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龍池劫灰 第六十章 來歷

〖古詩云:我之所來,如河之源,我之所歷,其流涓涓。〗

※※※

我正在岔道前猶豫,是該繼續前行,還是折而向西,正在此時,身後車廂中突然有白光騰起,隨即箭一般直射向西方。「那是什麼?」我問妻子。

因為白光正是從妻子懷中射出的。聽到我的詢問,妻子探手入懷,摸出一個小小的布包,解開布包,裡面是一些玉器的碎片——這些碎片很快就在我心中拼湊成了它們本來的模樣,那是一枚玉笄和一具玉璧。

玉笄是沌山清明宮前主持靜篤真人送給父親的,數年前,當我隨同寒煒等人前往百木村「剿滅妖物」的時候,父親親手將其插在我的頭上,而玉璧則是朗山秩宇宮九德真人送給我趨避狐隱的寶物。後來玉璧在睡夢中墜地,碎裂成六七片,而幾乎同時,玉笄也被雪念失手打碎了——那都應該不是簡單的事故,而是狐隱在向我炫耀他的法力,天地不制,百物難辟!

我沒想到妻子會把這些碎片一直帶在身邊,據說這兩樣寶物——起碼玉笄是如此——對蘋妍也是有震懾作用的,莫非蘋妍已經徹底隱去,此刻只有爰苓尚在,所以毫不懼怕么?當然,我更沒有想到,已經破碎的玉器竟然也有法力存在,還能透出白光,難道是在指引我前進的方向么?

我確實不知道自己該往哪裡去,我的前途一片茫然。對於缺乏決斷力的我來說,從來都靠外力來推動,自己才會毫不猶豫地朝某個方向邁步,前此在身後推我的有丈人、有尉忌,還有靳賢,現在他們都已經不在了,難道我便只好依從無意識的玉器的推動來選擇前進方向么?

其實,該怎麼邁步,膺颺早就告訴過我了,他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來推動我。然而因為我對這位太山大俠一直以來所抱持的敵意,我不願痛快地依言而行。今時今刻,我還痛恨著膺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內心深處的火焰是不會那麼快就被澆熄的。

都說美玉是大地的精華,是世界的骨骼,玉能通靈,甚至比芸芸眾生更接近於天道,更何況是這兩件寶物呢?即便碎裂了,其法力仍然會有部分存留吧。是否人世間已經沒有誰可以推動我、指引我了,所以只能靠無意識的硬冷的玉器來指引我呢?天意何在?天意不欲我猝亡乎?

白光閃起以後,我略微愣了一下,腦中瞬間轉過無數念頭,但最終還是只好苦笑一聲,調整了行車的方向,直向西方潼河渡口馳去……

寶物的指引果然並沒有錯,我在潼河渡口竟然出乎意料之外地見到了父親。從來世間壞事傳得最快,我逃出大成還沒有幾天,消息竟然就已經傳到了雲潼——當然,大多是些謠言,甚至傳說我已經被亂刀分了屍,唯一確切的消息就是獲筇發難,都中亂成了一鍋粥。

父親聽聞消息,有點坐不住了,想要來都中找我,如果我已經死了,哪怕成為肉醢,他也想最後見我一面。於是一些親眷朋友衛護著他南下,剛出縣城,就得到了比較確切的消息,說獲筇造亂得手,已經下文各地捕拿我,並且明令雲潼縣令要擒拿我的父親。

從者聞言,嚇跑了一大半,剩下的兩個倒都是老熟人,是曾經和我同上鍾蒙山的寒門出身的擴放和晨黯。晨黯建議說:「不能繼續往京都去了,縣中知道老大人的行止,定會派兵追拿。如今可向之處,只有西渡潼河,往朗山秩宇宮去,請求真人們庇護吧。」

兩人保護著父親才走到渡口,我駕著馬車也趕到了。事情就是如此之巧,不禁令我相信冥冥中真的自有天意,也相信寶物所騰起的那道白光確是指引我前進的明燈——就不知道是哪樣寶物放射的白光呢?是玉笄還是玉璧?

父子相見,恍如隔世,不禁抱頭痛哭起來。擴放找來了一條小舟,催促我們儘快棄岸。父親首先擦乾了眼淚,還安慰我說:「福禍從來相依,汝無非常之能,驟登非常之位,我早就預料到會有災禍發生呀。這是自然之道,人力無從挽救,哭有什麼用呢?」

於是我們夜渡潼河,只見上有深邃高天,星辰千點,下有滾滾滄浪,激流萬線,中間一葉孤舟,就如同個人之浮沉在世界上,何其的渺小,又何其的不由自主。

父親是第一次見到我妻,妻子大禮參拜公爹,父親微笑著攙扶她。但是背過臉去,父親卻皺著眉頭對我說:「汝還得此容貌非常之婦,天地皆妒,焉能長久?」

對於父親的話,我不敢反駁,也無從反駁起,只好唯唯罷了。我不期望父親會喜歡他的兒媳婦,但求不冷言相向,一家人保持表面的融洽就好。不過我們一家人還能存活多久呢?現在想這些是否太過無意義了?向無人處,我也只余苦笑而已。

渡過潼河以後,我們依舊走小路折向東南,前往朗山。若要逃往高航,朗山是必經之路,我大可以先把父親送上山去,然後再南下高航城——不過仔細想想,連雲潼縣令都已經接到了獲筇的命令,高航真的還肯歸附於我嗎?丈人在成壽做了多年太守,恩威並加郡內,而我本人對成壽郡,對高航城,又有什麼影響力?郡兵們真的會因為數年前的丈人之恩,而肯跟從我以對抗整個天下么?

