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一章、敵在本能寺

【●武田氏的滅亡】

天正十年(1582年),織田信長發動了他這一生中最後一次大規模遠征,是為甲斐征服戰。事情起源於當年二月,武田氏重臣木曾義昌把弟弟上松藏人義豐送往岐阜,表示願為內應,留鎮岐阜的織田氏家督織田信忠立派快馬將此事稟告信長。信長大喜,就派信忠為主將,整合各方兵馬,並聯絡三河德川氏和相模後北條氏,三面夾擊,準備一舉滅亡甲斐武田氏。

木曾氏本是信濃豪族,與村上、諏訪、小笠原並稱「信濃四大將」,後來臣服於武田信玄,信玄將女兒下嫁給義昌,待如一門。長筱之戰後,武田勝賴的威望一落千丈,尤其在與後北條氏反目相攻,以及被德川氏攻克堅城高天神而不往救援兩件事上,更使家臣們離心離德。木曾義昌看到天下大勢已無法扭轉,於是在織田(神戶)信孝的努力下,主動歸降了織田氏。

武田勝賴聽說木曾信昌叛變,極為惱怒,果然徵集一萬五千大軍,離開新府——武田氏原來的主城在甲府躑躅崎館,新府是勝賴新建的本城——氣勢洶洶殺往信濃木曾口而來。然而他的速度快,織田軍的速度比他更快,勝賴還沒趕到木曾口,側翼的伊奈口就已經被織田軍先鋒瀧川一益、河尻秀隆佔據了,要隘瀧澤砦、松尾城等先後陷落。

側翼被敵切斷,武田大軍被迫向後退去,一潰千里。織田方將領森長可本來受命進軍木曾口,支援木曾信昌,趕到目的地一看,卻不見一個敵人的蹤影。織田軍進入信州,第一次遭遇到的有規模的抵抗是來自高遠城守將仁科盛信。仁科盛信是武田信玄的第五個兒子,過繼給信濃名門仁科家,據說他勇猛善戰,並且為人公正平和,深受領民愛戴,當地遂有民謠,對比盛信和他的前任武田勝賴(勝賴在歸宗前曾鎮守過這一地區):「武田殿下貪於得,吾民歲取難為食,仁科殿下慈悲深,所獲成山感大德。取彼身家延爾壽,我祈天道有其直!」

織田信忠派使者前往招降仁科盛信,反被砍了腦袋,只得揮師強攻。雙方惡戰到三月二日,織田軍終於攻入高遠城本丸,最後把仁科盛信及其麾下十八將包圍在居館內。當時織田信忠身穿金襴陣羽織(武將披在鎧甲外的短外套),倚著一株梧桐樹指揮戰鬥,正當此時,忽有一名三十多歲的女人,穿著紅色鎧甲,手提薙刀衝殺出來,且戰且呼:「我乃諏訪(指武田方將領諏訪勝右衛門)之妻,誰來與我一戰!」竟然連殺七八人,直衝到信忠身邊,終因身陷重圍,以薙刀自刺己喉而死。

戰況空前慘烈,最後織田方將領森長可親自攀上屋頂,掀起頂板,命令鐵砲朝內發射。仁科盛信自度終不得免,於是切腹,灑出腸子而死,時年僅二十六歲。據說後來盛信投腸之處,血痕久久不能滅盡;而織田信忠所倚的桐樹,猶有刀痕縱橫其上。

織田信忠殺入信濃的同時,德川家康也率兵進入駿河。面對德川氏的大軍,繼妹夫木曾信昌降敵以後,武田勝賴的姐夫穴山梅雪齋信君也在江尻城叛變。此外歸降的大將還有朝比奈駿河守信置、依田源十郎信蕃等許多人。

眾叛親離之下,武田勝賴逃回新府,連夜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新府肇建,設施不全,當然無法憑以據守,重臣真田昌幸(真田幸隆之子)主張退至上野吾妻郡岩櫃城,老臣小山田信茂則主張守備天險岩殿山城,勝賴採納了後者的建議。

小山田信茂先回岩殿山城準備,武田勝賴放棄新府,經韮崎、甲府,過笹子峠前往岩殿山。他前腳才離開,織田軍隨後就殺到了,放火將新府燒為一片白地,然後一路緊追。三月九日,在笹子峠麓,小山田信茂突然起了反心,奪回人質,並命令士兵用鐵砲攻擊勝賴所部。勝賴只得逃往日川溪谷,部下五百餘人紛紛奔散。三月十一日,在織田方將領瀧川一益的窮追猛打下,勝賴帶著妻子兒女一起在天目山自殺,留下辭世句:「朦朧之月被雲遮蔽。雲逐漸散開,終於月落西山。」其妻小田原氏的辭世句則是:「在晚春中漸次凋零,憂恨駐足於樹梢花端。」

就這樣,曾經縱橫一方,威震天下的名門武田氏,在短短一個月內就滅亡了,最終連西上野的真田昌幸和小幡信貞(於長筱戰死的小幡信重之子)也倒戈投向織田氏。四月二日,織田信長親自來到甲府,論功行賞,將甲斐封於河尻秀隆,信濃的高井、水內、更科、植科四郡封給森長可,上野和信濃佐久、小縣兩郡封給瀧川一益……他還把駿河一國賜予德川家康。

