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史上第一混亂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閱兵

第二天我一睜眼就聽見了嘹亮的軍歌。聯軍的戰士們有了糧草,吃了沙丁魚罐頭喝了牛奶,一個個精神百倍,在各國將領的帶領下分別展開了獨具特色地晨練。而且從他們喊的口號里大致能聽出這是哪一國軍隊。

「大風大風大風——」這是秦軍。

「雄楚必勝——」這是楚軍。

「扶危濟困,身擔天下,我皇英武——」這是幫趙匡胤找場子的宋軍。

「¥%%——%Y——」呃,這是蒙古軍。

「震遠揚威來——」……這是誰家鏢局子也來了?後來才知道300小戰士里有家開鏢局的,這是把家裡的親戚都帶來了。

徐得龍帶著300喊著號子快步從我們帳前跑過:「一二一,一二一……」胡一二一一掀帳門,探頭道:「誰喊我?」

這段時間,宋軍和明軍的人馬仍舊斷斷續續地前來報到,左一撇右一捺地把包圍圈糊得更加嚴實。現在你從圈內側的任意一點想走出圈子,就算沒人攔你也得溜達個把小時。

300萬人,相當於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全部人口。可想而知其場面之壯闊。太原城外儼然成了國中之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交流,何況是這麼多人的情況下。各國士兵在操練的閑暇時候都有輪班休假,這些人就開始互串營地。唐軍士兵想去蒙古大營或宋秦聯營就比較方便,宋秦聯營又和梁山軍接壤。當然,如果在南面的宋軍想去參觀蒙古營地一般都得請延時假。這樣,隨著各國人的接觸加深,聯軍陣營里漸漸形成了小規模的集市。不過沒有出現一般等價物,再說大家都是朋友,也就不必太計較得失,總之就是圖個好玩。唐宋的絲綢,明朝的瓷器,還有戰士們身上亂七八糟的祖傳之物都在交換之列。最出名的是唐軍的攜帶型行軍糧鍋盔(一般說法是出現於唐高宗以後,勿深究)和秦軍手裡的武器。唐軍和其之後年代的部隊都很願意用自己的備用武器換一把歷史久遠的鐵劍或鐵盾。

看著生龍活虎的聯軍基地,我忽發奇想,為什麼我們不搞一次軍事演習呢?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再這麼無所事事地晃幾天,這幫人只怕都快忘了自己是為什麼來的了。

當下我立刻召開將領會議,把提議一說,眾人面面相覷,誰也不說話。我看有些冷場,訕訕道:「大家有意見嗎?」

秦瓊道:「軍事和演習我們都懂,可是連在一起是什麼意思我們還不太明白。」

我恍然。原來這幫人都不知道什麼是軍事演習。

其實我也不大知道。就老看電視劇里搞,分成藍隊和紅隊。一般紅隊是首長們刻意要培養的王牌部隊,藍隊都是做陪襯。可往往藍隊里冒出一個不按規矩出牌的刺兒頭,偷到人家全無防備的紅隊中指部去,演習就此結束,電視劇正式拉開帷幕……

還有一種是單方演習。前幾年我們國家在福建就搞過一次,這種的一般是帶有政治目的和威懾作用的。張無忌的明教在少林寺就搞過一次,後來武林里就再也沒人敢跟明教叫板了,那時候朱元璋還沒穿越呢。

我想了想,我們就搞第二種。我說:「軍事演習就是把訓練場搬到敵人家門口去,讓他們看看我們的實力,這麼做可以有效地打擊對方的士氣,甚至可以起到兵不血刃的效果。」

宇文成都道:「就是嚇唬人唄。能唬住最好,唬不住再說。」

我手托下巴道:「你總結得很好!」

秦瓊跟吳用還有王賁他們相互看看,都說:「我們看能成。」

接下來就是確定出場次序。為了公平起見,我決定以年代排先後,嬴胖子的秦軍排在最前,接下來是楚軍、唐軍、宋軍……

我找到王寅說:「咱們的演習還得好好準備準備。你去買一批無線電裝備,還有大喇叭什麼的。」

劉東洋道:「報安國公,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旗號也暫時統一一下。最近咱們聯軍很多自己人大批過境時發生了不少誤會,如果金兵利用這個空當偷襲,很可能讓他們得逞。」

我拍頭道:「對對,這個問題早該解決了。」其實從一開始這事兒就一直困擾著我們。新增的各路人馬初來乍到時經常搞得雞犬不寧,我們還得費神辨認其番號。畢竟這是在打仗,萬一金兵真有增援部隊呢?

