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龍池劫灰 第三十一章 秘窟

〖古詩云:心之所歷,何異一窟,不知所往,不知所出。〗

※※※

安定持統元年臘月,忠平王郕瑜在永泰,高市王郕琅在南定,同時舉兵,以「正綱」為旗號,各起五萬大軍,南北夾擊京都。丈人也在成壽響應,募兵一萬三千,準備東去與忠平王會師。

擁戴忠平王郕瑜為共主,稱「靖國大將軍」,然而高市王郕琅也稱「安國大將軍」,兩個大將軍,品階相同,擺明了是暫時合縱,等誅滅大司馬崇韜,大家還有後話。對於這種連小孩子都騙不過的把戲,我暗地裡竊笑不止。

忠平王給了丈人「西平將軍」的職銜,丈人還幫我討了個「北營校尉」——我莫名其妙地變成了武職,不過反正秩二千石,陞官加俸,也沒道理推辭。

丈人出兵,肯定要留人守備老窩成壽,我當仁不讓地領下了這個「重任」。我對打仗沒興趣,況且也根本沒上過戰場,不是這塊料——丈人則不同,他是與西北強蠻多年鏖戰,積累軍功才做上太守的,因此兩位大王都搶著要拉攏他。「西平、石府兩郡若有兵來,全靠賢婿抵擋,使我無後顧之憂。」臨行前,丈人這樣囑咐我。我唯唯連聲,心裡卻在說:「你倒是把尉忌或者別的什麼會打仗的傢伙留下來呀,我怎麼懂得守城?」

當然,丈人是肯定要把尉忌這種猛將帶在身邊的,而尉忌得到上戰場的機會,整張臉興奮得通紅如棗,我要是提議把他留下來守城,他定要恨我一輩子,沒必要結這種怨仇。況且,我認為孤懸在西的西平、石府兩郡太守,根本沒膽子應崇韜的要求發兵救援京都,現在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趕緊派人去石府把父親、姐姐他們接出來吧。

丈人浩浩蕩蕩出了城。他在的時候,總喜歡拉著我閑聊,我雖然不耐煩,卻不敢起意逃走。這下子倒鬆了一口氣,可以安安靜靜做點自己的事情了。

然而也無事可做。守城事宜我交給部下自去辦理,回家看書又有點煩悶,想起來到成壽大半年,高航城內外的名勝古迹還沒來得及觀賞呢,不如趁這個機會遊玩一番——可惜還是冬天,若那幾個傢伙等春暖花開再舉兵,就更完美了。

獨樂孰如眾樂,我邀請妻子同行——婚前她曾在成壽居住過數年,應該去過不少地方,也能做半個嚮導吧。妻子聽了我的提議,用奇特的目光望著我,問:「父親要丈夫守城,你怎有閑暇去遊山玩水?」我「嘿嘿」一笑:「城防之事,自有典守,你認為我橫插一腳,會把事情搞得更完美嗎?」妻子也笑了起來:「丈夫倒有自知之明。」

她向我介紹說,高航附近的名勝古迹並不多。城內只有寒雲宮一處,肇建於景歷祥福四年,有一百餘年的歷史了,不過最好逢年節集會的時候再去玩賞。城外則有陽濛嶺、樵關遺迹和望秋亭三處名勝,不過她身為大家閨秀,以前是從未出城遊玩過的,因此也都很生疏,無法為我做嚮導。

不能做嚮導就不做嚮導,沿途問訊,自去覓勝尋幽,也是人生一樂。於是商量定了,找一個風和日暖的白天,我們帶著小丫鬟雪念和三五名隨從,出城先往最近的望秋亭去。

※※※

據說威朝末年,群雄割據,高航一帶是小國籌國的領土。當時籌國治理此地的邑宰名叫寬倫,為人嚴謹而仁慈。某年秋季來得晚,五穀遲遲不熟,眼看百姓們就要熬不下去了,寬倫在郊外視察,一時感慨,遂吟道:「望秋望秋,何秋之姍姍不至耶?」秋後百姓感念其德,就在他吟誦的地方建了一座小小的亭子,以紀念此事——這就是望秋亭的由來。

出高航南城門,走不上兩里路,就來到瞭望秋亭。這亭子當然不可能是威朝時候的建築,後人多次翻修,連樣式都帶有濃郁的本朝風味,看了實在無趣。若是春天來,想必四野一片青翠,或者秋季來,緬懷「望秋」之意,都還算不虛此行,但現在正當冬令,亭子周圍到處光禿禿的,田中只有僵土,隴上枯草離離,一派蕭瑟的景象——我實在後悔浪費時間到這種地方來。

和妻子一起下了馬車,進入亭中小坐片刻。雪念把攜帶的酒食端上來,我們隨便聊聊,用點點心,準備過個一刻鐘就回城去。那小丫鬟長得越發標緻了,我不免多瞧了幾眼,可是又怕被妻子發覺,不敢過於放肆。其實我毫無背叛妻子的意思,不過愛美好色,乃是男人的天性。雪念就姿容來說,當然要比我妻差得遠了,但別有一種裊娜風味,所謂春花秋草,各擅勝場,便不狎玩,皆可遠賞也。

