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煤政風雲下的山西謀略 共同迎接山西「大礦時代」的到來

有人說,山西煤炭業幾乎是中國煤炭產業的代名詞。

有人說,山西煤炭業就是我國煤炭工業的「縮影」。

而在能源大省山西推行的這場舉國關注的「晉煤大整合」行動中,山西又被推到國際能源經濟大潮的「風口浪尖」。

於是,山西的一舉一動備受業界關注。

近日傳來消息,大同煤礦集團、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和中煤進出口集團企業分別與大同市的27戶煤企,簽訂了兼并重組協議。

對此,就曾有媒體評論說,這標誌著山西推行「晉煤大整合」又向「大煤炭經濟」轉型進入邁出「關鍵的一步」。

專家認為,「晉煤大整合」,關鍵是一個「整」字,這不僅是山西眾多煤企「名份」之變化,更是一次發展理念之革命,不僅是客觀市場之被動變化,更是人的主觀思路之主動圖新。

從國際先進工業國能源產業發展規律看,煤炭業作為高危行業和資源、資本密集型產業,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走以大企業為主、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發展的路子。

有專家說,山西推行的「晉煤大整合」的目標一旦實現,則意味著這個「中國煤海王國」的煤炭工業集約化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

放眼全球,我們可以看到,國內外工業先進國家和地區,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我們先說遠在太平洋西岸的美國。作為當今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美國目前年產煤10億噸左右,其中4家國有大公司佔70%。再說澳大利亞,澳國年產煤近4億噸,其中5家大公司佔71%。最後說亞洲新興發展國家印度,印度年產煤45億噸,而佔國內總產能90%份額的只有1家「國」字型大小公司。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一條能源經濟脈絡,不難讀出一個產業發展的「關鍵詞」:「集約」!「集約」!還是「集約」!

從詞性角度來考查,「集約」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動詞,但在某種特定的社會發展環境條件下,「集約」的背後卻隱含著某種與時俱進、屢戰屢勝的「商業智慧」。

與上面幾國相比而言,我們山西煤炭工業的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也就是說,提高山西煤炭生產集約化發展水平迫在眉睫。

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一方面,由於生產工藝和裝備技術原始落後,致使山西煤炭生產力水平一直無法向上突破。另一方面,由於煤炭市場生產主體素質各異,再與混亂不堪的行業管理結姻,一堆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小煤礦」群體組成一個看似「艷麗」,實則「化膿」出水的「繁榮市場」。

一隻體質羸弱的老虎必自然不會發出震山雄吼,只會痛苦地呻吟。

今天,當我們面對這個無法整體「發聲」,或者「貝分」不高的殘酷現實時,相信無論是哪一位山西人,心中都會有這種感受,那就是兩個字:痛心!

這一切充分說明,通過加快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實現山西省煤炭產業發展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環顧全球,國外的工業化過程已經走了400多年,莫非山西省的煤炭工業也必須要等到二三百年後再達到發達國家現在的水平,以致永遠在相對落後的狀況中停留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這裡,我們提出否定這個「答案」背後的底氣,是源自我們對山西當政者的決心和恆心。

我們在這裡強調「決心」二字,就是要求當事者使出「破釜沉舟」勇氣和「長痛不如短痛」的「丈夫血性」。而強調「恆心」,就是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地做這件事。

而對山西省煤炭工業而言,如果不緊不慢,放任其自然演進,其實質就是放任落後粗放發展模式長期存在。

當然,個別煤老闆可能會暫時為此要支付些轉型成本,一些地方的利益會受影響,但是,我們算帳要算大帳,假如不這樣,全山西省要為此支付多少資源、生態、環境甚至生命代價。

我們觀局要觀大局,紮實深入地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是天大的事,各種相關因素輕急緩重不辯自明。

我們審勢更要審大勢,即便是從單純的經濟成本看,按部就班的結果只能是「落後產能年年淘汰年年有」。假如把我們放在百舸爭流、萬帆競發的全球能源經濟大背景下,也許每個山西人都會有些許感受。

有道是,「良藥必苦口,重生須浴火」。

我們知道,新生命的誕生總是伴隨著母體的陣痛。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

而推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必定要經歷揪心也陣痛。但須明白,鈍刀子割肉更痛苦,必須當機立斷!

最後,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就是要把採掘業從我國目前「最危險的行業」名單逐漸淡出,向本質安全型行業邁進,取而代之的是能在國際市場上抗擊大風大浪的煤炭「航母」。

總之,不重組整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沒有找到最重要的著力點!

不重組整合,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就只能是美好的嚮往!

不重組整合,煤炭工業的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的轉變,就只能是一種願望!不重組整合,就無法向3400萬人民交待,就無法向山西的未來交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