我面向眾人道:「你們看誰家的旗號比較好認一些?」

大家又互相看看,都不說話了。要說好認,當然是自家的旗號最好認,但多國部隊統一行動,你總不好意思讓別人都換上你家的旗號吧?再說人家又未必就同意,這可不是小事情。

王寅遲疑道:「要不我買批五星紅旗過來?」

我搖頭道:「不行,讓國家發現了還以為我們準備在境外搞什麼破壞祖國名譽的事就不好了。」你買幾百面國旗,別人可能注意不到,費三口的同行絕對得查你。

我忽然靈機一動道:「這樣吧,你把咱育才的校旗複製一百面拿來。」

王寅撓頭道:「這合適嗎?」

我偷偷打量了一下眾人的表情,見他們沒什麼反應,反正他們的頭頭吩咐的就是幫我打仗來了,所以聽我這麼說誰也不反對。我跟王寅說:「合適,就這麼辦吧。」

經過一中午的籌備,東西都拉全了。我們從每國挑選了一部分人,打算搞個閱兵式加演習。地點就在金軍大營門口。代表聯軍標誌的小人兒三角旗幟已經分發下去,我特地把梁山上我那根最高的旗杆扛來立在金營門外不到一里處。電線連著蓄電池,上面架起了大喇叭。

下午兩點半鐘,一切工作就緒,我和幾個集團軍副司令坐在臨時搭建的主席台上。桌上鋪了紅桌布,我們人手一瓶娃哈哈礦泉水,大會主持由秀秀和毛遂連任。

秀秀見一切妥當,把座式麥克風端到我面前。我清清嗓子,把嘴探在麥克風上吹了口氣,整個方圓10里以內頓時傳出一陣令人手腳抽筋的雜音:「吱——」秀秀急忙喊花榮:「電量關小!」

我又試了幾下,滿意地點點頭,這才說:「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多國部隊在這裡進行一次意義長遠的軍事演習。這次演習旨在提高我們聯軍的聯合作戰反恐能力,多兵種配合,快速反應以及現代化……」吳用跟我耳語道:「少說幾句吧,再扯出人質營救來什麼的咱們下一步就被動了。」

我省悟,忙說:「……下面,演習開始!」

背景音樂《運動員進行曲》響起。在慷慨激昂的樂曲聲中,秀秀接過麥克風以飽滿的熱情解說道:「首先進入我們眼帘的是秦朝的遊騎兵。他們鬥志昂揚精神振奮。他們是最早一批優秀軍人的典範,為了國家,他們披肝瀝膽艱苦奮鬥,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在他們手裡,就是著名的秦弩,在統一戰爭以及後來的對匈作戰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隨著秀秀的解說,5000名秦朝戰士騎在沒有馬鐙的馬上——在與蒙古人的接觸中他們大部分已經掌握了馬鐙的使用和製造,但為了保持原汁原味他們還是維持了以前的習慣。配合著秀秀的介紹,5000各秦軍先集體向主席台敬禮,然後整齊劃一地向立在300米以外的無數稻草人斜舉硬弩,呼喝著「大風大風大風」。緊接著「嗡——」的一聲,蝗蟲集群一樣的弩箭劃著銳利的拋物線密集地射在稻草人身上。幾千具稻草人身上插滿了箭矢,讓人觀之不寒而慄。秦軍再次大呼「大風」緩緩退場。金營里的士兵開始還看熱鬧一樣簇擁在柵欄前,這時一陣大亂,紛紛回身躲在自己認為牢靠的掩體下——通過觀察他們也發現秦弩是完全可以射到他們的。

秦軍退場,毛遂接過話筒,用渾厚的男音道:「緊跟在秦朝勇士身後的是5000名百戰百勝的楚軍士兵,他們曾破釜沉舟以一敵百,創造了歷史上最為耀眼的戰績,他們註定永遠名垂史冊!」

5000名楚軍向主席台敬禮,高呼「雄楚必勝」,退場。

秀秀適時地接過話筒,盔甲鮮艷武器繁多的唐朝混合軍團5000人從我們面前經過。通過長期的對突厥戰爭,唐軍已經有很成熟的混合作戰經驗,所以他們中有騎兵也有步兵。這些傢伙在包收並蓄兼開放的唐朝長大,知道這個場合其實不用太嚴肅,這樣更能彰顯強國風采,所以戰士們一點也不拘謹,面帶微笑地跟我們揮手致意。有的戰士還衝兩邊人群里的熟人打著招呼。羅成和李元霸也騎在馬上混在隊伍中,不過他們這些熟臉常常能引起聯軍里士兵們的歡呼。可惜我手邊沒有多少漂亮姑娘,要不都穿上小白裙手挽手站在邊上跳舞歡迎該多壯觀呀?

秀秀被唐軍的歡快氣氛所感動,也用輕鬆的口氣說:「現在頻頻向主席台招手的是唐朝的將士們。唐朝,是著名的文化、軍事、經濟強國,一度引領世界潮流。當時所有周邊國家都派留學生到大唐學習先進的生產科技技術和文化,並對他們以後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毛遂湊過來感慨道:「是呀。我們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大唐文化的影響,這些番幫異族會不會現在還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

秀秀白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