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能源經濟下的非正常思維 以礦難的名義審視「市場失衡」與「政府失靈」

礦難事故接連不斷,礦工傷亡怵目驚心。

這是一些地方與瘋狂挖煤相伴生的「惡性癥候」。

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是,這些發生礦難的煤礦,大多是生產與安全狀況嚴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有些甚至是國家曾經三令五申要求關閉的。儘管國家在相關法規制定以及落實方面比以前完善了很多,但在一些地方,非法開採現象依然屢禁不止。

有人說,這些煤老闆之所以仍然頂風違法開採,大多是與地方上包括從擁有行業管理「審批權」到擁有生產安全監督權的各級官員「交」上「朋友」有關。

我們知道,礦難發生的原因有各種各樣,但是縱觀近年來許多礦難發生的原因,我們會發現存在不少相似的地方。總體來看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煤炭行業的「市場失衡」,一方面是地方管理的「政府失靈」。

目前來看,「市場失衡」,似乎不難理解。

還記得馬克思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某種條件下,當有利潤可圖時,資本家就會不惜代價,甚至鋌而走險。」

今天,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快速推進,國家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對資源的依賴和需求不斷升級,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石油、煤炭等「硬性資源」的市場前景一路看漲。市場的火熱,必然帶動趨利者如雲。

對於煤炭從業者來說,他們想的是如何在煤炭市場上「如願以償」。於是,不少惟利是圖的煤老闆就想起了歪主意,在尋得「保護傘」後,便更加肆無忌憚地違法違規操作,從而導致礦難不斷發生。而在同時,由於國家在這一領域的法制建設尚不完備,致使地方上一些職能部門常常陷入「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煤老闆的「低成本」致富創造了必要條件。

還有,我國農業邊際效益幾乎為零,甚至是負數,農業人口眾多,勞動力供給幾乎是無限的,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這些為了養家糊口、孩子上學,從全國各地貧窮地區來山西下煤窯的貧困農民,明知挖煤有生命危險,但為生活所迫,仍然義無反顧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煤老闆的「零投入」發跡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這就是典型的「市場失靈癥狀」,其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導致了另一種情況的出現:「政府失靈」。

「政府失靈」導致了其在社會經濟環境下的「角色錯位」。這其中最明顯特徵就是,政府部門本應該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成為一個有效、公正的經濟市場中的「第三方」執行者。但由於種種原因,政府卻成為利益相關方,某些官員打著提供社會公共產品的招牌,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去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最後給社會提供的不是「公共產品」而是「公共禍害」。

當市場需要政府部門「強行」干預採掘業時,一些意志薄弱的政府官員自然就成為一些不法煤老闆的尋租對象。這些領導收到煤老闆的「好處」後,就對煤老闆的違法行為暗中支持,對發生在眼皮底下的違法行為往往是「無意」放縱。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些煤礦曾被關閉後,「風頭」一過,當地有關部門要求儘快「恢複生產」,理由是這樣可為當地經濟「多作貢獻」。結果是某些地方官員為了區區「政績」和一己私利,而損害了國家利益、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一些不法經營者得到巨額非法收入,而個別官員得到「魚餌式」的錢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