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四章、關八州獨立王國

【●後北條氏的崛起】

日本古代所謂的「關東」的概念,並不屬於「五畿七道」之劃分,在律令制下,習慣上將三關(伊勢鈴鹿關、美濃不破關和越前愛發關)以東的東日本全土,都稱為關東地區。中世紀則以東海道的相模足柄坂和東山道的上野碓冰峠以東地區稱為關東,又名坂東。到了室町時代,以關東將軍鎮守鎌倉府,把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常陸十州作為其管轄領地。到了江戶時代,去除甲斐和伊豆,將剩下的德川家康之起家根本,也即廣袤的關東平原,總稱為「關八州」——也就是我們即將談到的「關東」地區。

戰國時代縱橫關八州的是以堅固的小田原為主城的後北條氏。延德三年(1491年)四月,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去世,國中動亂,駿河守護今川氏的家臣北條早雲趁機攻入堀越城,追放政知之子茶茶丸,並僅用三十天時間就平定了伊豆一國。

早雲施政清明,課稅較輕,深得領民的歡迎。當時關東諸國的稅率,法定是五公五民,早雲改為四公六民,另外每戶多繳一錢作為公益。他還明確規定了米價——百文一斗二升,並規定田(水田)一反(日本古代土地面積單位)課稅五百文,畑(旱地)一反課稅一百六十五文,即平均每反田要繳米六斗,這對當時的農民來說,負擔要減輕很多。這一善政,一直延續到後北條氏的滅亡。

此時關東兩上杉氏正在爭鬥不休。事情要從文明八年(1476年)說起,當年六月,山內上杉的家臣長尾景春(即導致關東將軍足利成氏被追討的元兇長尾景仲的孫子)發動叛亂,並於次年(1477年)元月打敗關東管領上杉顯定,迫使顯定走逃上野。五月,扇谷上杉氏的家宰太田道灌(資長)迎回顯定,消滅長尾景春。

因為這次事變,山內上杉家威信大降,扇谷上杉家隱隱有覬覦一門總領權之意。於是上杉顯定暗耍陰謀,用離間計使扇谷上杉定正於文明十八年(1486年)七月在相模的糟屋館誅殺了太田道灌,自毀長城。

上杉定正這一招昏棋使自己喪盡了人心,長享元年(1487年),兩上杉氏正式兵戎相見,是為關東「長享之亂」。因為以太田道灌之子資康為首的大批原屬扇谷上杉氏的國人眾倒戈,臨陣歸附山內上杉氏,使得上杉定正節節敗退。

上杉定正被迫無奈,只好向割據伊豆的北條早雲求救,早雲趁機將勢力伸入相模國,並於明應五年(1496年)從伊豆的韮山城出兵,奇襲相模名城小田原,把從屬於扇谷上杉氏的大森氏一族從城中驅逐出去。此後早雲即以小田原為主城,經過前後三代的休憩和完善,建成為天下聞名的「難攻不落」的金池湯城。

到了永正元年(1504年),駿河守護今川氏親發兵援助上杉定正的繼承人上杉朝良,北條早雲此時尚未徹底擺脫今川氏的從屬地位,於是隨同進軍,進攻以武藏為根據地的關東管領山內上杉顯定。聯軍一開始勢如破竹,在武藏立河原之戰中擊敗上杉顯定,但隨著今川和後北條的退兵,上杉顯定捲土重來,迫使扇谷上杉氏臣服——兩上杉氏近二十年的爭亂,就此划上句號。

前面提到過,永正七年(1510年),上杉顯定在攻擊越後守護代長尾為景的戰爭中敗死,因為北條早雲與長尾為景遙相呼應,遂遭到已服從於山內上杉氏的扇谷上杉朝良的攻擊。早雲發兵攻打東相模,逼近鎌倉,卻遭到扇谷上杉氏麾下名將三浦義同父子的頑強抵抗,被迫議和退兵。

北條早雲秣兵厲馬,終於在永正九年(1512年)再次東進,率軍突襲了三浦義同的居城岡崎城。三浦義同猝不及防,僅僅防守了一天就被迫棄城而走,退守住吉城。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四年,最終後北條氏獲得勝利,永正十三年(1516年)七月,相模國三浦半島最南端的新井城被攻克,三浦義同、義意父子自殺,北條早雲佔據了整個相模國。

當年八月,流亡將軍足利義澄(當時正式居留京都的是足利義稙)下詔,任命北條早云為伊豆守護,這標誌著後北條氏正式脫離今川氏的陣營,成長為獨立的戰國大名。三年後(1519年),北條早雲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北條早雲半生戎馬,不近女色,直到五十齣頭,才娶了小笠原氏,並在兩年後產下長男、繼承人氏綱;又兩年(1489年),次男氏時誕生,小笠原氏去世;翌年,早雲於六十歲高齡續娶葛山氏為正室,並得到了三男長綱——也即戰國時代最長壽的武將北條幻庵。

