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煤政風雲下的山西謀略 「晉煤大整合」風雲下的山西「軟著陸」

2009年10月,從山西煤炭管理部門傳來消息,說山西朔州19家民營集團首批領到嶄新的《採礦證》,這標誌著山西全省大規模生產煤礦換證工作已開始「破冰」。隨後又從政府部門得到消息,山西煤炭重組整合煤礦企業協議的簽訂率達到90%,主體接管到位率達到71%。

對此,有專家認為,對於「晉煤大整合」這一複雜工程而言,從「簽約」到「換證」,這無疑是一個實質性的飛躍。也有人說,這是晉煤整合重組後結出的第一顆「果實」,這標誌著山西經濟從「騰空」狀態到「無損傷落地」時的平穩性「軟著陸」狀態。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山西省煤炭行業小、散、亂的現狀,制約了山西省自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對全國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來自社會各界要求山西求變圖新的強烈呼聲,則匯成了普天下之民意所向。

所以有專家認為,說山西省這次下大決心推進煤炭資源整合,是順乎民心之舉,這對於山西省調整經濟產業結構,促進全國煤炭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是有益的。

「軟著陸」,其標誌之一就是山西推行的「晉煤大整合」是國際大勢、潮流所向,而非區區一隅之國或省可逆轉。

據相關資料,長期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生產集中度非常低,中國十大煤炭龍頭企業產量可能才占煤炭總產量百分之三十幾的比重。而放眼世界,我們則遠遠低於像美國、澳大利亞這樣同是煤炭大國的產業集中度。形勢所逼,我們必須要加快國家煤炭產業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這也正是我們國家的煤炭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大背景下的形勢所「必」。

「軟著陸」,其標誌之二就是,隨著「晉煤大整合」的正確推進,煤炭工業主體多元化、企業現代化、發展集約化的辦礦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這也說明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與煤礦兼并重組工作進入了最關鍵的時期,從目前看,這一效果也正日益顯現。

另一方面,「晉煤大整合」實際上是為中國煤炭工業發展「試水探路」。

有人說,如果山西煤礦不全面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那全國煤礦的機械化和現代化也無從談起,所以山西煤炭資源整合,建設一流的礦井,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為全國煤炭行業帶了好頭,對此,國際國內各方面專家對山西省的這項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軟著陸」,其標誌之三就是,政府的操作靈活,人性決策,為「晉煤大整合」的成功推進起到了「保駕護航」的決定性作用。

專家認為,資源整合與兼并重組實際上是個利益格局的調整過程,在整合過程中必然牽涉到重組雙方、當地政府及群眾等多方利益。

在調整利益關係的時候,山西省官方有兩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既要充分考慮採礦資源價款的退還和補償問題,也要求合理解決地方利益和新農村建設投入、公益事業發展等問題。

另一方面,此次對整合主體的選擇是根據煤炭行業高危、資源和資本密集的特點,並從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對國有大型煤炭生產企業和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要一視同仁,兩者都可以成為整合主體,唯一的門檻兒就是生產力水平的高低優劣。

另外,從整合後的格局看,國有、民營和混合所有制的比例分別為19%、28%和53%,達到了「主體多元、先進生產力整合落後生產力」的目的,也同時進一步踐行了「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協商協調依法有序,積極和諧推進」的客觀初衷。

以上種種積極跡象表明,舉世矚目的「晉煤大整合」風雲在山西已經「軟著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