或許,我也和父親一起上朗山去請求庇護才是正道。如果由朗山真人們監視我,許諾我只鍊氣修道,從此與俗事無緣,或許獲筇會相信吧,或許他會放我一條生路吧。以己度人,如果可以確定對手永遠無法東山再起,我是不會再痛下殺手的。當然,獲筇之心,不似我心,然而我終究是大司馬大將軍,執政數年,即便惡貫滿盈,驟然殺之也會引起朝野動蕩,若能和平解決問題那是最好不過了。這和「正綱」不同,獲筇沒有明打旗號討伐於我,而是發動政變,宮廷政變終非正道,如果害怕史筆異言,獲筇很可能會留下我的殘生。

我出身朗山秩宇宮,如果沒有種種前事,未被開革,九德真人是一定會願意收留和庇護我的。然而時至今日,我還有這個機會么?真人會願意為了我而和獲筇談判,並且為我做保么?思前想後,我仍然只覺前途茫茫,如墮五里霧中。

第二天夜晚,我們宿在野外。因為小舟無法容納大車,渡河的時候就被迫把馬車放棄了,一路披荊斬棘地走來,妻子和雪念都已經累壞了,靠著大樹倒頭便睡。趁著這個機會,父親把我叫到一邊,密談了好一會兒。

我並不知道父親要對我說些什麼,只見他囁嚅了半晌,終於長嘆一聲,低聲道:「你我重逢,都是那玉笄之功呀。先師靜篤真人相贈玉笄的時候,就曾經說過:『此物功不在辟妖,而在照耀前途,可不墮人世萬劫。』」

他停頓了一下,終於象是下定決心似的,又說:「其實先師並不僅僅贈我玉笄,他隨同玉笄還送了我一樣東西,那就是……那就是你……」

我不知道父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感覺茫然無措。大概是親口吐出了關鍵所在,父親的神情變得輕鬆了一些,萬事開頭難,而既然已經開了頭,他就一口氣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和盤托出,我越聽,臉色越是發青。

那是在益宗元炅皇帝顯道瑞至七年秋,西北強蠻突然大舉南侵,破中野,陷永泰,甚至一直殺到大成的郊外。世間有情之物,就史料記載的共有三種,就是我們的先祖、犬人,以及茹人。犬人相貌醜陋,兇殘無謀一同於犬,中原的犬人早就被盡數剿滅了,可能在某些密林中還有數十戶存留吧,我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傳說在大荒之野南方有一個小小的犬人國,但那也只是傳說而已,無可查考。

茹人也曾一度被稱為奴人,威朝前中期都作為我們祖先的奴隸而遭受壓榨,但到了威朝後期,祖先們和茹人的通婚變得越來越是頻繁——終究他們除了膚色慘白,發作銀灰外,並無異樣——最終北伯渝晏宣布解放包括茹人在內的一切奴隸。渝晏征服了大半個中原,幾乎代威而興,從此茹人就混雜入祖先之中,江河匯為一體了。

這是傳統的說法,其實深究起來,現在大成境內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帶有古老茹人的血統,以「茹人」和「祖先」來區分兩個源頭,實在是很不恰當的。然而在渝晏解放茹人的時候,就有相當數量的士大夫表示反對,其後種族融合成為主流,這些頑固的保守者起而作亂,被各諸侯國驅逐後逃往西北蠻荒之地,就變成了現在的所謂「強蠻」。

其實就強蠻眼中看來,我們這些具有茹人血統的傢伙,才是真正的野蠻人吧。然而九德真人曾經這樣教誨過我:「不識恕道者不明天道,不明天道者不得中原而居,不得中原而居者無禮無恥,安於化外,非蠻而何?」

本朝建立以後,強蠻頻繁地南下侵擾,大概想要奪回祖先的土地,恢複祖先的榮譽吧,但他們終究因為悖逆天道而不得中原而居。益宗元炅皇帝顯道瑞至七年九月,那一次強蠻入侵,深入最遠,殺戮最多,據說共計墮毀十七城邑,燒殘三百二十村落,擄走兩萬餘人為奴。等到強蠻終於被擊退後,永泰、中野二郡白骨遍地,百里無炊,因此生出了很多妖物來。

五山真人們帶著他們得意的弟子分道進入兩郡,一方面協助朝廷聚攏離散,一方面剿滅各地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