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章、源平爭亂

【●遷都福原】

平清盛乃是伊勢平氏的平忠盛之子。傳說白河上皇曾將寵愛的祗原女御下賜給忠盛,關照說:「如生女兒就是我的,生兒子就是你的。」其後不久,祗原女御就生下了平清盛,因此當時流傳著清盛乃是白河上皇私生子的謠言。

清盛的仕途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十二歲時即敘從五位下,任左兵衛佐,十八歲時因跟隨父親忠盛討伐海賊有功,進為從四位下,十九歲時任中務大輔,二十歲兼任肥後守,二十九歲敘正四位下,就任安藝守。「保元之亂」後,他又先後擔任過播磨守、太宰大貳、參議、右衛門督等官,並最終爬上了太政大臣的高位——武士而擔任朝臣的領袖,這是前無古人的壯舉。

就表面上來看,平氏政權比藤原氏攝關政權更為穩固,一方面清盛自己手裡就有兵有糧,不需要依靠別的什麼武士集團,另方面他不但重視掌握中央政權,還著力加強對地方上的控制,平氏一門握住了全日本將近半數的國司衙門,並且不僅在自己的領地內,而且在權門貴族、國衙領地內都派駐地頭,以此作為平氏六波羅政權的支柱。

當然,舊貴族公卿們是不會甘心讓這些粗手粗腳,不夠「風雅」的武士們爬到自己頭上去的,他們費盡心機想要顛覆平氏政權。就在這種背景下,永萬元年(1165年)七月二十七日,二條上皇駕崩,南都和北嶺的矛盾激化,終於釀成了一場軒然大波。

所謂南都,就是奈良的興福寺,所謂北嶺,就是比叡山的延曆寺,這兩寺都是在日本國內勢力最為雄厚的佛教寺院,不但擁有大批的僧兵和廣闊的領地,還經常參與政治和皇室家事,在貴族中很有影響力。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所謂佛寺,和封建莊園毫無兩樣。

二條上皇下葬的時候,興福寺和延曆寺為在上皇墓前立匾一事發生爭執,甚至引發僧兵們的武裝械鬥。平清盛認為這是一樁小事,非但沒有加以有效的調停,反而指叱雙方為「大逆不道」,派兵鎮壓,從而引起兩寺的憤怒。就此南都、北嶺與平氏政權,以及平氏設立的地方政府頻繁發生衝突,並最終和不滿清盛所為的公家勢力結合起來。須知這些和尚們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卿們不同,雖然沒腦子,卻有刀有槍,公家的詭計加上僧兵的武器,平氏天下,從此再無寧日了。

可以說,平清盛這個時候已經老朽了,他連出餿招,最終毀掉了自己的天下。比如說,為了加強統治,他專門設立了名為「禿童」的特務組織。這個組織的人員共有三百人,全都是十四至十六歲的少年,一律齊耳短髮,身著紅衣。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京都的各條街道上走動,只要聽到有人說起相關平氏的壞話,立即上報,即將該人扭送六波羅治罪。這種防民之口的做法,其實帶來的只有壞影響,而絲毫也沒有好效果。

仁安二年(1167年),平清盛以生病為由辭去太政大臣的職務。半年以後,他受戒出家,法名為清蓮,以後又改名凈海——俗稱為「入道相國」。這位入道相國如同院政時期的上皇、法皇們一般,雖然交卸了名義上的官職,雖然剃了光頭,齋戒禮佛,卻依舊不肯放棄俗世的權力。他離開京都,前往攝津國的福原地區,在這裡建構新的城池和龐大的港口,一方面利用對宋貿易積累財富,另方面也打算把這裡當作全日本新的統治中心。

這個時候,後白河院也早已是出家之身,他的院權逐漸被清盛架空,心中大為不滿。於是,這位非常喜歡開會的法皇便將西光、俊寬等親信召來,進行了一次有關討滅平氏的秘密會議。會議的內容不用去研究,總之結果是因為與會人員太雜,秘密泄露,西光、俊寬丟了腦袋,法皇則被軟禁——這是治承元年(1177年)五月間發生的事情。

——平清盛看到危機頻現,正好乘此良機搞了場大清洗。他將位高權重的大臣四十三人扣以亂黨的帽子,免除官職,而以平氏子弟頂替,自此滿朝公卿幾乎盡為平氏黨羽。由於平氏出身伊勢,伊勢盛產瓶子,但質量粗劣,只可盛醋,而平氏本身是暴發戶,原本沒有資格上殿參政,於是百姓們便取諧音(在日語中,瓶子和平氏為諧音),戲稱平氏的六波羅政權為「醋瓶子朝廷」。

——天下日趨不穩,平氏卻驕縱跋扈。為了確定自家的世代統治地位,清盛力駁眾議,終於決定將國都遷到平氏根基牢固的福原地區。遷都的工作從治承四年(1180年)五月開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因為受到重重阻礙,甚至平氏內部也有人反對,到了這年年末的時候,卻又莫名其妙的遷回了平安京。

