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煤老闆相望於江湖 「煤老闆現象」的時代解讀

這是在一個具有特殊意義語境下的「時代語彙」。

這是在一定條件背景下人們對一個群體的「特殊稱謂」。

山西煤老闆!

反思「山西煤老闆現象」,有人就發出這樣的疑問:煤老闆給山西帶來了什麼?

煤老闆給山西帶來的是喜歟?

煤老闆給山西帶來的是悲歟?

煤老闆的小煤礦給山西帶來的環境污染是眾所周知的,有人說,但凡煤老闆出沒之處,必是「山空水污」之地。

實際上,煤老闆的小煤礦對山西環境的危害還不止這些。遍布山西產煤區大地上一眼眼「黑洞」,這彷彿成了一張張吃人的老虎嘴,難怪有人發出「進了小煤礦,就是進了埋人的棺」的唏噓。

事實上,有資料統計,山西80%以上的礦難事故均發生在小煤礦,也就是說,小煤礦是山西省礦難頻發的事故「淵藪」。

反思「山西煤老闆現象」,有人就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何煤老闆往往總是被貼有「山西」標籤?這個問題用另一個提問版本來問就是:為何山西盛產煤老闆?而提及山西,我們幾乎條件反射想到煤,想到礦難和血腥,想到一次次因為礦難而引發的「官場地震」。有人說,煤老闆是山西社會變革、各方社會「階層版塊」在利益調整的縫隙中生長的「蒿草」。

我們認為,山西「生產」煤老闆,是諸多主客觀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首先,從山西的現實情況看,山西作為國家能源基地和老工業基地,其整體經濟結構歷來就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體,其主要特徵是:一、三產比重低,二產比重大。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改革開放戰略序幕次第拉開,在國家「有水快流」的戰略方針指導下,山西煤炭工業醞釀著大變革。這為「煤老闆」的「事實產生」提供了必要的「政策蔭護」。

其次,山西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其煤炭「三量」(儲量、質量、產量)在中國諸多省區中一直獨領風騷,比如在山西產煤區,一些農民在自家土窯洞里就可以挖出優質煤。

這就是說,豐富的煤炭資源為煤老闆的「現實產生」提供了關鍵的「催生條件」。

其三,煤炭業作為「原始粗放式」生產的「力氣型」行業,而非對投入產出、成本效益、市場生產技術和經營風險等諸多因素綜合考量的「技術型」行業。

這就是說,極低的「行業門檻」和相對寬鬆的「行業准入制」,為煤老闆的「成功創業」提供了必要的「入行條件」。

其四,地方黑金經濟環境為煤老闆的發展提供了決定性的生存土壤,明明知道小煤礦會污染環境,明明知道小煤礦會滋生礦難,明明知道小煤礦會腐蝕幹部,為何小煤礦在地方政府的「整治打擊」下卻「愈挫愈勇」?

我們認為,這與一些地方部門只顧眼前小利而看不到長遠收益的短視行為,進而發展到對煤老闆的縱容和姑息不無關係。

這為煤老闆事業的「不斷壯大」提供了關鍵的「非正常保證」。

至此,我們可以肯定,山西諸多受傷之「果」,只能共同指向「山西煤老闆」之「因」。

不經意間,煤老闆正在以悲壯的方式退出歷史舞台,在山西省煤炭行業中,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整合正在緊張地進行著。

大勢已去,大限將至。

煤老闆終究要退出歷史舞台,這已成不可容改變的事實。

作為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生命非常短暫。

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僅僅是一朵朵小浪花。他們從形成到消亡,只有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

我們知道,「煤老闆」並非天然就是一個貶義詞,但在一定特定意義的語境下,我們就會有不同的「現實解讀」。

在這個「偏正結構」的詞語中,「老闆」是大家熟悉的現代經濟社會生活中非常光鮮的一個辭彙,而「煤」,則是一個具有一定物理特性的天然物質。當二者結合在一起,出現在能源經濟大背景下中國煤政風雲漩渦中的「煤海」山西時,這個稱謂就會在這樣一個政經生態嚴重破壞、礦難事故頻頻報警、貧富階層對立分化的共同語境下,被賦予特定的含義。

