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迷失在黑暗世界裡的灰色幽靈 礦工生活:「四塊石頭夾一塊肉」

初春時節,乍暖還寒。

腦畔頂上的日頭彷彿被「三九」後的霜打了似的,有氣無力地躺在西邊天上,一場大雪下過多日,大地山川又恢複了往日的風采,潔白的殘雪還悄悄躲在枝梢的葉背上。

在山腳處一個石頭縫裡,工人們正在揮汗如雨地干著。

這是一個石頭的世界,石頭的海洋。

這裡的石質極其堅硬,需要工人用最原始的鋼釺鑿,用鐵鎚敲。

施工工人要做的是在石壁上按煤老闆的要求挖出一個寬3米、高兩米的「大洞」。

走進約十來米深而且四周不立一根坑木的石洞里,滿目儘是齜牙列嘴的石頭,一種發自內心裡的恐懼由然而生,不禁讓人心悸窒息。

煤礦工人不挖煤,為啥要鑿石塊?

原來,有煤礦開採經驗的人都知道,這是進入煤層前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這是煤礦工人日常作業內容。

這道工序在當地叫做「過壠」。

在當地的山上,如果發現一個新的儲煤層,那麼當地專門「看山」的「老把式」會根據山勢走向和山體石質結構,就可以大致判斷出裡面煤層位置、煤炭儲量,一般躍過幾米或幾十米的石頭層,就能找到其它更優質的煤層。

在山西產煤區的山系中,煤層和石頭層是輪流交替出現的,就是「你夾在我中間」,或者「我擠在你懷裡」。

當一層煤挖光後,就要尋找新的煤源,而上一層或下一層的煤層就是理想目標,這就要穿過煤層與煤層之間的岩石層,找到新煤層,這個工作就是「過壠」。

在當地煤礦中的所有工種里,干這項工作的「辛苦度」和「危險度」是最高的。

首先,由於煤層之間的石質非常堅硬,工人只能人工施工,這時候,坑內爆破就派上用場了。

具體操作時,工人先要舉起重達上百斤的老式鑽岩機,這種老式設備機器一旦通電,機器強大的震動波會讓操作者撕心裂膽般地難受,這時千萬不能鬆手,否則鑽岩工程就會前功盡棄。

如今,現在條件好的煤礦已用上又輕快、又高效的進口貨。

在具體作業時,工人們根據爆破力學原理和施工經驗,需要從不同角度打眼填充炸藥,礦工們把這些千奇百怪的樣式形象地稱為「掏心炮」、「天地炮」、「子母炮」、「菜花炮」、「高粱炮」、「削山炮」……

這樣一來,在石層內爆破雖然對工人施工有一些幫助,但在部分特殊地段,效果卻甚微,尤其是要考慮到爆破對周圍地質結構產生的影響,所以,從坑內預防因石頭鬆動而造成的坍塌因素考量,權衡利弊得失後,工人們還是選擇了人工施工作業。

按照當「過壠行規」,儘管工人在坑內施工,落石和塌方事故常有發生,但石洞內是根本用不著坑木支架的。這是由於煤層中間的這種岩石結構很複雜,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有「情況」,比如塌方、「冒頂」等情況,坑木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這時的工人只能聽天由命。

當然,在施工過程中,由於岩石受外力影響,如鋼鑿、鐵鎚的反覆敲擊,坑內爆破工程的進行,都會使得坑內岩石鬆動滑落,加上坑下爆破產生震動波的影響,所以常有意外情況發生。

在當地的煤礦中,這個工種是一個極其普通而平凡的「尋常活」,礦工工作面臨的「危險性」和「辛苦性」由此可見一斑。用一位礦工的話說,就是「四塊石頭夾一塊肉」。

這項工作,是一般煤礦上經常要做的事。這也就是說,「過壠」已融入煤礦工人的日常生活中。儘管這項工作有危險,但由於煤老闆開價高,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了能多掙些錢,總是有工人願意來干。