——這次折騰使平清盛的威望下降,而平氏也徹底喪失了人心。當初桓武天皇把都城從奈良平城京遷到山城平安京,削弱舊貴族勢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或許清盛也想起而仿效吧,但他準備不夠充分,鬧出了一個絕大的笑話,從而最終把自己逼到了懸崖絕路。

【●源賴朝的舉兵】

治承四年(1180年)四月,首先向平清盛舉起長劍的是其寵臣源賴政。源賴政是攝津源氏多田氏流,論輩分乃是在「平治之亂」中伏誅的源義朝的堂叔(義朝屬河內源氏,兩家同源),但在清盛和義朝的戰爭中,他站到了清盛一邊,雖然不但因此保住了性命,還贏得了富貴,但除清盛外,平氏一門都瞧他不起,而源氏殘黨更以其為敵,生活得極為苦悶。眼看平氏的天下萬人詬罵,時年七十七歲的源賴政終於憋不住了,於是奉後白河院的第二子以仁王為主,悍然掀起了反旗。

當時平氏在京都的勢力仍然非常強大,源賴政和以仁王一方面向各地發布討伐平氏的令旨,一方面逃出京都,計畫潛往奈良去進行長期抗戰,以等待各地源氏一族趕來支援。然而還沒跑到奈良,先在宇佐地方被平氏追兵趕上,經過激戰,賴政父子戰死,以仁王自殺。

這次政變雖然失敗了,但熊熊烈火就此燃起,很快變成燎原之勢。當年十月,奈良興福、般若等寺的僧兵七千人挖斷道路,構築工事城郭,以對抗平氏。平清盛派兒子頭中將重衡率步騎四萬,兵分兩路殺去,很快就踏平了僧兵們的工事,並將寺院燒毀。

名為持齋念佛,實際舞刀弄槍,貪財好色的那些和尚,當然不會是平家武士的對手,然而蟄伏在東國的源氏殘黨們受此鼓舞,加上得到了以仁王令旨,也開始蠢蠢欲動了。

當時源氏最大的勢力乃是信濃的木曾義仲和伊豆的源賴朝。源賴朝本是在「平治之亂」中伏誅的源義朝的親子,義朝死後,年僅十三歲的賴朝遭擒,被流放到伊豆國,受豪族北條時政的監押。然而賴朝逐漸長大成人,看到這位身份高貴的囚徒能力超群、志向高遠,北條時政竟然把女兒政子嫁之為妻,和他暗中勾結起來。在得到對平氏的討伐令後,賴朝首先豎起反旗,在丈人的支持下統合附近大小豪族的部隊,揮師西進。

這是治承四年(1180年)四月間的事情,同月在石橋山會戰中,源賴朝以三百步騎對抗平氏武將大庭景親的三千人,結果全軍覆沒,他逃入山中才僥倖存活下來。然而賴朝並不因此氣餒,他南下安房國重新整頓兵馬,逐漸收攏周邊豪族力量,頗有捲土重來之勢。為了消滅這顆毒瘤,當年八月,清盛派長孫維盛、兒子知盛等人統率兩萬大軍前往討伐。

這支東征部隊於路搜聚兵馬,在到達駿河國清見關時,兵力已達七萬。當年十月,源平兩軍在富士川列陣對峙,源賴朝派大將武田信義率一支奇襲軍趁夜包抄敵後,武田軍在通過富士沼澤時,驚動了群集在沼澤中的水鴨,一時間群鴨驚飛,鳴叫不止。可笑的是,平氏大軍士氣低落,聽到鴨叫,不但沒有產生警惕之心,反而誤以為敵軍從背後襲來,竟然一鬨而散,落荒奔逃。

平維盛等人就此狼狽逃回京都,京都百姓做歌傳唱,嘲笑他們說:「富士河穿岩奔騰的水,趕不上伊勢平家的腿。」然而源賴朝並未趁勝追擊,他的目光遠大,看到了自己即將面對的不僅僅是仇敵平氏,而是群雄並起的一個混亂局面,只有趁著平氏大軍退去,加緊鞏固自己的關東根據地,才能在即將到來的爭霸戰中脫穎而出。於是他退回老巢、相模的鎌倉,開始著手構建嶄新的武家政治系統。

首先,賴朝設置了「侍所」,任命親信和田義盛為長官「別當」,他把收攏來的豪族改編為直接從屬於自己的家臣——御家人,由侍所別當統一管轄和訓練,戰時別當即以「軍奉行」的身份指揮軍隊。壽永三年(1184年),他又設置了行政機關「公文所」和司法機關「問注所」,由從京都請來的政治家大江廣元、法律專家三善康信擔任這兩個機構的「別當」。可以說,就在各地勢力廝殺不休的時候,只有源賴朝穩居關東,一方面紮實地擴展領土,一方面創建了與平安朝廷完全不同的武士為主體的新國家體制。

【●木曾的義仲】

不滿平氏統治,從而響應以仁王令旨和後白河院的院宣,向平氏掀起反旗的,並不僅僅散居各地的源氏殘黨,還包括很多地方豪族,比如九州的緒方、臼杵、戶次、松浦,以及四國的河野等。這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