【●第一次國府台合戰】

伊勢氏冒充平的名門北條氏,並以北條氏的鱗形為家紋,以「虎之判印」為一門總領的籤押,歷史上有據可查的最早記錄,是在北條氏綱當政的大永二年(1522年)。為了和源平合戰時代的北條氏作區別,所以這一族習慣上被稱為「後北條氏」或「小田原北條氏」。

北條氏綱的目標,乃是位於關東平原中部的廣袤而富庶的武藏國。大永四年(1524年),他攻擊太田道灌在世時修建的江戶城,扇谷上杉朝興(上杉朝良侄)棄城而走,逃往河越。次年(1525年),北條氏綱又攻克了岩付城,使扇谷上杉氏的勢力繼續向北收縮。

大永六年(1526年),北條氏綱的後台、姑表兄弟今川氏親去世,從此駿相兩國的關係日趨惡化。根源在於後北條氏一直和甲斐武田氏交戰,但今川氏親的繼承人今川義元卻娶了武田信虎的女兒,雙方聯姻和睦,這使北條氏綱有如芒刺在背。於是氏綱先發制人,於天文六年(1537年)率兵進攻駿河,是為「河東一亂」。

天文七年(1538年)十月,爆發了第一次國府台合戰,北條氏綱及其長子氏康迎戰小弓御所足利義明和安房豪族裡見義堯。在此,咱們先簡單介紹一下里見氏的由來,據說其始祖乃是居住在上野里見鄉的新田義俊,室町中期,里見義實確定本處於安房館山,其子成義(「成」字,為拜領古河公方足利成氏的一字)將勢力擴展到上總,逐漸成長為戰國大名。

到了第三代當主里見義通,完全確立了家族在安房和上總的第一豪門地位,並修築鶴谷八幡宮以顯示自己的權威。永正十五年(1518年),義通病歿,遺命傳位於才元服的嫡子竹若丸(義豐),而暫時讓兄弟實堯代領家督之位。天文二年(1533年)七月,義豐急襲實堯的居城稻村,迫使實堯自殺。次年(1534年),實堯的嫡子、得到北條氏綱支持的里見義堯在瀧田·犬掛之戰中擊破里見義豐,義豐退入稻村,和實堯落得同樣的下場——史稱「天文的內訌」。

前此不久,上總真里谷武田氏(即前文所述武田信長的那一支)為了攻擊割據下總千葉郡的豪族原氏,當主武田信保千里迢迢從奧州找來放浪的足利義明作為大義旗幟——義明出自古河公方家,因與其兄高基奪位失敗而北逃。有了武田氏的撐腰,足利義明野心重燃,於大永四年(1524年)攻克原氏的本處小弓城,即在此地建起御所,稱為小弓公方。

小弓城之攻克,使得足利義明權威大盛,反過頭來壓制扶持他上台的武田信保。天文三年(1534年),武田信保受排擠而被迫出家,同年病歿。信保一死,他的兩個兒子——庶出的長子信隆,和嫡出的次子信應——開始爭奪家督之位,整個關東南部都被捲入戰亂。房總諸將大都奉戴足利義明,支持武田信應,而正在武藏擴展勢力的北條氏綱則援助武田信隆。

就在大戰一觸即發之際,後北條氏的老盟友里見義堯卻突然撕毀盟約,轉而加入小弓方陣營。形勢急轉直下,武田信隆的居城峰上失陷,信隆逃往武州金澤。基本掃清房總內憂的義明·義堯勢,遂北向追入武藏。

天文七年(1538年)春,足利義明為主將,義明弟基賴與里見義堯二人為副將,總兵力約一萬,進駐下總國西部的國府台地區。北條氏綱匆忙向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求得討伐御內書,十月二日,命其子氏康率軍二萬進駐江戶,六日,氏綱本人也正式領兵來到前線。

據目前發現比較可靠的《小弓御所樣御討死軍物語》中記載:足利義明在國府台正面渡河,通過國府台與松戶台中間的低地前進;北條氏綱則從江戶出發,渡淺草川,在松戶對岸的金町布陣。十月七日凌晨,後北條軍與小弓方的預想相反,從金町直接渡河發起攻擊。在松戶台發現這一敵情的椎津隼人祐急忙要求義明驅動全軍急進迎敵,然而遭到拒絕。

午前九時,大戰正式開始,後北條軍士氣旺盛,銳不可當,於午後四時擊破椎津隼人祐等敵方前軍,直面堅固的國府台小弓軍本陣。北條氏綱先作出迂迴側擊的假象,隨即突然正面直插敵陣,小弓勢大亂,足利基賴和足利義明先後討死。正在和北條旗本(直屬武士)軍激戰的里見義堯見勢不妙,匆忙向船橋方向退卻。

里見義堯於退卻途中,在救出足利義明的遺孤後,放火燒毀了小弓御所。從此,小弓公方家滅亡,其遺臣逐漸都變成了里見氏家臣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總里見氏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