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一、平安樂土

織田信長是一個精力旺盛的封建大名,在不斷親自領兵南征北戰的同時,他還鑽研文學、藝術,吸收傳自西方的新科學和新知識。如前所述,永祿十二年(1569年)上洛之初,葡萄牙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士就得以覲見信長,向他講解了天主教的教義。為了對抗以本願寺、延曆寺等為首的傳統佛教勢力,信長一度似乎有皈依天主教的意願,但最終還是放棄了。或許他認為,天主教雖然是斬向守舊佛教勢力的一柄利劍,自己卻只需要持有它,利用它,而絕對不能為劍所控制。

弗洛伊士在《日本史》中,並沒有說信長是個無神論者,只是說他「厭惡世俗的迷信,輕視神靈」,這裡所說的神靈,應該是指佛教神話中的那些神佛。相對於天台、一向等宗派,信長對於文化氣息更為濃厚,並且不大幹涉政治的禪宗,則一直都是頗為讚賞的。

可以說,信長藐視權威的性格,使他格外厭惡舊佛教,而這種厭惡,因為天主教的傳入而找到了發泄口。他嘲笑一切傳統規則的性格,也因為接觸到天主教的新文化和新知識而有了更深刻的轉變,變得更樂於進取,更樂於創新。或許沒有這些嶄新的事物讓他看到另外一重天地,看到更為廣闊的宇宙蒼生,信長就僅僅只是一個破壞者,而不會是一個革命者吧。

「越前平定」

戰敗天下聞名的武田氏騎馬軍團以後,織田信長得意洋洋地回歸京都,七月三日參加誠仁親王召集的蹴鞠比賽,三天後又觀看了在妙顯寺上演的能劇。休息娛樂完畢,信長準備再次用兵,北上消滅越前一揆。在通過京都瀨田大橋的時候,他心中微感不快:「瀨田大橋是入京的主要通路,如此殘破朽敗,如何昭顯我的威儀?」下令重新修建。

信長是很樂於修路的,因為修路既便於發展商業,也便於統領大兵團遠征,同時還能顯示自己的「德政」,在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都獲益良多。

且說信長此次所要發兵剿滅的越前一揆是些什麼人呢?當初他滅亡朝倉氏,征服越前國以後,就封叛降的前波吉繼為守護代,並派直屬家臣木下祐久、明智光秀、津田元嘉三人留守北之庄城以監視之。前波吉繼曾跟隨信長進京謁見天皇,又拜領了「長」字,改名為桂田播磨守長俊,一時聲名鵲起,風光無限。他在越前國大征賦稅,搞得天怒人怨,北面加賀本願寺的力量趁機向越前伸展。

加賀國本願寺乃是北陸一向一揆爆發的根源。原本本願寺蓮如在北陸傳教的時候,和朝倉義景的高祖父、朝倉氏一代英主孝景關係融洽,孝景還利用一向宗的力量對抗宿敵甲斐氏。但是後來朝倉氏統一越前國,一向宗佔據了加賀國,雙方矛盾逐漸激化,終於爆發了長年的激戰。因為舊仇甚於新恨,在織田信長對朝倉氏用兵的時候,加賀本願寺是站在信長一邊的,從而於戰後獲得了在越前國發展信徒的合法地位。因為桂田長俊的暴政,越前原朝倉氏家臣以富田長繁為首,暗中勾結加賀本願寺,磨刀霍霍,準備發難。

富田長繁雖然也同樣是叛降之將,但自認戰功顯赫,不願屈居桂田長俊之下。長俊自己也不爭氣,在這緊要關頭突然罹患眼疾,雙目幾乎失明——時人都說這是背叛主家該得的報應。

天正二年(1574年)元月,越前國九頭龍川附近的國人一揆和一向一揆蜂起,與富田長繁南北夾擊,向桂田長俊的本城一乘谷(也是舊朝倉氏的本城)發起了猛烈進攻,長俊不敵敗死。一揆隨即進攻北之庄城,明智光秀等將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終因眾寡不敵而節節敗退。富田長繁於是聯絡出家隱居的原朝倉氏大將朝倉景健,請他居中調解,一揆讓開通路,放光秀等織田殘軍退出越前。

當時年僅二十二歲的富田長繁,在消滅了桂田長俊後不久,又誘殺鳥羽城主魚住景固(也是朝倉氏叛將)。據說他以「共進早餐」為名,將魚住景固父子騙至自己居所,宴間突然亮出朝昌義景留下的大刀,將二人當場斬殺。這種毒辣手段難免使部下離心,長繁為了鞏固權力,被迫把親弟弟送去岐阜城做人質,向信長解釋說自己本無叛意,只是為了推翻桂田長俊的暴政,才被迫起兵的——前此縱放明智光秀等人退回畿內,就是最好證明。

此時信長正將用兵於東,與武田勝賴決戰,沒心思再去管越前的亂局,而且當時北陸地區大雪封山,也不便於進軍討伐,於是順水推舟地給了他越前守護代的職銜——反正都是降將,只要肯服從於我,用誰不是用啊。

