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永遠的中國 貳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夏,阿蘭草原(今亞塞拜然南境)。

位於阿拉斯河北岸的阿魯渾汗宮帳。這天一早,阿魯渾汗的宮帳周圍彩旗獵獵,儀仗整肅。眾怯薛身著簇新戎裝,威風八面。

「不花大臣,傳本王旨意,速請大汗使臣和禮霍孫進殿。」伊利汗國君阿魯渾吩咐權臣不花,「大汗使臣的飲食起居你要好生照顧。」

「是。」

在歡快激昂的蒙古樂曲聲中,和禮霍孫闊步走入大殿。

阿魯渾汗與王妃卜魯罕並坐臨朝,他對和禮霍孫親切地說:「忽必烈皇帝所承繼者為成吉思汗大蒙古國之大汗正統,因此,他是一切蒙古君主之君主。」阿魯渾情緒激昂,熱情洋溢,「按蒙古成吉思汗舊制,諸汗國君主中,如一國有大事,諸如攻討敵人或叛處大臣死罪等,雖無須請命於大汗,然必以其事入告。這些年來,本王恪守臣禮,從無僭越。今後,本王還將一如既往。」

和禮霍孫欠身說道:「當今聖上不斷以詔令諭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諸君主珍視和平。凡詔令之式,皇帝之名列前。至諸王上書,則以己名列於皇帝名後。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金帳汗國三位君主皆服從皇帝忽必烈而奉之為主。」

阿魯渾將元廷派來的使臣視為忽必烈皇帝對他本人的親幸,故而崇禮有加。

「正因為我們始終把忽必烈皇帝奉為蒙古國的大汗正統,所以,無論祖汗旭烈兀、父汗阿八哈在沒有得到忽必烈大汗的正式冊封前,始終不敢居伊利汗國國君正位。這是一種光榮而優良的傳統,本王願將其永遠保留下去,發揚光大!」

不花起身向阿魯渾汗、卜魯罕王妃、諸王、汗使行禮,莊嚴宣布:「請大元天朝忽必烈皇帝使臣宣讀聖旨!」

音樂停止,阿魯渾率卜魯罕王妃及文武百官跪接聖旨。

「大元忽必烈皇帝詔曰:冊封阿魯渾為伊利汗國大汗;賜封不花為伊利汗國丞相。欽此。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

伊利汗國大汗阿魯渾、王妃卜魯罕、諸王、文武百官叩首謝恩,山呼萬歲。

隆重的冊封儀式結束後,阿魯渾汗攜王妃回到御座,春風滿面地向下俯視著滿朝文武。「本王自承繼父汗大位並遣使入朝奏報,迄今已逾兩年。今幸皇恩浩蕩,御旨冊封,此乃皇帝之福蔭,祖汗旭烈兀、父汗阿八哈之神佑。本王盟誓:子子孫孫,誓保皇帝平安,永為大元藩屬!」

「誓保皇帝平安,永為大元藩屬!誓保皇帝平安,永為大元藩屬!」大殿之上回蕩著百官的應和,一遍又一遍,經久不息。

阿魯渾汗含笑舉起雙手,向下壓了壓:「如今,四海混一,諸藩國領地須受忽必烈皇帝之冊封。忽必烈皇帝擁有領土之廣,威望之重,前所未有。列其版圖者,豈獨中國、高麗、吐蕃、安南、占城、恆河外印度大部;還有南海中數島,大陸北方自東海達於涅培兒河岸,西至地中海及東羅馬帝國國境。從伊利汗國達於蒙古帝國中心,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駐在之處,路程相距一年之遠。然皇帝豐功偉業令人敬仰,其制度法律,其智慧深沉銳敏,其判斷賢明,其治績之可驚羨,已使歷史中諸名人黯然失色。本汗身為皇帝臣子,榮幸之至!」

