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二、隱伏的危機

茶道,是日本所獨有的藝術門類。據說傳教大師最澄於九世紀初把茶葉從中國傳到日本,開始在宗教界普及開來。建保二年(1214年),榮西和尚把喝茶養生的方法介紹給初代幕府將軍源賴朝,從此武士們也逐漸學會了飲茶。但真正意義上的日本茶道,則是到了戰國中期,才由村田珠光、千宗易(利休)等人創建起來的。

茶道最初在畿內地區流傳,織田信長上洛以後,開始對這種新奇的藝術形式產生興趣,並加以利用和協助推廣。他在搜集「東山名物」的同時,也派丹羽長秀和松久友閑等人出面,幫他搜集各種名貴茶器,比如大文字屋的初花肩沖茶盒、佑乘坊的富士茄子茶盒、法王寺的竹茶杓、池上如慶的插花器,等等,全都被他高價收購了過來。

因應信長的愛好,很多大名和豪族也都利用進獻名茶器以博得信長的好感,甚至為自己開脫罪責,比如松永久秀就獻出過作物茄子茶盒。《信長公記》中說:「對於當時的信長公來說,已經沒有了金錢與米糧不足的問題,於是便很自然地開始收集天下名品珍寶。」這種解釋未免太過膚淺了,事實上,信長利用茶道這門藝術,展開了他獨特的茶道政治。

所謂信長的茶道政治分為兩個方面:一,教化自己的家臣,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使得將來天下平定後,家臣們可以很快從馳騁沙場的征服者,轉變為新的政權機構的行政官員;二,以所搜集來的名茶器和允許舉辦茶會的資格來獎賞部下,以提高他們的忠誠心。

「「天下至惡」的結局」

咱們還是先從與茶道藝術密不可分的「天下至惡」松永久秀談起。久秀曾向大茶人武野紹鷗學習過茶道,並且收藏有很多名貴的茶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作物茄子茶盒和平蜘蛛茶釜。先說作物茄子茶盒,「茶盒」乃是裝末茶的容器,「茄子」是這種容器的一個種類,因形狀彷彿茄子而得名,「作物」才是這件珍品的獨有名稱。

永祿十二年(1569年),織田信長上洛,自知力不能敵的久秀被迫降伏,不僅送去了自己的兒子久通作為人質,還忍痛割愛,把作物茄子茶盒也獻到了信長手中。信長雖然很喜歡這個茶盒,但他更垂涎久秀手裡的另外一樣名品——平蜘蛛茶釜——多次暗示久秀將其獻上,久秀卻總是一味搪塞,不肯就範。

茶釜乃是沖泡末茶時用來煮水的容器,據說平蜘蛛茶釜形狀扁平,樣式奇特,並且內側刻有蜘蛛形狀的圖案,注滿水後,因為光線和水紋的關係,似乎還能看到蜘蛛在四處爬動,真是絕無僅有的珍品。

時光流逝,且說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因為「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大舉西向,鼓舞了心懷不滿的松永久秀,他準備再次對信長掀起反旗。於是在八月十七日,受命協防天王寺,監視本願寺動向的久秀之子久通,首先率本部兵馬離開前線,隨即父子兩人退守居城大和信貴山,開始發動叛亂。

因為北線正在吃緊,信長不敢把主要力量用在松永父子身上,就派使者前往信貴山城面見久秀,問他:「你究竟有何不滿?可以明確地說出來。」然而久秀已經打定了主意,堅決不肯回頭。

等到九月底,聽聞上杉謙信因為北陸降雪而即將退兵,信長的態度突然變得嚴厲起來,他下令將松永父子留在京都的人質——兩個十三、四歲大的孩子——押往六條河原【在京都附近,是傳統上處決人犯的刑場。】斬首,以示此次毫不妥協,定要取下久秀的性命。

隨即由織田信忠率領細川藤孝、明智光秀和筒井順慶等將,組成了討伐軍,首先圍攻松永方將領森氏和海老氏防守的片岡城。激戰中,細川藤孝的兩個兒子——與一郎忠興和頓五郎昌興——身先士卒,奮勇衝上,殺敵一百五十餘人,而己方傷亡不過三十人,終於將城砦攻破。此時,正在家中待罪的羽柴秀吉也帶兵趕來增援,大軍包圍了松永久秀的本城信貴山。

十月十日,在織田軍的猛烈進攻下,松永彈正久秀彈盡援絕,自殺而亡,結束了他相當富有戲劇性的一生。織田信忠則因討滅松永之亂,隨即被朝廷加封為三位中將。

松永久秀這個「天下至惡」,畢生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別人以為是該謀叛的時機,他總是忠誠地跟隨著信長,以效犬馬之勞,而當誰都不注意他的時候,久秀卻開始蠢蠢欲動——就連最後的自殺,他也表現得與眾不同。據說包圍信貴山城以後,信長仍然不肯死心,派使者前往城中傳話說:「交出平蜘蛛茶釜,我便再次饒你一命。」久秀聞言冷笑:「我已經快七十歲了,去日無多,何必要你饒恕?不過,你也休想得到我心頭至愛。」於是把平蜘蛛茶釜裡面塞滿火藥,頂在頭上,隨即引燃火繩,「轟」的一聲,「天下至惡」與「天下至寶」就此一併化為飛灰。

