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三章、江戶兩百年

【●從綱吉到吉宗】

「元祿文化」是在江戶幕府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統治時期產生的,它帶有非常濃厚的市民文化特色,這是因為江戶、大坂等城市持續發展,越來越是繁華,町人勢力抬頭所致。這種文化在表現上一改幕府初期的簡樸風俗,變得非常奢華,根由是城市中出現了家財萬貫的豪商,由於「士農工商」的等級區分而使這些豪商不能擁有土地,鎖國令又使他們無法將財產投資海外,於是乾脆一擲千金,拚命消費,帶動了整個城市甚至整個社會的享樂之風。

以井原西鶴為代表,文學上出現了所謂的「浮世草子」,也就是描繪町人生活的小說;以近松門左衛門為代表,藝術上出現了市民意味濃厚的新的戲劇。對於這種町人文化,以及町人們浮華奢侈的生活,幕府和各藩多次發布禁令,但始終無法真正加以改變。

在思想方面,佔領導地位的朱子學開始有所動搖。朱子學很早以前就傳入了日本,還曾一度成為後醍醐天皇推翻鎌倉幕府的思想武器。然而這種學說長久把持在僧侶尤其是禪宗僧侶手中,直到戰國末期的藤原惺窩和林羅山才真正將其轉化為一種武士的學問。林羅山受到德川家康的器重,其孫林風岡被德川綱吉任命為大學頭,總管幕府的文教工作,並且世代承襲此職。通過林氏祖孫,以及德川光國等人的鼓吹,逐漸奠定了朱子學在幕府統治下的主導思想地位。

但是在元祿時代,民間出現了陽明學派和古學派,批判朱子學,前者要求按照日本的實際情況來改造儒學,不可照搬中國之儒,後者則要求刪去雜蕪,復歸於孔子之儒。前一派的代表人物有中江藤樹、熊澤蕃山等,後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山鹿素行、荻生徂徠等,但在幕府的壓制下,這些人或者他們的著作,全都沒有好下場。

且說元祿乃是東山天皇的年號,元祿十七年改元寶永,寶永六年(1709年)元月,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去世,因為並無子嗣,而收其侄德川綱豐為養子,賜以將軍家世襲的「家」字,改名為德川家宣,繼任為第六代幕府將軍。

德川家宣剛一上台,就罷免奸佞柳澤吉保,啟用忠臣間部詮房和新井白石,同時廢黜怨聲載道《生類憐憫令》。朝野上下的面貌由此煥然一新,大家都希望家宣將軍可以迎來一個新的盛世,然而這位將軍在位僅三年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歲。

家宣將軍的繼承人德川家繼就任征夷大將軍的時候年僅四歲,在位四年而歿,他的統治時期,幕府大權都掌握在新井白石的手中。白石並沒有擔任老中之職,但卻實際掌控幕政,他整頓幕府財政,改鑄成色好的新幣,改善天皇朝廷和幕府之間的關係,使幕府統治重新穩定下來。但是此人合理主義和實用主義氣味濃厚,很多措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各方面的矛盾。

德川家繼的去世,使得二代將軍秀忠所傳下來的血統徹底斷絕。按照秀忠在世時的規定,將軍家一旦絕嗣,則由御三家之一入繼宗家,御三家的筆頭乃是尾張藩,因此德川家宣的側室、家繼將軍的生母月光院就推舉尾張藩主德川繼友為下任將軍的人選。

然而此議遭到了德川家宣的正室天英院的堅決反對,據說這兩個女人在內宮爭權奪利,矛盾很深,而既然月光院首先提出以德川繼友繼承將軍家,則天英院就反其道而行之,抬出來紀伊藩主、「南海之龍」德川賴宣的孫子德川吉宗。

德川吉宗很可能是個私生子,身份並不高貴,然而巧在前面三個哥哥全都很年輕就去世了,吉宗因此一步登天,繼承了紀伊和歌山藩。吉宗在當藩主的時候,非常關心百姓的生活,治國也很有手腕,原本財政瀕臨崩潰的紀伊藩經過他的整頓,逐漸重現勃勃生機。正因如此,德川吉宗在當時的幕府群藩中名聲最為響亮,所以天英院就以選賢為名義,扛出吉宗來和月光院爭權。

最終的勝利者是天英院,以及他所支持的德川吉宗。且說德川家繼在正德六年(1716年)四十三十日去世,德川吉宗裝模作樣地三次上書推辭,直到八月十三日才正式接任征夷大將軍之位。這一年的六月二十二日,朝廷下詔改元享保,所以德川吉宗上台後所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被稱為「享保改革」。

