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善念的修鍊:煤老闆尚需財富「啟蒙」 煤老闆財富觀的畸變與失衡

山西煤老闆作為一個先富起來的富人群體,我們肯定他們在山西經濟發展方面「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在為體現在這個群體身上的財富「倫理缺位」的現象而反思。

我們認為,這反映在一群體身體身上的財富「倫理缺位」,主要體現在他們「不仁而富」和「為富不仁」上。

我們先說「不仁而富」。

這主要是指一個人聚財的「手段」和「渠道」上,即不是在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和起點上通過自身努力達到的目的。那麼,我們就可以認定這是一種「不仁而富」式的「倫理缺位」。這部分「不仁而富」者通過不遵守社會共同推崇的公共道德、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等方式方法達到了「富起來」的目的。比如煤老闆通過行賄政府有關部門取得煤礦開採手續,不採用安全生產措施而強迫工人挖煤,為自己賺得巨額財富。這就是標準的「不仁而富」式的「倫理缺位」。

再有一種,就是他們利用政策法規的漏洞和缺陷,利用民眾與政府、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置他人和社會利益於不顧,非道德地斂財。比如,一些煤老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絞盡腦汁鑽政策空子,竊取社會資源、偷逃國稅,或借改制之名掠奪公共財產等。

這些「不仁而富」者的不斷增加,就會造成兩方面後果:一方面,它擾亂了市場交易秩序和公共競爭的原則,另一方面,它嚴重敗壞了整個煤老闆群體在民眾中的「道義認同」,甚至引發貧困群體對整個富人群體的否定、憤怒甚至是極端行為。

以「倫理缺失」的畸形財富觀之「因」,必將會導致整個社會價值體系的整體失衡之「果」,這是不容置疑的。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為富不仁」。

「為富不仁」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恃富欺世」。「恃富欺世」實則是一種不健康的財富觀,這實則是持富者的「道德觀」、「人生觀」和「生活觀」被財富徹底「綁架」了。在日常生活中,少數煤老闆憑藉巨額財富的「優越感」和「優越」的社會「地位」,驕橫跋扈、仗富橫行,漠視他人的尊嚴和利益,由此引發的貧富群體之間的社會矛盾頻頻出現。

這使得人們對煤老闆「為富不仁」的印象更加深刻,也充分反映了部分煤老闆群體財富倫理觀念的缺位,甚至是畸形虛空。

這種「畸形虛空」主要表現在他們對自己財富支配的態度上,最明顯的標誌是這部分富人在消費時缺乏一種冷靜和理智。用他們的觀念來理解,最合理的解釋就是「財富是自己賺的,如何消費則可以隨心所欲」。但其奢侈消費卻浪費了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而敗壞了社會風氣,甚至侵犯了他人的「尊嚴」和「社會利益」。所以一味沉溺滿足於個人奢靡消費,而不願承擔富人的社會責任,這便是典型的對他人和社會的「為富不仁」。

我們認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的進步是在創造財富、積累財富和享受財富中實現的,而為了實現財富賦予人類幸福和發展的目的,必須使民眾形成健康的財富觀念。

煤老闆應向比爾·蓋茨學習什麼?

「我們決定不會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說這番話的,是美國「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先生。

這是他宣布退出微軟日常管理工作,不再「染指」相關事務後,對於自己財產去向向世人作出的「最後交待」。

比爾·蓋茨1975年創辦微軟,不到20年即於1994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之首。此後多年,一直如此,這使他成為全球一個時代的求財者夢想的「財富象徵」。

那麼,煤老闆應向比爾·蓋茨學習什麼?

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學習他作為一個大富之人的「社會責任感」。

有道是,「舍天下之財,成天下之善」。

讓自己曾取之於社會的財富,再「回歸」於社會,這,就是一個大富之人的大善義舉。

蓋茨把自己個人的財富之「一粟」歸於人類財富文明之「滄海」,這,正是一個大富之人勇於承擔的「社會責任」。

今天,這位「最值得尊敬的富翁」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財富觀」課,也讓全球(尤其是中國煤老闆)富人們接受了一次巨大的心靈洗禮。因此在「財聚財散」這一指向上,我們應該向比爾·蓋茨學習:「聚財要有道,散財更要有德。」而「散財有德」,就是說這是一種善舉,他推崇的是一種慈善文化。

其次,應該學習比爾·蓋茨對子女的財富教育觀。

儘管煤老闆們的「財富崛起」一直為社會關注,而其對自己子女的財富教育觀的教育則飽受世人非議。

難道不是這樣嗎?這些人的「富二代」尚未登上歷史舞台,他們的富人先輩們就為他們用金磚銀梯「開山鋪路」,在他們看來,考慮更多的是如何使個人財富為子孫享用不盡。

我們再來看另一位子女心中的「富爸爸」,他是如何對待「子女教育」問題的。

大富翁比爾·蓋茨不僅對財富有著超凡的認識,更對父愛有著超凡脫俗的理解。他不想把自己身上「重負如山」的「金山銀海」放在下一代身上,而是千方百計地讓他的下一代遠離「腐銀銅臭」。從他的角度思考,傳給下一代的是一張潔凈無暇的「白紙」,因為這樣就可以讓後代們以超脫世塵的心態來畫最美最新的「圖畫」。

如此以全副身家換取了孩子成長的快樂,誰能說他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