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醫藥恐龍 轉戰醫藥 小試牛刀

紡織行業的成功,使華源躋身於中央兵團,繼續做大華源是周玉成的夢想。可紡織行業發展空間已經不大,又處於相對低谷,農機、日化等行業的嘗試結果都不理想,因此,華源下一步發展什麼新產業是周玉成一直思考的問題。

作為紡織巨頭,華源一直和美國杜邦、德國赫斯特等國際紡織巨頭合作。從1995年開始,在當時化纖業的利潤空間還非常大的情況下,赫斯特開始逐步淡出紡織業,杜邦也試圖從紡織領域慢慢撤出。華源的這些合作夥伴開始紛紛轉型,將發展的重點轉向了製藥和生命科學領域。這種戰略性的調整無形中使華源受到了啟發,華源未來該怎麼走?

1999年,周玉成醒悟了,感覺到華源需要轉型,進軍醫藥行業。

紡織和製藥在表面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化學纖維和化學製藥同源於石油高分子化學領域,都是一個老祖宗。

以石油化學為上游,往下向左走是紡織纖維,向右走是化工原料、再往下走就是醫藥,這就像一個倒「Y」型,醫藥和紡織有天然的聯繫。因此,杜邦、孟山都、巴斯夫、赫斯特、拜耳這些著名的跨國公司,在以製藥聞名之前都曾是國際紡織行業的巨頭。

華源決定整合醫藥行業,原因:

第一,全球醫藥行業有非常好的前景;

第二,中國有一定的優勢和機會;

第三,華源具備這個可能。中國醫藥現狀是小而全,過於分散,六七千家醫藥企業分散在全國所有的省市。如果說紡織行業沒有什麼特大型企業,市場集中度低,那麼醫藥行業就更低,紡織行業的中型企業都比醫藥行業的大企業大。醫藥企業規模小、分散的結果,中國的葯只能夠走仿製葯的道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投入研發,只能低端仿製,重複生產。

因此,整合醫藥行業對華源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會。

就在華源想進入醫藥行業,尋找合適的獵物時,卻得知江山美人要轉讓的消息。在江蘇海企與靖江市政府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華源閃電出擊,迅速與靖江市政府達成協議。

2000年7月,華源集團以2400萬元的低價收購了靖江糖廠,從而間接控制了江山製藥。可以說江山美人是華源涉足醫藥產業的初戀情人。

2000年10月31日,浙江鳳凰臨時股東大會批准:

浙江鳳凰以所持有的中紡城51%股權(評估價格為14105萬元)及對其1950萬元的債權與華源集團所持有的靖江糖廠91。3%股權(評估價格為16137萬元)進行置換。

2001年1月11日,靖江糖廠改製為江蘇華源,註冊資本為14559.9萬元,其中華源製藥佔91.3%,華源集團佔8.7%。3月14日,浙江鳳凰名稱更名為上海華源製藥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地址遷移至浦東新區。3月21日,浙江鳳凰股票簡稱變為:華源製藥。

本次資產置換的結果:華源又一次發揮空手道冠軍的水平,低價購買高價轉讓,等於只用241萬元就把中紡城51%的股權買回去了(2400×91.3%-1950)。

華源製藥由於合併了江山製藥的報表,一轉眼,主營業務就從日化行業變成醫藥行業,實現了華源集團進入醫藥產業的夢想。

華源製藥作為華源集團醫藥產業整合平台,開始小步收購一些醫藥企業。

2001年,華源製藥通過收購、合資等方式控股了遼寧華源本溪三葯、安徽華源朝陽葯業、遼寧阜新華源、浙江華源科技、安徽廣生製藥5家醫藥公司,參股北京星昊醫藥公司。

2002年,華源製藥投資組建遼寧華源天然藥物、上海華源醫藥科技、上海華源醫藥營銷、高要市華源萬可葯業、安徽江源葯業5家醫藥公司。

同時,華源製藥進一步處理非醫藥資產,將原先的日化、化工、房地產等公司資產轉讓,完成向一家醫藥上市公司的華麗轉身。

1999年,銷售收入33113萬元,凈利潤1097萬元,總資產78489萬元,凈資產12831萬元。

2002年,銷售收入88798萬元,凈利潤2026萬元,總資產137464萬元,凈資產16690萬元。

對比可以看出,華源製藥的總資產、銷售收入都變大不少,更大的變化是產業結構變化,醫藥資產已經替換了日化資產。

點評:轉戰醫藥行業是華源重大戰略決策,收購靖江糖廠為華源提供了一次低成本擴張的機遇,也是華源整合醫藥行業的一次練兵,嘗到甜頭後的華源將大舉吞食大批醫藥公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