塌方襲來,他揮斧向自己被埋的左腿砍去……

六十剛出頭的孫得福老漢正拖著一條殘腿,坐在自家炕上,無限惆悵地望著窗外的風景。

孫老頭幹了一輩子礦井的坑下「安全工」,是村子附近大小近百座煤礦和「採掘業界」里公認的「一等一」的坑下「看窯的」。

這下可好了,一向死要面子的他,錯過了掙錢的機會不說,還搭上了一條腿,更傷心的是自己「一等一」的「牌子」徹底倒了。

一個月前坑下發生冒頂事故時的那一幕還歷歷在目,讓他在驚悸之餘又增添了幾多懊喪。

在當地,煤礦出煤方式有井式和坡式兩種。

孫老頭所在的煤礦採用的是一個有近千米遠長的「長坡式」出煤坑口。

那天,他和平時一樣,下井前先在坑口蹲下,抽了一袋旱煙,然後把始終不離手的小板斧別在腰裡,抬腿往坑下走去。

進入採煤區,他先檢查了昨天的坑下支架情況後,又在礦工作業現場確定了支架位置,然後讓徒弟們把坑木抬來,量了一下從頂板到地面的距離後,接著再確定需要截取坑木的尺寸。

緊接著,他抽出斧頭,放在長木旁邊,往手上吐了一口濃痰沫,雙手一搓,隨即揮斧向坑木砍去,僅僅三斧,碗口粗的坑木已「身首異處」。

隨即他又向砍下一小截木材,一會兒,一堆木頭楔子就像變戲法一樣出現在旁邊。

下一道工序是「上架」。

在支坑木時,他故意把坑木多截了兩寸,這樣便於把略短稍小的坑木立起來,接著再在坑木和頂板之間插入木楔子,這樣一則擴大受力面積,二則便於坑木著力。

其實,幹這一行對孫老漢來講,簡直是「輕車熟路」。

多年的繁重勞作,練就了他過人的臂力和聽力。在坑下,只要他豎起耳朵一聽,就知道哪個地方有「毛病」;只要他板斧一揮,一副結實的支架就會豎起在「毛病」處。

孫老漢所在的煤窯,是當地一座民間資本中小型煤礦。

在山西,國有大型煤礦和民間小型煤礦的安全措施是不一樣的,前者在坑下的支架用料是鋼柱,用機械液壓頂舉支頂的,這樣一來,人家「國字型大小」煤礦坑下安全係數是非常高的。而後者由於在資金、技術和設備方面的先天不足,一些煤老闆往往貫徹的是「省錢第一」原則,即一切施工盡量「零投入」。用煤老闆的話說,就是「能將就就將就,可支可不支架的地方盡量不支,實在不行的話,就用人力支起幾截坑木。」這就是中小煤礦事故發生的概率遠遠高於國有煤礦的原因。

孫老頭在這座煤礦坑下已經幹了幾十個年頭了,儘管煤礦的工人來了一茬又走了一茬,但憑藉他的好人緣和豐富的坑下安全經驗,他總是能把他自己和年輕的工人們之間的距離拉得近近的。對大夥工人們來說,在坑下和孫老漢在一起,就是和安全在一起,因為這樣他們心中就有了底,孫老漢彷彿成了平安的「象徵」。所以坑下年輕的拉工和挖工都願意和他在一起。

當然,年輕工人們願意和他在一起,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張嘴就有一串串鄉土俚語和順口溜,這給工人們在繁重的勞作之餘平添了一絲難得的樂趣。而孫老漢也不會讓大家失望,他的人格魅力、人生閱歷和坑下支架經驗,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決定和選擇,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和他在一起工作,就是一種愉快的享受,這就是工作的藝術。

當然,老孫頭的從容和幹練,和多年的坑下工作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經歷了太多驚心動魄的場景,那些被砸的、被埋的、被淹的;那些活著的、死去的和傷殘的工友的形象常常縈繞在心頭,太多的生死決擇讓他在一瞬間感受陰陽兩重天的悲喜人生。

在經過採掘巷道時,一塊小石頭的掉落引起了他的注意。憑他多年的坑下經驗,他判斷這個地方將要「出事」。

果不其然,幾秒鐘後,拳頭大的石塊紛紛落下,他再抬頭看時,青色的石頭頂板已緩緩裂開。

不好!

他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正準備轉身逃跑時,忽然從側面倒擠下來的煤炭死死壓住了他的左腿。

這時,遠處傳來巨大的巨石坍塌聲,前方碗口粗的坑木支架噼里啪啦地撕裂開來,頭頂的石塊還在往下落。

老孫頭再次拚命拔腿欲逃,然而,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逃生的慾望和信念讓他想起了老安全工講的「蜥蜴斷尾求生術」,他迅速地抽出斧頭,向自己的左腿砍去,隨即拖著一條血流如注的左腿向坑口爬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