爆炸所引起的大火,燒盡了信貴山城本丸,松永一族男女老幼全都葬身火場。恰好就在十年前的同月同日,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相爭,為了避免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被敵人佔領作為據點,乾脆放一把火,將這座千年古剎燒為灰燼。十年以後,久秀自己也化為了灰燼,時人都說這是上天對惡徒的懲罰。

「西部大侵攻」

松永久秀之死,可以說背後隱藏著深刻的危機。首先就是織田政權中爭權奪利的鬥爭開始白熱化,咱們在前面提到過,久秀這最後一次謀叛,很可能是與筒井順慶以及順慶背後的明智光秀爭權失敗的結果。此外,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在北陸作戰的時候也大起衝突,出身寒微的秀吉,已經不甘心長久屈居於織田家譜代重臣勝家之下了。

然而信長分明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危機的存在,或許是因為他太過於驕傲所致吧。當上杉軍撤回越後國,北線暫時穩定以後,信長開始整軍西征,以對抗正步步為營緊逼過來的毛利氏。

且說毛利氏的第二代家督毛利輝元,在他兩位叔父——善戰的吉川元春和多謀的小早川隆景——的輔佐下,不但統一了中國地區西部,還與中部新崛起的宇喜多勢力相結合,力圖制壓名義上接受信長中央政權領導的東中國地區各大名和豪族。不僅如此,落難將軍足利義昭從河內國逃了出去,前往依附毛利氏,似乎把信長遺棄的所謂「大義名份」也一併給了毛利輝元。

於是,就在平定了松永父子的叛亂以後,信長發兵進攻但馬(今兵庫縣北部)和播磨(今兵庫縣西南部)兩國,這次他選定的總指揮,是還在江北封地上待罪的羽柴秀吉。

天正五年(157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羽柴秀吉統率大軍越過熊見川,進攻上月城(今兵庫縣上月町),掀開了「中國征伐戰」的序幕,這同時也標誌著織田家第二個強力下屬軍團——山陽(指山陽道)軍團的誕生。

備前國(今岡山縣東南部)的戰國大名宇喜多直家領兵來救上月城,被羽柴秀吉擊退。上月城守兵看到外援斷絕,於是哄起作亂,割下守將的首級獻往羽柴軍中。僅僅七天的時間,這座可以直接威脅到宇喜多氏備前、美作(今岡山縣東北部)兩國領地的重要城堡就被攻陷了。織田信長隨即派山中幸盛入駐上月城。

山中幸盛通稱為鹿之介,本是出雲國(今島根縣西部)戰國大名尼子氏的家臣。尼子氏曾一度輝煌,當主尼子經久被稱為「陰陽十一國太守」【陰指七道中的山陰道,陽指山陽道,山陰、山陽兩道共十六國,組成了所謂的「中國地區」;太守,是用我國的官名代稱守護職。】。但經久死後,尼子氏被東進的毛利元就所滅,山中鹿之介輾轉逃亡到京都,投靠織田信長,希望可以借用信長的力量復興尼子家族。

當時鹿之介用來號召尼子氏舊臣的旗幟,乃是年輕的尼子孫四郎勝久。據說鹿之介曾向家傳頭盔上的新月前立【裝飾在頭盔上的標誌物,額前的稱為「前立」,左右兩邊的稱為「脅立」,頂端的稱為「頂立」,腦後的稱為「後立」。】禱告:「即使身受七難八苦,我也一定要復仇,消滅毛利氏,重興尼子家。」這段故事被傳為千秋美談。

只可惜山中鹿之介雖然志向遠大,能力卻很一般,當然更不是吉川元春等毛利氏名將的對手,屢戰屢敗,只好再次寄居在織田信長籬下。此次羽柴秀吉攻克了上月城,信長就把鹿之介和尼子勝久一起安插過去,希望藉助尼子氏的影響力,可以策反周邊被迫臣服於毛利氏和宇喜多氏的豪族,紛紛倒戈來投。

十二月初,羽柴秀吉又攻克了福原城,制壓周邊豪族,基本控制了播磨、但馬兩國。信長下令褒獎,還賞給他名茶器——乙御前之茶釜。秀吉此番奮戰,完全是為了將功贖罪,以免信長責罰他前次擅離北陸前線之過。從小就跟隨信長的他,深知這個脾氣暴躁的主公對於無能的或不聽號令的部下,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

羽柴秀吉所以能夠從一介足輕成長為大將,更在織田氏家臣團中脫穎而出,除了用兵之智外,很重要是靠著他深刻地掌握了信長的脾氣和意圖。據說秀吉身材矮小,相貌滑稽,好像一隻大猴子,信長平常也就「猿」、「猿」地呼來喝去,但正是這種小丑般的外貌,使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