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貧富不相安,誰之悲哀? 悲情審視失衡的社會價值觀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30年時間,也許只能算得上是「彈指一揮間」。

而這短短「30年時間」,正是中國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勵精圖治、卧薪嘗膽的「黃金時機」。在這短短30年時間,我們完成了一個苦難民族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大時代浪潮中的華麗轉身。

今天,當我們滿懷喜悅地收穫改革開放的成果時,卻發現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

這就是我們正面臨的嚴峻的社會失衡問題。

專家認為,社會失衡問題核心之一就是「內需問題」。

長期以來,「內需問題」一直牽動中國當政者的神經,由此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也曾讓地方各級政府倍感頭痛。

眾所周知,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的一直是一條「出口導向型」的發展模式,生產的產品主要銷往西方發達國家。專家指出,這種「一『出』獨大」的發展模式,往往就會使得國家經濟整體發展始終處於高等級「風險指數」狀態下。

至此,我們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當西方國家遭遇經濟危機,中國經濟也唇亡齒寒。當內需還沒有充分調動時,生產力就會嚴重過剩,就引發出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的焦點之一,就是當前社會收入分配不均衡,由此波及的是「貧富差距過大」。

短短30年內,中國人民富裕了,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了。但另一種現象又引起人們的關注,這就是社會財富開始向少數人手中聚集。在此基礎上出現了經濟學家常說的「二八」效應:就是中國80%的財富被20%的人所掌控,頗令人深思。

與數以億計財富積累的山西煤老闆相比,國企高管的數千萬年薪算是小巫見大巫了。而普通農民的幾千塊年收入與臣相比,簡直就是「滄海之一粟」。

社會分配不均衡,貧富差距過大,各地政府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而施行教育、醫療、住房、國企、稅收號稱「擎天五柱」的大改革,則正是基於此的考量。

這些問題的焦點之二,就是涉及大眾百姓的「大民生」問題。

吃、喝、拉、撒、睡、住、行,民生大眾問題事無巨細,都是天大的事。而我們面臨的是一個社會大眾「看病難」,「看病貴」,「買房更難」的「高成本生活」現實,老百姓總是為此而「病不起」、「老不起」、「生不起」、「住不起」。由此造成的後果是,沒人敢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消費。就說「住」的問題吧,動輒上百萬元一套的房子,這與老百姓微薄的收入極不相稱,如此一來,民眾對生活信心指數大打折扣。

這些問題的焦點之三,就是坑蒙拐騙各種醜惡現象層出不窮。

由於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同、社會身份不同,其在佔有社會資源方面就有所不同。比如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的山西,由於煤炭經營門檻低,行業管理不到位,因而使這裡成為煤老闆「低成本」創業致富的「理想天地」,由此產生了一批憑藉說不清道不明的社會「優勢」取得國家煤炭資源而為己謀利的煤老闆。

兜里有錢,腰板就直了,行事走世的底氣就足了。

我可以私挖煤炭,當然更可以草菅人命,因為我可以通過自身掌握的「避難資源」成功得到社會的「豁免」。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低成本」犯罪現實案例,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無規則」「遊戲樣本」,由此折射出現一種失衡的社會價值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