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章、鎌倉幕府和北條氏

【●烈火衣川之館】

自古以來,想得天下者,必須要心夠狠,手夠辣——好比那位坐鎮鎌倉的源氏棟樑源賴朝。賴朝時刻記著平清盛心慈手軟放過源氏遺孤,最終導致平家滅亡的教訓,於是在得勝後大開殺戒,幾乎把所有和平氏有關的人全都宰了個乾淨。

可是這樣他還不放心,因為兩個弟弟統領大軍在外征戰的時候,他不過窩在老家鎌倉搞內政而已,恐怕現在軍中只知有蒲將軍和九郎判官,而不知有他自己這個源氏棟樑了——於是乎,黑手就向老弟們伸去。

源范賴聽到風聲,嚇個半死,整天躲在家裡不敢出來,就知道求神拜佛,加上一封又一封給兄長寫效忠書。賴朝也知道他是草包,可是草包手握重兵(哪怕是曾經手握重兵)一樣很危險,終於還是找了個借口把可憐的范賴幹掉了。

下一個目標,當然是九郎義經。正好後白河院為了制約賴朝,大力拉攏警衛京都的義經,封官賞爵,毫不吝惜,這就更加引發了賴朝的猜忌。於是在重臣梶原景時的進言下,發布了討伐逆賊源義經的命令——據說在「烈風逆櫓,強登屋島」的時候,景時曾勸義經不要冒險,未受採納,反而被斥責為「膽怯」,從此兩人結下深仇。

民間傳說中的源義經,淳樸善良,不願與兄長作戰,更不願好不容易安定的天下再起紛爭,於是主動退出京都,率領臣子、家眷逃往陸奧。不過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按常理想來,就算他想不戰而逃,後白河院也是不會輕易答應的吧?事實上,表面上最先挑起紛爭的正是義經本人——平氏覆滅的當年(1185年)八月十四日改元「賓士」,朝廷隨即就應義經之請發布了賴朝討伐令。

源賴朝自從定居鎌倉以後,基本上就沒挪過窩,此番聽說兄弟義經在京都掀起反旗,被迫親率大軍西上。義經看老哥來勢洶洶,知道無力抵禦,這才被迫化妝亡命,前往曾經受過庇護的奧州藤原秀衡門下避難。賴朝聞報後,派老丈人北條時政率千騎入京以穩定局勢,自己安然退回鎌倉。

藤原秀衡是個老狐狸,雖然與賴朝一向關係不錯,但平氏既滅,然後四國、九州平定,他心裡「咯噔」一下,知道自己的領地也危險了,於是高興地收留了義經,為異日與賴朝兵戎相見預布棋子。然而秀衡不久就去世了,把家督(一門總領)之位傳給了兒子泰衡。泰衡能力不如老爹,賴朝一威嚇他就怕得要死,遂於文治五年(1189年)閏四月,秘密派兵包圍了義經的住處衣川之館。

三十一歲的義經知道大勢已去,於是和妻(三十二歲)、女(四歲)、以及愛妾靜自焚而死,家臣武藏坊弁慶、鷲尾經春等人則惡戰到最後一口氣……順便說說他那位名叫靜的愛妾,據說本是京都的白拍子(一種女性著男裝的舞蹈藝術),色藝雙絕,性格溫柔。義經與靜的愛情悲劇,成為日本文藝經久不衰的主題,彷彿我國的楚霸王項羽和虞姬一般。

然而義經的被殺,並不能阻遏洶湧而來的鎌倉大軍。當年八月,賴朝攻克平泉,滅亡了自毀長城的奧州藤原氏,就此真正地統一了天下。

其實用最終結果來倒退,義經對賴朝功莫大焉,他使得賴朝有借口壓制或消滅可能成為隱患的兩大勢力,一個是奧州藤原氏,另一個就是京都的舊公卿們。北條時政趁著奉命入京勘亂的機會,大肆打壓親義經派公卿,後白河院出面說情,時政就此提出兩個苛刻的條件:一,請朝廷允許鎌倉政權在各國派駐守護職以執掌軍事權和警察權;二,允許鎌倉政權在朝廷、公卿們的莊園中派駐地頭,參與管理。在時政的要挾和逼迫下,後白河院只得隱忍著答應了。

建久三年(1192年)三月,隨著新時代的來臨,舊時代的代表人物後白河院終於咽了氣,時年六十六歲。後白河院畢生都在為重興天皇朝廷,把政權收歸皇族而努力,他先是借平氏之手重創攝關家,隨即又借源氏之手消滅平氏,在義仲、義經、賴朝三人間不斷挑起矛盾和紛爭。然而歷史潮流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後白河院引發了無數戰亂,最終迎來的卻是皇族政治的最頑強的掘墓人源賴朝,以及賴朝的代表北條時政。因此,藤原信西曾評價他是「和漢史上最大的昏君」,無疑是以偏蓋全,而源賴朝說他是「日本第一號大天狗」(天狗為日本傳說中居住在深山中的怪物,紅臉、高鼻,具有神力而自負,經常引發紛爭),卻非常接近事實。

