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煤炭大省參與的「三國資源演義」 探營利益集團的「資源屬地」

山西是煤炭大省。縱貫山西全境的太行、呂梁兩大山脈由南而北蜿蜒而立,統領著大小不一的千山萬壑,在這些大山下面,蘊藏著羨煞國人的煤炭。

正所謂「山即為煤,煤即為山。」

在山西煤老闆眼中,這些他們跟前的大山,並非外人所想像的「大山」。

「一般地,這裡(產煤山區)的每一座山裡面,都有可以挖出煤炭的可能。」

這是當地一位專門「看山」的大師曾說過的話。

這些山,在煤老闆來看,就是「沾滿灰塵的金山」。因為它的「肚子」里盛滿了「黑色的金子」——煤。如此豐富的資源,一位熟悉當地市場的人說,決非任何人都可以開採。

在這個金山煤海的世界裡,一個通過各自實力影響後形成的「利益集團」正在當煤區紛紛劃分出各自的「資源屬地」。

有了利益的產生,就有了衝突發生的可能,而這種衝突發展的最終結局,就是各方通過反覆在市場角力與博弈,再達到某種「力量的均衡」。這種特殊的「均衡」狀態,是各種力量在「均衡」與「不均衡」博弈中達到的此消彼長的臨界「狀態」,是一種在外力「均衡抑制」下達到的「靜止狀態」。上文中,在當地形成的「資源屬地」就是一個簡單例子。

在這樣一種「狀態」下,一些煤老闆就開始尋求各自的「利益保護」,一旦成功,就意味著他們有了一層「牢靠保險」的外衣。

於是,在實際生活中,這些煤老闆在私挖濫采時更是肆無忌憚,甚至有恃無恐,以至於部分基層煤監部門把這類「官煤勾結」型「口子」列為「地雷」型煤礦。

在一些地方,有了「口子」的存在,就有「護口相關者」的影子。

記得在一次會上,時任山西省代省長於幼軍說出了另外一個數字:一個非法煤礦要生存,有七八個保護傘不足為奇,全省這麼多非法礦可能涉及上萬名幹部。

有業內人士指出,代省長的這個數字可能還不是最準確的,因為,他依據的是在冊的非法煤礦數字。

那麼,當地產煤區究竟有多少個「黑口子」,誰也無法一口說出個準確數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