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於煤老闆的零距離再調查(二) 系列調查:煤老闆創業成本調查

煤老闆擁有成千累萬的財富,他們富可齊天,他們富可敵國。

那麼,他們的財富是如何積累起來的?

在今天,他們的創業成本和發跡之路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有道是,「英雄莫問出身」。

山西西部產煤山區的王必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煤老闆。

提起他的小煤礦創業之初,走路略瘸的煤老闆王必林至今仍是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數九寒天,天寒地凍,他要在茫茫荒山野嶺中的石頭縫裡,穿過幾十米厚的砂石層尋找煤層。他和雇來的工人們開山鑿石,再接著一簍一簍用給牲口送料的筐子往洞口背運土石。那個冷啊,用他自己的話說,當初絕對沒有想到會有今天。

再後來,見到「煤線」,再後來見到「矸炭」,當時他窮,沒錢拉照明電線,更不敢奢望能有一根「動力電源」。他只能點上煤油燈在黑燈瞎火的世界裡肩扛背背,如果坑下「頂板」比較高的話,就由工人一擔一擔地往洞口挑煤炭。

如果「頂板」太低,他們只好學「狗拉爬犁」:工人四肢爬地,雙肩套上繩子,屁股後面掛上「專用」煤筐,煤筐底部有四個小輪子。在往前爬行的同時,工人嘴銜鐵絲,為了省下蠟燭錢,就在下面吊著照明煤油燈,油燈四周頂部用白麻紙圍住,以防被陰風吹滅,頂部再用紙蓋住,以防煙火直接熏烤面部。工人常常是爬行三十多米就休息一下,因為這樣煙熏火燎的,誰都受不了。

再往後,隨著掘進工作面的逐漸前移,煤層「頂板」高度逐漸增高,有的地方達到兩米多高。

這時當地人就想到用家中飼養的畜生牲口來代替人力在坑下拉煤車,於是,就出現一個新的「行業」:「坑下拉牲口的」,一個班下來能掙20~30元,牲口水料自備。

很快,附近村裡的牛、驢、馬、騾子都被人們牽來掙錢,一時間,狹窄的坑下成了農村集市的「騾馬大會」。一個班下來,這些特殊的「礦工」和坑下的挖煤工人一樣頭臉鼻腔布滿煤屑垢痂。

這是煤老闆的小煤礦在「創業初期」的大概情況,由於生產力基本是「原始為主」,所以這期間煤老闆花錢是不多的。總的來說,僱用工人的工資、飯錢、煙錢,施工用的鋼釺、大鋼錘和炸藥,還有坑下「拉牲口的」等都要花錢,累計下來,大概要支出10萬左右。這個數目,如果再往前推5年,考慮當時的社會物價因素,也許會變成5萬。

再後來,在今天,一些財大氣粗的煤老闆為了更快、更直接地賺得金錢,乾脆「掐頭去尾」——直接出錢「買口子」。

「買口子」就是購買已找到煤層且開採產量有一定規模的坑口,價格由買賣雙方根據煤炭質量、儲量、坑下施工條件、煤炭運輸狀況以及坑品手續情況等諸多因素綜合評估,最後議定出買賣雙方都認可的價錢。

據了解,這種「現炒現賣」的「買口子」行為,由於「吃貨快」、「來錢快」、「出手快」,在當地一些產煤區煤礦市場上已成為一種趨勢。於是,在這一市場環境中,也就派生了一個新生行業——專門尋找煤層,然後出售坑口子,當地人稱「賣口子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