說起遠賞,我妻這朵真正的解語花(她能看透我的心思,還不算「解語」嗎?),我遠賞了年許,至今還未曾沾身。雖然同屋而居,同榻而眠,但我們始終以禮自持(天曉得,那絕非夫婦之禮!),沒出過什麼事情。我就象衷心喜愛一朵玫瑰,但一則懼其刺,一則驚其美,不敢伸手去採擷——雖然有採擷的資格——這實在是大違本性的舉動。但人生在世,誰又能真正看透自己呢?做出違背自己夙行的舉動來,也並非罕見吧。有時候我甚至得意地想:沒料到自己還真是個君子,有美同榻年余而不沾身的,恐怕普天下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不過,不會這才是我真正的品德吧,不會因此才被那老修道士看上,認為我有悟道的潛質吧?想到這裡,我不禁打了個寒戰,若就此發展下去,人生太也寡淡無趣了。最倒霉的是,因為一點點天良未泯,因為怕被妻子看穿心思,我連別的女人也不敢招惹——沒有嘗過女人滋味的男人,還叫什麼男人?我不會以不算男人的男人之身,就此孤獨終老吧……

雖然明知道我妻能看透自己的心思,還是經常會忍不住胡思亂想。果然,我才在懊惱,妻子突然微笑了起來:「景緻無聊,因此丈夫也盡想些無聊的事情。咱們不如歸去如何?」我聽了這話,不禁背上冷汗涔涔,急忙站起身來:「夫人說得是。且歸,且歸。」

※※※

隔了兩天,再往陽濛嶺去。陽濛嶺在高航城西約十里的地方,不算峻高,卻很深幽。我們一行七八個人從辰末入山,延著石徑慢慢向上攀爬,走到中午前後,石徑就已經不見了,必須自己拔劍斬斷枯萎的荊棘,開闢去路。

瞥眼望去,雪念那小丫鬟皺著眉頭,嬌喘噓噓,似乎已經快要走不動了。我也覺得腳底有些發痛,小腿有些酸軟,正想建議停步暫歇,我妻倒先開了口:「日已當頂,何不暫歇,用些乾糧?」我吃了一驚,只怕她是看穿了我的心思,這才搶先提出要休息的,斜瞟了一眼,從她臉上的神情卻看不出什麼來。

當下找了一處背風的崖底,鋪上草席,僕役擺開豐盛的酒食。「若當夏令,此處必是古木參天,蔭蔭如夜,是避暑的好去處,」我們才坐下來,妻子左右望望,突然說道,「時不合景,景便褪色。再往深處去,料也無它,不如飯後便歸去吧。」

我雖然贊同妻子的建議,然而心中實在懊惱。好不容易有了出來玩賞山水的時間和機會,偏偏季節不對,接連兩趟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心情一低落,食物吃到嘴裡也沒什麼滋味,只好一杯一杯地飲酒。

飯畢,妻子微微一鞠,拉著雪念轉到不遠處一片光禿禿的樹林里去了。我知道她是去方便,自己也覺得有些腹漲,不過男人當然不必避諱什麼,面對崖壁就可解決了。甚想嘗試用尿在地上划出字來,可惜沒能成功——我之無聊,竟至於此矣。

然而重新坐下,等了很久,卻不見妻子和雪念回來。我知道女人麻煩很多,但麻煩到這種程度,還是第一回遇見,不會是出了什麼事吧?想到這裡,自己也覺得有些好笑,我妻是半人半靈之體,就靠那一半的蘋妍,有什麼猛獸甚至妖物敢來招惹她?不過久等下去不是辦法,我一邊呼喚了兩聲,一邊往那樹林中走去。

才進樹林,突然看到不遠處樹根下側躺著一人,瞧服色正是雪念,我嚇了一大跳,急忙跑過去扶她。小丫鬟本就輕靈俊秀,柔若無骨,現在暈倒在地,更是輕輕一托就抱了起來。往她心口拍個定心靜氣符,觸手處綿軟一片,惹人遐思——不過我馬上緊張地四處望望,害怕妻子就在附近。

「嚶嚀」一聲,小丫鬟緩緩醒轉。我急忙問她:「發生何事?夫人呢?」雪念面色慘白,卻滿臉的疑惑,一指身旁不遠處:「夫人往那洞中去了,奴婢執意跟隨,夫人不允,突然一陣頭暈,便倒在這裡……」

我心中更為疑惑,關照她去通知其他僕役,都到洞門口來等候,自己拔出佩劍橫在身前,慢慢往那洞中走去,嘴裡還喊:「夫人,夫人,你可在裡面嗎?」

我妻八成是進了洞了。雪念怎會無緣無故暈倒在地?莫非是妻子用蘋妍那一半施了什麼妖法,使其昏睡?我不禁想起當年在百木村和鍾蒙山中發生過的事情,使人喪魂不醒,原是她的拿手好戲。

樹林並不大,緊靠著山崖,山崖上的這個洞,看似並不甚深,走進去卻突然一拐,黑漆漆的,遠處隱約有一點亮光,似乎別有洞天。我一邊呼喚,一邊謹慎地慢慢向前挪動腳步,走出不過十多尺,突然身旁人影一晃,嚇了我一大跳。

睜大了眼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