【●享保改革和田沼時代】

第八代幕府將軍德川吉宗接到手的是一個爛攤子,政局從五代綱吉統治後期開始腐朽,雖然新井白石等人東貼西補,卻依舊滿目瘡痍。在政治上,多年來依靠將軍的寵信而實際掌握幕權是一些「側用人」,他們本是幕府將軍用來制約老中的親信秘書,逐漸卻變成了凌駕於老中之上的實權人物,並且反過來限制將軍本身的權力。在經濟上,浮華奢侈的民風使得整個社會都消費過度,同時各地大量湧現因為投資農業工程而得以徵收佃租的「新田地主」,以及因向農民發放高利貸而得以控制部分土地的「典地地主」,幕府和各藩原本直接向本百姓(自耕農)徵收年貢,就此被這些新興地主從中間橫插了一刀,對於農民來說,負擔更為沉重,對於幕府和諸藩來說,賦稅越收越少,財政狀況捉襟見肘。

基於這種社會現狀,德川吉宗一上台就立刻展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他貶退了家宣、加繼時代掌權的側用人間部詮房,以及擔任顧問的新井白石,把權力收歸將軍己手。在經濟上,他提倡儉樸,斥責怠惰,推廣農業科技,重建了幕府的財政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協助德川吉宗完成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一位名臣,名叫大岡榮五郎忠相,官至從五位越前守,通稱大岡越前。此公原為負責伊勢、志摩地區治安的山田奉行,其後被吉宗將軍提拔為普請奉行(主管工程建設),又升為江戶町奉行,也就相當於是首都的市長兼警察局長兼高院法官。大岡越前斷案如神,從不徇私枉法,他還協助吉宗將軍完成了法典《公事方御定書》,也被日本人看作是如同中國包青天一般的人物,民間傳說很多。

德川吉宗非常崇拜先祖家康,認為家康時代幕府行政效率最高,其後因為儒臣掌權才使得武士的面貌變得日漸柔弱。為此他整頓軍備,排除「家祿」(以俸祿來確定旗本家族的高低)因素,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一切都照權現大人(指德川家康)在世時候的制度來辦。」成為了德川吉宗的口頭禪。

然而德川吉宗雖然鼓勵平民向將軍直接上書言事,擺出一副親民的架式,其政策卻未必能給中下層民眾帶來什麼好處。在鼓勵生產的同時,他多次加增年貢,為了充實幕府財政而拚命壓榨百姓。吉宗時代的勘定奉行神尾春央就曾說過:「農民像芝麻,越榨越出油。」在他們的壓榨下,享保十七年(1732年),關西地區鬧起了大饑荒,一揆紛起,由此引發的城市糧價變動,又使得江戶城內的貧民們也紛紛揭竿造反。德川吉宗為了賑濟災荒、穩定糧價而傷透了腦筋,遂被戲稱為「米之公方」。

享保大饑荒,和三代將軍家光時候的寬永大饑荒,十一代將軍家齊時候的天明大饑荒,以及家齊和十二代將軍家慶時候的天保大饑荒,並稱為江戶時代的「四大饑荒」。

說到了,享保改革雖然使得江戶幕府暫時度過了財政危機,能夠繼續苟延殘喘下去,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政局下滑的態勢。且說德川吉宗在延享二年(1745年)九月辭職,讓位給長子德川家重,一個身體孱弱、口齒不清,被嘲笑為「尿床公方」的傢伙。為了讓紀伊家可以世代盤踞將軍寶座,德川吉宗還分封了兒子宗武、宗尹和孫子重好,成立田安、一橋和清水三個家族,並稱「御三卿」,規定御三卿雖然地位較御三家為低,將軍繼承順位卻在御三家之前。

退位六年後,德川吉宗去世。老子一死,「尿床公方」開始徹底胡來,重新信用側用人,大岡忠光、田沼意次等人陸續當權。且說這位田沼意次,本是紀州藩的下級武士,跟隨德川吉宗來到江戶,一路攀升,俸祿從六百俵增加到一萬石,成為御用人。家重將軍在寶曆十年(1762年)傳位給兒子德川家治,家治將軍格外寵信田沼意次,安永元年(1772年)竟然把他破格提拔為老中。從此田沼意次大權在握,開始按照自己的理想改革幕政。

田沼意次當權的時代被稱為「田沼時代」,而意次本人則被稱為是異端的政治家。異端在哪裡呢?原來此公改變了傳統重農輕商的政策,給予大商業資本特權,大力發展貿易,希望通過經商可以挽救幕府的財政危機。從後世的眼光來看,田沼意次的政策是具有一定進步性的,但這種政策也直接造成了豪商的越來越富和小民百姓尤其是農民的越來越窮,加上前面提到過的天明大饑荒的爆發,使得田沼政治搞得天怒人怨。

天明四年(1784年),田沼意次的兒子、擔任若年寄的意知在江戶城中被刺,兇手乃是和意知存有私怨的旗本佐野政言。百姓們聞知此事,無不歡聲雷動,頌揚政言為「世直大明神」,意為救世之神——田沼氏之不得民心,由此可見一斑。

天明六年(1786年),家治將軍去世,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都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