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於礦工命運與農民問題的理性思辨 青年礦工是當今山西最大的政治

山西地方經濟的核心是煤炭實體。

山西農民的生活主體就是靠在煤礦當礦工掙來的收入,煤礦則成了他們財富理想和生活信念的源泉,也就是說,下煤窯成了他們為生存而取得收入的唯一渠道。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上世紀40年左右出生的山西農民已漸漸老去,他們已從山西礦工隊伍中慢慢退出。

在今天,取而代之的是「70後」乃至「80後」的新一代農民(礦工),再為當地的「礦工隊伍」中注入「新鮮血液」。在今天,這些青年礦工已成為山西煤礦工人的主體,這是客觀存在於我們眼前的事實。仔細觀察這一代人,我們發現,相對於上一代,這些青年人有思想、有文化。他們對生活充滿激情,對未來充滿憧憬,他們既熱情奔放,又不循規蹈矩。

當我們把他們放在山西未來的發展坐標上,以歷史和科學發展觀的眼光來評價這一群體時,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這些青年礦工才是當今山西農村最大的政治!

當我們把這一群體放在中國政治思維和視野中來考察,就會發現,在當前中國農村整體上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變過程中,我們耳邊會越來越清晰地聽到一個發出自己政治訴求的特殊群體的聲音。

也許,他們的聲音還很小,也許他們的力量還不大,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是依這條規律而來的,這是事實;他們還沒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也是事實。不過,他們卻要面臨種種殘酷的現實問題:

首先,由於文化程度不高,社會閱歷尚淺,人生價值觀尚未形成,因而他們最容易拿「上層社會」與「鄉村社會」盲目做比較,這種強烈的「現實反差」就導致了他們社會價值觀的畸形裂變。

其次,在中小規模煤礦當礦工使他們的發財夢想和自身人生價值無法實現,同時,生活來源不穩定使他們不可能有穩定的經濟預期和長遠的人生髮展目標。所以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尚缺信心,而在對比自己身邊的煤老闆的奢侈與自己生活的窘迫後,他們遊離於自身的「客觀窘況」與眼前的「貧富不均」的殘酷現實之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這部分群體的人生理念。

這一切的一切,讓他們痛苦萬分卻又倍感無奈。作為一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一直生活在處於變化和轉型期的鄉村社會的夾縫裡。當他們對這個社會感到失望時,就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位置擺在社會的「對立面」。久而久之,這一群體很有可能發展成一支不穩定的社會力量。

至此,我們認為,如果我們不能徹底改變對這一群體政治訴求的「忽略意識」,那麼,這一群體很有可能發展成威脅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障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