪氣衝天,於是忙不迭地施法驅邪,又是念經文又是灑聖水,還連帶拋大蒜……

為什麼牛祿要找個番僧做幫手呢?眾人猜測的結果,或許他認為找個言語詭異的外鄉人不會走漏風聲吧,就算番僧被擒了,一時三刻也誰都問他不明白——牛祿已經被袁柳庄逮走,也無從去查證他的真實意圖了。

審問完畢,劉鑒、袁忠徹等人就押著番僧,找到了牛祿在北新橋的住所。兩人詳細搜查一番,果然找出不少法器,有些竟然還是難得的寶物,可見此人背景果然並不簡單。袁忠徹以尚寶司的名義,把這些東西當場就全部充公了,都塞進他的饕餮袋裡去。捧燈看著連叫「可惜」,劉鑒倒並不在意。

出得門來,捧燈悄悄地問劉鑒:「此非監守自盜乎?」劉鑒是又好氣又好笑:「早跟你說了,不明白的成語不可妄用……對了,你早上還說什麼高亮『墓木已拱』,這個成語也用錯了。當面對你說這個詞,那是咒你早死;背後說別人用這個詞,說明這人死了好幾年了。高亮怎麼了,死了好幾年了?」

「啊呀!」捧燈猛然想起來,「爺,高亮危矣!」趕緊把「以血引水」之事的前因後果對劉鑒合盤托出——包括自己的攛掇和內疚,竟然也毫不隱瞞,完了還抹眼淚:「高亮要是有個好歹,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了……」

此時劉鑒對王遠華已經徹底消去了敵意,不再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他輕搖摺扇,安慰捧燈說:「這『以血引水』之法我也略知一二,確有兇險,但高亮只要照著吩咐做,進城前不回頭,那就不會有性命之憂。」捧燈著急地問:「他若是回頭了呢?」劉鑒皺著眉頭掐指一算,恨恨地跺一下腳:「怕和他爹一樣,也會遭逢水厄……我叫他逢五、逢十別出門上工,出了九月才能避過禍患。今兒個正好九月二十,他本不該來呀,想是昨兒個折騰了一下午,這人忙得忘了日子。不過,我看高亮並非夭折之相……」

轉過頭去問袁忠徹,袁忠徹也不禁一愣:「忘了他了。他還沒回來嗎?」眾人匆匆趕回工曹衙門,詢問宋禮,果然,竟然連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