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煤政風雲下的山西謀略 民間投資熱的冷思考

轟轟烈烈的「晉煤大整合」掀起了新一輪的推進高潮,數千億民間資金正洶湧而來,市場「投資饑渴」正在嚴重影響著手握重金的煤老闆的生存決策。

而面對洶湧澎湃的山西民間投資「海嘯」,如何科學合理地引導這股民間投資熱潮,則是擺在政府與民間、民企與國企等各方面前的一個緊迫的話題。

在這股投資執潮中,我們有如下「冷思考」:

首先,「晉煤大整合」後,民間資金合理流向是一個全新的經濟課題,政府應首先當好「引導角色」。我們知道,這次「整合」後,大批煤老闆將撤出煤焦領域,其身後隨行的數量龐大的山西民間資本會形成「外溢效應」。對此,社會各方都不敢怠慢,政府方面的態度更是謹慎有加。

有消息說,山西地方政府在對山西民間資本退出煤焦領域的出路問題上曾用了整整四個月的時間進行調研討論,才拿出了這則公開的《意見》。

要注意的是,山西地方出台的這則《意見》,是「有法可依」的,因為在此之前,國家發改委曾頒布了《關於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逐步放寬民間投資領域,具體就是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經營性的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項目建設。

而山西省也出台的相關政策,就是把發改委的意見具體化了:可以通過轉讓特許經營權或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推行PPP(公私合作)、BT(建設——移交)、BOT(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投資運營形式,進而引導民間資本全面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

其次,以往民營資本在市場上「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特殊待遇」將會改變。

當煤老闆們退出煤炭行業後,也就泛化為一般意義上的民間資本了。而對於民間資本而言,無論進入哪個領域,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行業准入門檻的問題。在「國資」面前,「民資」就顯得「理虧氣短」,成了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抱養娃娃」。所以,當煤老闆們這次試圖轉型時,能否公平享受「國民待遇」顯得尤為重要。

其三,煤炭產業轉型不能「走急彎」,民間投資也應符合經濟客觀規律,千萬不能急,要「穩且較快」。

山西煤老闆手握巨資,卻在產業轉型方向這一「大是大非」上容易迷失方向。這一事實告訴我們: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狹窄,政府在投資門檻、土地供應、環境容量、金融支持等方面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其四,民間投資應量力而行,「看米下鍋」,「因資」、「因己」、「因市」而行。這句話,是說給那些「常有好高騖遠之意,而無腳踏實地之行」的企業和煤老闆們說的。

項目投資隨意性強,企業發展憑藉感覺行事,靠經驗發展。這是一種與現代企業經營發展理念完全背道而馳的行為,這就是長期以來,煤老闆在煤炭領域發展形成的「暴利慣性」的負作用影響下的「思維模式」。

從長遠來看,他們這種所謂的「思維模式」對自己人生事業道路的影響是致命的,這說明他們還沒有擺正自己在市場經濟定位中的角色。

種種跡象表明,面對新一輪民間投資的洶湧波濤,政府在思考,煤老闆也在思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