掌聲響起,氣氛濃烈如酒,醉了其中的每一個人。

「汗廷參議孛羅巡視伊利汗國西北境打耳班(今高加索山)回朝覲見伊利汗。」隨著怯薛長的高聲稟報,孛羅大步流星走入殿中。

「臣孛羅——拜見伊利汗!拜見卜魯罕王妃!拜見和禮霍孫大人!」孛羅跪施大禮。

和禮霍孫慌忙起身回禮:「下官奉命而來,哪敢受孛羅丞相之大禮!折煞下官也。」

「特使不必過謙,爾為朝廷重臣,見爾如見當今聖上,豈有不拜之禮?拜爾非拜爾,拜聖上龍體安康,聖朝國泰民安!」

阿魯渾汗玩笑道:「孛羅丞相這幾句話說得好繞口,下來教教本王。怎麼樣,我們陪特使共進午餐如何?」

「是。」孛羅與和禮霍孫相視而笑。

「仿大元汗廷『詐馬宴』正式開始!請汗王、王妃、特使、各位大臣入席!」伊利汗國新任丞相不花高聲宣布。

十三箏的尾音中,一支熟悉的旋律悠悠響起,又是那支在歐洲與西亞廣為流傳的著名器樂曲:《白翎雀》。

白翎雀,故鄉的白翎雀,無盡的思鄉情。

孛羅懷著一種百感交集的心情沉浸於樂曲所創造的意境中,眼前漸漸迷濛一片……

入夜,意猶未盡的孛羅陪同和禮霍孫回到驛館。

昔日同殿稱臣,和禮霍孫對孛羅十分尊敬。異國重聚,和禮霍孫確實有許多話想向孛羅討教。

「下官有一事藏在心中許久了,始終弄不明白,不知當問不當問?」

「請講。」

「那一年,您出使伊利汗國,為什麼不再東返?」

孛羅略一思索,微微一笑。「在我回答你的問題前,你先回答我一個問題:大都與帖必力思(今亞塞拜然大不里士,時為伊利汗國國都)相比,哪個更好?」

「這還用說!大都舉世無雙,乃世界都城。」

「那麼,上都與伊利汗國陪都蔑剌合相比呢?」

「不可同日而語。丞相之意……」

「故土雖好,奈何我有更重要的使命。當今聖上高瞻遠矚,胸懷四海,致力於東、西方文化交流,身為臣子,理當舍小我為國盡忠。」

和禮霍孫這才明白過來,當即向孛羅深施一禮:「下官冒昧,丞相勿罪。」

「請勿多禮,貴使何罪之有!倒是我有一些想法,希望貴使歸國後能奏明當今聖上。」

「願聽丞相賜教。」

「當年,隨旭烈兀汗來到西域的有不少精通漢地天文曆數的飽學之士,其中有一位名叫屠密遲。波斯著名天文學家納速剌丁·途昔在編纂《伊利汗天文表》時,曾多次向屠密遲請教中國的天文推步術。另外像李大遲、倪克孫等也享譽海外。旭烈兀汗本人非常崇信中醫,有不少中國醫生在伊利汗廷為他服務。中國——波斯文化交流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將這段歷史記錄下來。我留下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將大蒙古國立國至今的功過是非公諸於世,永留史冊。」

「太好了!果真如此,當是丞相惠利後世之無量功德!」

後來,阿魯渾汗之子合贊汗即位,起用宮廷御醫拉施特為相。拉施特同時也是一位學者,他根據孛羅所述撰著《史集》,這部史料豐富翔實的歷史專著,與同時代稍早一些的波斯學者志費尼所著的《世界征服者史》,一併成為研究蒙元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論著。

「二位談得好暢快,我可要打擾你們了。」不花裹著一股異香走進驛所,「阿魯渾汗特命召二位同游初夏的阿蘭草原,儀仗已在帖必力思廣場恭候。」孛羅、和禮霍孫有些驚訝地互相望望,不知不覺中,天竟然已經大亮。

「和禮霍孫特使還是第一次出使我國,希望阿蘭草原旖旎的風光和阿拉斯河清澈的河水能為你留下美好的印象。」不花做了個恭請的手勢。

「昨天才品嘗了阿蘭草原美味的鹿唇,說真的,下官等不得要看看帖必力思的仙子容貌。」

帖必力思是一座集東、西方文明於一體的草原都城,既有伊斯蘭文化的流韻遺章,又受中國古典文化的深厚影響,使人徜徉其間,流連忘返。街市上,身著蒙古、漢、波斯或教服的商賈、使者、教士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們以自己的方式,慶祝阿魯渾汗接受了忽必烈皇帝的冊封。昨日,阿魯渾汗已頒旨:放假三日,免稅十日,是以酒館茶樓、商店戲園人滿為患。帖必力思東門,一隊汗廷儀仗逶迤向前。阿魯渾汗騎乘一匹金飾銀鞍的蒙古駿馬,與孛羅、和禮霍孫、不花等人並轡而行。

「看,前面就是阿拉斯河了。聖朝的使者,讓我們在歌的海洋、舞的故鄉度過這難忘的時刻吧。」

藍天白雲。太陽把金色的光輝撒向波光粼粼的阿拉斯河,碧波萬頃,一直向東方延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