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章、新格局的產生

【●松尾山上的反旗】

慶長五年(1600)九月十五日,在美濃國關原地方爆發的兩分天下的大戰,最終以西軍徹底崩潰而告終。一般認為西軍總兵力為八萬餘,而東軍為七萬餘,略遜一籌,然而文獻所載數字多有出入,還有認為西軍到達戰場的總兵力為八萬四千,而東軍則為八萬八千,是東軍略佔優勢的。

不管哪個數字正確,雙方兵力相差不大卻是事實。然而雖然西軍在地理上佔有絕對優勢,卻有幾乎半數的部隊一直按兵不動,在這種情況下,失敗也是情理中事吧。

在關原戰場上,戰鬥打了整整一個上午,參戰各部均已疲憊,西軍就算戰敗,應該不難勒束敗兵,緩緩退去,尋機再起。只是這種夢想被一個人徹底打破了,此人就是駐紮在松尾山上的中納言小早川秀秋。

小早川秀秋本出尾張國杉原氏,他的姑母很小的時候就過繼給淺野家當養女,成年後嫁給織田信長麾下一名低級武士木下藤吉郎——也就是後來的太閣豐臣秀吉,而這位姑母就是秀吉的正室北政所。因為秀吉的發達,杉原氏也跟著沾光,後來還受賜改苗字為木下,秀秋是北政所的兄弟木下家定的第五個兒子,還在襁褓中的時候就被北政所領去當了養子,冠上了羽柴的苗字。

雖然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但好歹是妻侄,又是從小抱養的孩子,因此沒有親生兒子的秀吉就把秀秋列入了繼承人的考量範圍。一直等到確定豐臣秀次為繼承人以後,秀吉才把秀秋送出去過繼給小早川隆景,並在隆景退隱後讓秀秋接管了筑前國三十五萬七千石的領地。

就因為秀秋曾是豐臣政權的第二順位繼承人,因此石田三成對其期望頗深,關原戰前就承諾說,只要打敗了德川家康,就讓秀秋擔任關白,做豐臣秀賴的監護人,在秀賴十六歲成年以前,秀秋可以一直以第一朝臣的身份號令天下。這一承諾相當具有誘惑力,然而奇怪的是,秀秋卻在戰前秘密然而主動地向家康呈交了效忠書,表示願為內應。

關原戰場上,小早川秀秋一直駐紮在松尾山上觀望,石田三成在笹尾山點燃狼煙,還多次派遣快馬傳信,催促他速速下山,他卻絲毫不為所動。不僅如此,當時家康的使者奧平貞治和黑田長政的使者大久保豬之助也在松尾山上,數次以戰前密約來提醒秀秋,秀秋卻仍然穩坐釣魚台。

東西兩軍戰至近午,東軍攻勢再度受挫,德川軍猛將本多忠勝的坐騎被島津軍鐵砲擊傷,忠勝墜下馬來,險些喪了性命。家康一直在詢問參謀們:「松尾山上情況如何?」在得知小早川秀秋仍未按照約定下山參戰後,他煩躁地咬著指甲:「難道我被那個小賊欺騙了嗎?」可以說,在南宮山毛利等軍已成死子以後,西軍唯一能夠挽回敗局的就只有小早川秀秋所部了,而東軍要想徹底打贏這一仗,也必須仰賴秀秋的參戰。一時間,各方目光都凝聚到了松尾山。

暴怒煩躁之下,家康走了一招險棋,他派出一隊鐵砲手行至松尾山下,突然向山上展開齊射。鐵砲的轟隆聲響徹整個山頭,小早川秀秋驚慌失措,立刻下令全軍下山——「目標,是大谷隊!」就這樣,小早川一萬多人馬倒戈加入了東軍陣營,從側翼攻擊西軍,最終決定了戰局的走向。

因為陣前反叛,並且還是非主動地反叛,似乎是被德川軍齊聲鳴響的鐵砲嚇破了膽才匆促參戰的,後世對小早川秀秋的評價一直都很惡劣。傳統認為,秀秋首鼠兩端,想要先看清戰局的發展再決定加入哪一方,攫取勝利果實,結果家康的魯莽策略嚇壞了他——「怎麼?德川軍還有餘力向我發動進攻?他們快要贏了嗎?」這才最終下定決心。

不過,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首先是,小早川秀秋究竟為什麼要和家康暗通款曲呢?秀秋是北政所的侄子,被這位姑母兼養母一手拉扯大,因為北政所是傾向於家康的,所以秀秋也就在戰前向家康示好——這是傳統的看法。然而除此以外,秀秋對石田三成又抱持著怎樣的態度呢?他會為了空洞的關白許諾就遲遲不肯協助家康,而要猶豫不決,坐觀成敗嗎?