【●鎌倉幕府的建立】

建久三年(1192年)七月,源賴朝受封為征夷大將軍,正式開幕,史稱源氏幕府或鎌倉幕府。鎌倉幕府具有相對獨立的統治機構,以鎌倉為中心,觸角幾乎延伸到日本社會的每個角落,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

在武家政權的中央也即鎌倉,設置有負責行政的「公文所」,負責司法的「問注所」和負責軍警權力的「侍所」,都直接從屬於幕府將軍。而在地方上,各國都設置守護職,從朝廷派駐的國司手中褫奪了軍警大權,守護平時維持治安,監督御家人輪流戍守京都和鎌倉(稱京都大番役和鎌倉大番役),戰時則統率國內的御家人出征。

幕府的經濟基礎來源於「關東御成敗地」,在這裡「成敗」是「處分」的意思,指幕府將軍有權管理,可隨意處分的領地。這些領地包括三個部分:一,「關東御領」,即朝廷賞賜給賴朝個人的五百多處莊園;二,「關東御分國」,指朝廷把伊豆、相模、上總、信濃、越後、駿河、武藏、下總八國的國司任免權下發給賴朝,可由幕府推薦御家人擔任,並可由幕府直接解職;三,「關東進止所領」,即北條時政爭取來的,幕府可在很多莊園和公領中設置地頭的權力。順便提一句,各國守護沒有俸祿,一般也都兼任地頭,從土地上獲得報酬。

既然得到了全國的軍警大權和強盛的經濟基礎,那麼政治權力也就等於是幕府將軍的囊中之物了。為了加強對京都及邊遠地區的控制,源賴朝還額外設置了京都守護、鎮西奉行和奧州總奉行等官職,完善了所謂的「幕政」。其實「幕府」一詞正和「將軍」一詞相同,都來源於中國,不過中國的將軍們開幕建府,一旦攫取了天下的權力,很快就會改朝換代,從未出現過朝廷仍在,實權卻連續許多代都掌握在幕府手中的事情,因此中國雖有幕府,卻沒有幕政。

拉回話題,鎌倉幕府初期的政治權力,其實是並不完善的,為了儘快穩定局面,源賴朝對舊勢力作了相當大的妥協,朝廷仍能利用國司等官職行使部分權力,當時的日本,被稱為是「公武兩重政權」。既然沒有一棒子把朝廷打趴下,那麼朝廷和幕府之間的鬥爭也就難以避免——

僅以京都來說,當時存在著三股大的勢力,互相鬥爭也互相制約。一是幕府將軍派駐的京都守護,二是關白九條兼實,三是後白河院的殘黨丹後局和源(土御門)通親。一開始,九條兼實為了制約院權,主動向源賴朝靠攏,征夷大將軍的頭銜,就是他為賴朝爭取得來的。然而在後白河院去世以後,賴朝卻和實力漸弱的院的殘黨結合起來,準備向獨霸朝廷的攝關家開刀了。

丹後局本是平業房的妻子,平業房被流放後,她主動接近已被平清盛架空了的後白河院,隨即就被後白河院收為妾侍,她和源通親並為後白河院的心腹,院的很多導致變亂的政策,都是出於此二人之手。

當時正是後鳥羽天皇在位,九條兼實和源通親都把女兒嫁給天皇,但兼實的女兒任子雖然位居中宮,卻只生下一名皇女,而通親的養女雖為偏室,卻生下了皇子為仁。於是,在幕府的支持下,建久七年(1196年)十一月,任子被趕出中宮,隨即九條兼實被迫辭去關白之位——這被稱為「建久七年的政變」。

兩年後(1198年),後鳥羽天皇傳位給年僅三歲的為仁親王,是為土御門天皇,源通親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執掌朝政。建仁二年(1202年)十月,源通親去世,後鳥羽上皇趁機奪回了權力,重開院政。又過了八年(1210年),後鳥羽院以兩度出現彗星為由,勒令還沒成年的土御門天皇退位,扶自己另外一個兒子、十二歲的守成親王登基,稱為順德天皇。當時有兩位上皇,就有兩位院,後鳥羽院稱「本院」,土御門院稱「新院」,天皇和新院,都得看本院的臉色行事。

【●幕府的權力鬥爭】

京都朝廷風雲動蕩,鎌倉幕府的境況只有更為混亂。就在土御門天皇登基的當年年底,源賴朝在從相模川橋回來的路上失足落馬,就此一病不起,挨到次年(1199年)元月,終於咽了氣,傳位給長子源賴家。

源賴朝在世的時候,集權穩固,諸事尚可獨斷專行,賴朝一死,幕府和御家人,以及御家人之間的重重矛盾就暴露了出來。為了緩解這諸般矛盾,賴朝的遺孀北條政子就以兒子年紀尚幼為藉口,取消了賴家將軍的獨裁權力,代之以重臣合議制。最初參與合議的武士共十三人,包括:政子的父親北條時政和兄弟北條義時,公文、問注、侍三所的長官大江廣元、三善康信和和田義盛,此外還有中原親能、比企能員、藤原行政、三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