命運總是這般地捉弄人。

昔日還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窮苦漢」,今天已成為一個腰纏萬貫的「土財主」。

昔日還是一個勤勞致富的「庄稼人」,今天已成為一個不事稼穡的「有錢人」。

昔日還是一個善良憨厚的「好後生」,今天已成為一個冷漠獨斷的「暴發戶大富豪」。

當人們在憤怒煤老闆如此炫富揮霍的同時,更憤怒其對生命尊嚴的漠視和冷血,以及對財富的瘋狂追逐和饕餮貪性。

作為富甲一方的隱秘群體,山西煤老闆在退出歷史舞台的同時,人們會問,他們建立起來的「黑金帝國」將會如何演變?在成千上萬個「黑口子」興衰的背後,是什麼造就了煤老闆們的共同宿命?當自己的人生命運由於經濟地位低下而無法自主時,他們只能選擇隨波逐流,聽天由命。當自己的人生命運因今天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而能夠自主主宰時,在「晉煤大整合」的狂飆中,煤老闆卻抽中了一支「下下籤」。

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試圖從他們的出身以及所處社會階層去分析,煤老闆「十年修鍊」,然後「快速成『精』」(不是成「仙」),是時代選擇了他們,還是他們挑定了時代?

據調查,山西大多數煤老闆出身貧寒,書讀的也少,很小就出來闖蕩世界,他們沒有穩定的收入(沒有正式工作),那時候有穩定收入的人(比如在當時被農村人稱為「干工作的」或「吃國供的」的城裡人),是不會成為煤老闆的。但正是因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他們沒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未來押在一場看不到希望的賭博上。所以他們選擇的,都是那種隨遇而安、比較「殷實」的生活。

然而正是由於社會地位的低下和經濟話語權的喪失,再加上文化知識的貧乏,造就了煤老闆們「無知者無畏」的「現實秉性」。

於是,他們會選擇義無反顧地去一冒風險,放開手腳,賭上一把。

反正如果輸了,他們大不了再回到從前,還是一無所有,反正地球照轉日照升。

但如果贏了,那就不是「同日而語」。

最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煤老闆,可能大家看見的只是他們生活中非常光鮮的一面:名車、美女、豪宅……卻不曾看見在這風光背後付出的艱辛:數九寒天,在荒山野嶺中叩石墾壤;炎炎夏日,他們在與世隔絕的石頭縫中刨挖掏疏,汗流浹背。而且,在他們開始創業的時候,煤炭行業根本不屬於什麼暴利行業,大多數煤老闆在那個時候都是債台高築。每逢過年過節,他們都是在外躲債逃難,後來市場風雲變幻,煤炭行業突然風生水起,這些煤老闆才得以「馬仔翻身變老闆」,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今天,煤老闆的炫富行為一直被社會媒體廣為關注,反映在媒體上的多半是一些「負面新聞」。

筆者在接觸了不少的煤老闆後認為,對於煤老闆不能一概而論,那些進行奢侈消費甚至是畸形消費的群體畢竟是少數,其實一些煤老闆在內心上還是比較「小氣」的,也是繼承了幾百年來晉商中「老西兒」比較「摳」的一面。

事實上,這些煤老闆出生貧寒,在他們骨子裡散發著一種「窮性」的本能。雖然他們花錢大手大腳,但是在本質上,心中還是抹不掉對過去那種貧苦日子的酸楚情結。

今天,煤老闆即將悲壯地退出歷史舞台,這是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根本選擇,也就是說,這與山西「煤老闆現象」的現實窘境是完全分不開的。

路,還得走下去。

我們不妨在送煤老闆一程的路上,給他們說幾句「貼心話」:

首先,煤老闆自己要遵紀守法,恭儉勤勉,謙虛謹慎。依法行事,守法做人,恭從處世,這是一個人(或有錢人)在現代社會安身立命的基本準則。

至此,我們可以對山西煤老闆在政府這次「煤炭整合」下的人生事業命途最後「定個調」:

有道是,「大事之後必有大悟」。

煤老闆退出歷史舞台——不只是一次命運的改變,更是一場靈魂與精神的「洗禮」。

再次,飲水思源,常有反哺之心。

有錢後,要及時回報鄉鄰,煤老闆的財富取之於桑梓就應反哺桑梓。俗話說,「小羊羔吃奶眼望著娘」。煤老闆能有今天,就應飲水思源,常思生養之恩,並盡其所能回報鄉鄰鄉親,這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這和晉商老祖宗們多年商界打拚得到財富後又投資鄉里的行為是一致的。

其三,要教育子女學會低調做人,低調處世。

在這裡,「低調」的意思是「平凡」、「普通」,就是「平民化」,就是要有敦厚樸實平民品質,要有吃苦耐勞的平凡品格。其實,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