然而富田長繁的朝秦暮楚,卻引起了加賀本願寺的不滿。當年二月,在石山本願寺的暗中聯絡和策划下,北陸一向宗總大將下間賴照和軍師七里賴周潛入越前國,隨即召集一向一揆十三萬大軍包圍了長繁的本城府中。長繁毫不畏懼,出城逆擊,大破敵軍,但在追擊過程中卻被心懷不滿的部下給暗殺了。時隔不久,索取朝倉義景性命的罪魁禍首朝倉景鏡也在平泉寺敗死,一向宗就此控制了整個越前國。

石山戰鬥未休,長島遺恨憂在,信長最為痛恨的佛教派別就是一向宗,於是他就於天正三年(1575年)的八月十二日,率領大軍從岐阜城出發北征越前,十四日到達敦賀。織田方各處兵馬陸續來集,包括德川軍,總兵力接近十二萬。十五日晨風雨交加,織田軍開始對一向一揆發起猛烈的進攻:丹羽長秀、瀧川一益、蜂屋賴隆等將率三萬兵馬攻擊木芽峠;柴田勝家、明智光秀、佐佐成政、稻葉一鐵等將率五萬兵馬攻擊杉津口;羽柴秀吉軍五千乘船渡海,繞過木芽峠攻擊河野城。

杉津砦守將之一、原朝倉氏家臣堀江景宗給織田軍做了內應,導致城砦陷落,一向宗殘兵陸續逃往河野城,又遭羽柴秀吉、柴田勝家兩軍前後夾擊,全部覆沒。隨即上述三路大軍又合兵攻克了府中城。短短數日內,幾大據點都被織田軍所控制,越前國一向一揆就此分崩離析,很快又遭到大屠殺的凄慘命運。

越前國各一向宗寺院的主持,都被織田軍搜出處以磔刑,參與暴動或被懷疑參與暴動的百姓則全被斬首,據說前後殺死三到四萬人,越前幾乎變成了「血國」。信長並且乘勝追擊,突入加賀國,奪取了能美、江沼二郡,修築大聖寺城,以梁田廣正和佐佐權左衛門為守將。

信長回軍以前,恨猶未消,還命令已經出家的朝倉景健自殺,同時增筑北之庄城,以柴田勝家為城主,並將越前國八個郡作為勝家的封地,剩餘的大野郡封給金森長近和原長賴,府中周圍兩郡封給佐佐成政、前田利家和不破光治——人稱「府中三人眾」——作為勝家的與力(副手)。這可以說是織田氏北陸軍團創建的開端,對今後家中乃至全日本的政治格局,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攻克岩村城」

天正三年(1575年),織田信長四十二歲。在消滅了越前一向一揆以後,他將北陸方面的軍政全權都交付給柴田勝家,自己引軍回洛。但柴田勝家所獲得的權力是不完整的,信長留下了九條法規來約束他的職權範圍,勝家等人依舊牢固地置留在織田氏統一的政治結構中——這與舊時代的分封制度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後來德川幕府在其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諸侯管理體制。

因為顧慮到西方的強有力諸侯毛利氏響應前將軍足利義昭的號召,準備增援石山本願寺,信長遂派遣松井友閑和三好康長前往與本願寺顯如簽署停戰協議。雖然誰都知道這種和睦態勢只能維持一時,四面楚歌的顯如也只好應允了。

朝廷冊封信長為右大將,不久後又給予了權大納言的高官。大納言乃是正三位的高官,等於副宰相,這對於一個出身較為低微的諸侯來說,可算是前所未有的殊榮了。此時信長的權威和聲望,可說已經達到了頂點。

十一月,信長親自前往西美濃包圍岩村城的部隊中,指揮最後的攻擊。作為從信濃國前往美濃國的要隘岩村城,本是信長的領地,由遠山內匠助景任守護,而這位遠山景任的妻子,就是信長的姑母艷姬夫人。元龜二年(1571年),景任去世,沒有子嗣,艷姬夫人就迎來信長的第五個兒子坊丸(元服後稱織田源三郎勝長)為養子,作為岩村城遠山氏的繼承人。

然而年幼的坊丸來到岩村城僅僅一年,就趕上了武田信玄的上洛之戰,信玄派鎮守信濃伊那郡的勇將秋山信友進攻岩村城。信友素有「伊那的猛牛」之稱,但他卻並非一勇之夫,而是深通兵法的智將,並在內政、外交方面也頗有長才。在信友的謀划下,城中遠山氏舊臣紛紛離心背德,加上信長此時正在洛中惡戰,無法派發援軍,於是艷姬夫人只好打開城門,投降了武田大軍。

坊丸隨即就被送去甲府,武田信玄收他做了養子——實際上是作為織田家的人質。至於秋山信友,他進城後就被任命為守將,為了安撫城中遠山氏兵將之心,信友還把寡婦艷姬夫人娶過門,當了他的正室。

時間推移到天正三年(1575年)六月,信長在長筱擊敗武田勝賴以後,就派長子信忠領兵攻打岩村城。信忠將城砦團團圍住,切斷了秋山信友和外界的聯繫,而武田勝賴剛剛遭受挫敗,也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