三成還則罷了,三成背後的淀姬和豐臣秀賴,相信秀秋對他們是不會抱有好感的。如果秀賴沒有出生,則在秀次被殺後,秀秋將是豐臣政權名正言順的繼承人,結果這個繼承人地位被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搶走了。不僅如此,這個嬰兒直接促成了豐臣秀次的被殺,如果當時的關白不是秀次而是自己的話,那自己也一定會落個同樣的悲劇下場吧——相信秀秋每當想到這點,都難免會後背冷汗涔涔。

基於這一考量,秀秋完全不可能靠攏三成,加入西軍只是形勢所迫,所以他才會在戰前主動向家康呈交效忠書,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而至於松尾山下的砲聲,很可能是他和家康事先約定的信號,此乃軍事機密,雙方戰前戰後都守口如瓶,遂被誤認為是臨時起意,這也在情理之中。

不管哪種猜測才是正確的,總之歷史事實就是,在正午時分,當前線作戰各部都已疲憊到難以為繼的時候,生力軍小早川部參戰了,首先突擊大谷吉繼所部,大谷軍瞬間崩潰。

【●島津軍決死突陣】

據說大谷吉繼看松尾山上遲遲沒有動靜,已經預料到小早川秀秋可能反叛,於是將陣列向南方展開,以防備可能出現的變局。然而即便如此,兵力小弱而又已經疲憊不堪的大谷軍,也完全不是小早川生力軍的對手,很快就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

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引發了連鎖反應,一直呆在松尾山下不動的赤座直保、小川佑忠、朽木元綱、脅坂安治四將一齊反叛,攻擊大谷軍的側翼。在這種情況下,大谷吉繼就算是天神下界也難以為繼了,將近午後一時的時候,吉繼被迫於陣中切腹,隨即全軍覆沒。

大谷軍潰滅以後,小早川、赤座等軍繼續北上,進攻宇喜多、小西等部。午後一時半,小西行長看到形勢危急,傳令撤退,隨後受到重創的宇喜多軍也撤出戰場。中路潰滅,唯一還在抵抗的就只有島津軍和石田軍了。二時左右,石田軍遭到多路敵軍的合圍,蒲生鄉舍高呼奮戰,作最後絕死的突擊,殺入了織田有樂齋陣中。據說有樂齋曾與蒲生鄉舍是舊識(他和鄉舍舊主蒲生氏鄉並為千利休的高足,都是當時有名的大茶人),臨陣見到,招手高呼:「久仰大名,何不降我?」鄉舍大怒,直衝向有樂齋的馬前,卻被織田軍團團圍住,砍翻在地,取下了首級。

島左近重傷,蒲生鄉舍戰死,至此石田軍已無能戰之將,於是全面潰敗。整個關原戰場上只剩下了島津惟新齋所部在孤軍奮戰,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惟新齋再怎麼後悔應該及早投入主力協助友軍的,也已經來不及了。

東軍對島津隊形成了合圍之勢,惟新齋憤而上馬,招呼侄子豐久前來,對他說:「身後是伊吹山地,如果敗逃,很容易被敵人追上,全軍覆沒。左右是死,不如向前突擊,殺點德川旗本來揚我島津氏之威,如何?」豐久苦勸,表示願意拚死斷後,使惟新齋得以逃出生天。但是惟新齋說:「後退肯定是死,前進或有生路。咱們往前吧,殺開一條血路回國去!」

於是島津軍以惟新齋為核心圍成一個圓陣,冒死向前突進,從田中、井伊等軍的縫隙中直穿而東,楔入正緩緩朝前推進的德川家康的本部。德川軍前鋒酒井家次見敵軍突然殺到,急忙收縮隊列以保護家康本陣,惟新齋趁機突然轉向,從德川軍陣前斜切向東南方。東軍各部這才知道島津軍的目的不是決死突陣,而是逃亡,急忙紛紛合圍上來。然而薩摩兵的戰鬥力之強出乎人們意料之外,很快就突散福島軍,踐踏筒井軍,越過關原,進至一個叫烏頭坂的地方。

島津豐久就在烏頭坂戰死了,傳說他為了掩護主將逃跑而穿上了惟新齋的鎧甲,結果被緊追不捨的本多忠勝部下武士斬下了首級。本多、松平、井伊等德川軍各部為了爭功,也為了洗刷主家陣前被島津軍橫穿而過的恥辱,拚命猛追,在烏頭坂東南約三公里處終於趕上了島津軍。島津方大將阿多盛淳悍戰斷後,雖然最終壯烈犧牲,卻也擊傷了松平忠吉和井伊直政,使得惟新齋終於安全脫離戰場。

被稱為「德川四天王」之一的井伊直政,所部多為甲州名將山縣昌景的遺臣,也號「赤備」,乃是德川軍中第一王牌,結果在此仗中,直政肩膀中了鐵砲,回去即傷勢惡化,輾轉病榻一年多後終於辭世了。

島津軍一千六百多人,最後突出重圍的不過八十騎而已,保護著惟新齋從海路離開近畿,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回到了故鄉薩摩。

就這樣,經過整整八個小時的廝殺,以西軍的徹底失敗而拉下了關原大戰的終幕。

【●父子二分】

關原大戰乃是兩分天下的大動亂,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在全日本各地都掀起了巨大的風浪,除了美濃關原的主戰場外,還有幾處分戰場值得一提。

首先是丹後田邊城,此地乃是東軍主力大名細川忠興的居城。石田三成舉兵後不久,就分兵攻打田邊,因為忠興跟隨家康出兵會津,所以他已經隱居的父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