然而織田信忠卻對小山田信茂的背主逆行大感厭惡,命堀尾茂助吉晴將其斬首。織田軍還放火燒毀了供養武田勝賴遺體和窩藏六角氏殘黨的惠林寺,寺中長老快川紹喜自投火中寂滅,留下遺言:「滅卻心頭火自涼。」——這是禪宗經典《碧岩錄》的偈子,此時用來確是應景。

【●本能寺之變】

織田信長滅亡武田氏,回歸安土城以後,一方面讓瀧川一益繼任關東管領,要他準備展開對後北條氏的進攻,一方面以三男信孝為主將、丹羽長秀為副將,準備渡海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氏,同時,他還命令柴田勝家繼續經營北陸、羽柴秀吉繼續攻略中國地區。天下即將底定,其後的戰鬥,似乎用不著信長親自出馬了。

然而到了當年五月,羽柴秀吉攻入備中國,包圍了毛利方名將清水宗治守備的高松城,毛利氏當主毛利輝元親率五萬大軍前來增援,雙方隔城對峙。於是羽柴秀吉寫信給織田信長,認為這是消滅毛利軍主力的大好機會,如能得到「御勢御合力」,則「將西國於當年中悉歸於幕下之事,如在掌中」。

於是織田信長命令明智光秀、細川忠興、池田恆興、中川清秀、高山重友等將整備兵馬,火速趕往中國地區,增援羽柴秀吉。而信長本人則先要上洛覲見天皇,回應朝廷想要任命他為太政大臣或者關白的意願,然後再集合部隊作為後援。五月二十九日,信長隨同小姓(年輕侍衛)百餘人上洛,六月一日晚,暫居四條坊門的本能寺,而其子織田信忠則先一步進京,住在相隔不遠的妙覺寺中。

次日是六月二日,天還沒亮,織田信長就聽到寺外傳來喧嘩之聲,他最初還以為是侍衛們吵架,才爬起身來準備斥責,忽聽鐵砲發射之聲,陣陣鳴響,這才感覺不妙。這時候,信長最親信的侍衛森蘭丸入內稟報說:「有人謀叛,是桔梗旗印,象是惟任日向守的部隊!」

惟任日向守就是明智光秀,織田信長曾經上奏朝廷,賜與其九州名門惟任氏,並官拜正六位下日向守。原來明智光秀本在安土城負責接待上洛遊覽的德川家康一行,突然受命遠征中國地區增援羽柴秀吉後,他於五月二十六日回到本城丹波龜山,一面整合部隊,一面前往愛宕山中參拜,祈禱獲勝。估計就在參拜過程中,光秀下定了謀叛的決心,於是召來親信將領明智左馬助秀滿(光春)、明智右衛門尉光忠、藤田傳五、齋藤內藏助利三、溝口勝兵衛茂朝等五人,要他們遞交誓書和人質,以表示支持自己的行動。

對於普通兵將,明智光秀並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只是召集家中物頭(小隊長),告知說:「京都的森蘭丸有信使來報,主公為了加強對中國地區用兵,要在京都檢閱我家的軍隊。」於是大軍向京都進發。

據說明智軍總兵力為一萬三千人,鐵砲手全都點燃火繩,長槍兵也去掉槍鞘,做好了隨時開戰的準備。士兵們內心疑惑,普遍認為是織田信長下了密令,叫明智軍前去襲擊正在洛中遊玩的德川家康。這可見即便最下層的兵卒,對於他們的領袖織田信長都報有一種怎樣的觀感——信長公是強大的主君,但他毫無信義,誅殺甚至謀殺盟友,對他來說並非不可理解之事。

等到大軍進至山城國桂川地方的時候,明智光秀終於下達了詳細的命令:「敵人,就在本能寺中!從今日起,殿下即將成為天下人,即便如提鞋的低賤之輩亦當歡欣踴躍,竭盡忠勇,樹立武勛便在今日!」

於是明智軍把本能寺包圍得水泄不通。織田信長身邊的小姓眾奮勇抵抗,陸續戰死,連信長本人也提槍上陣,在連殺數人後肘部受傷,被迫退往內室,隨即內室就燃起熊熊大火,估計信長先切腹,然後喪身於火海之中了。

得知父親喪命本能寺的消息後,織田信忠匆忙逃出妙覺寺。他認為明智光秀既然發動叛亂,一定早就派人把守住了京都附近的各條通路,貿然出逃,凶多吉少,於是前往京都,據守二條御所——這是信長所一力扶持的誠仁親王的官邸,修建得相當堅固,信忠退守此地時,身旁從屬大概有三到五百人。

明智軍很快就包圍了二條御所,經過談判,誠仁親王一家退出御所,以免遭受池魚之殃。等親王一離開,明智軍立刻發動猛攻,激戰數小時後,織田信忠也被迫在縱火後切腹自殺——享年二十六歲。

就這樣,織田信長與他所開創的「安土時代」,全都葬身於紅蓮烈火之中。

【●山崎合戰】

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發生的「本能寺之變」,徹底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明智光秀究竟為什麼徒起變亂之心?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