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 壹

歷時八年的蒙宋戰爭,在對宋皇室成員舉行完隆重的受降儀式後落下帷幕。宋室遺臣文天祥、張世傑逃往廣東、福建,游弋海上,試圖招兵買馬,復辟宋室。忽必烈一直密切關注著這方面的情報。

至元十五年(1278年)端午節過後,忽必烈在大明殿召見張弘范。張弘范剛從前線返回,見真金也在,二人相見,喜悅萬分。

「朕接到情報,宋丞相文天祥,宋將張世傑、陸秀夫不知從哪裡弄出兩個趙姓子孫,擁立為帝,企圖復辟亡宋於南方沿海,閩、廣一帶群起響應,已達十五郡縣。朕委任你為蒙古漢軍都元帥之職,前往追剿亡宋衛王殘部。張世傑是個野心勃勃的將領,可憐這兩個五六歲的孩兒,什麼也不懂,又將成為他的犧牲品!你須儘快剿滅這股勢力,以免這些烏合之眾影響了大一統的局面。」忽必烈揉著有些發脹的足踝,開門見山地說道。

張弘范明顯猶豫了一下。

「怎麼?」

張弘范委婉地推辭道:「臣弘范不才,請以蒙古信臣為首帥,臣願副之。」

「什麼意思?」

「朝廷此前從無漢將統帥蒙軍先例,臣顧慮難以指揮,更怕有負皇上重託。」

「你多慮了。朕既命你為帥,自會授予你全權。」

「弘范,不知令尊張老元帥是否給你講過他親歷的安豐之役?」

「安豐之役?沒聽父親大人講過。」

「當年,曾祖成吉思汗以義子察罕為主帥,以你父張柔為副帥,協力攻打金軍事重鎮安豐。戰前,察罕與張老元帥在制訂作戰方案時發生分歧,察罕不聽張老元帥的建議,將帥失和,終使安豐一役進退失據、損兵折將。戰後,察罕和張老元帥引殘兵敗將與曾祖會合,察罕倒沒有推卸責任,但張老元帥想起這原本可以避免的失敗,深以為恨,生平第一次當著曾祖的面痛哭不止。曾祖了解了全部作戰經過後,並沒有怪罪察罕和張柔,而是自責他委任不專,才致安豐之敗。父汗以你為帥,正是不願你復有你父之恨!」真金一口氣說完。

張弘范還想說什麼,忽必烈擺手制止了他:「這柄大理寶劍是朕心愛之物,今賜予你,你帶在身邊,見劍如見朕。凡有不從命者,以此處之,立斬不赦!」

張弘范感激涕零,大禮拜受。

真金代父汗扶起張弘范:「弘范,我將置酒以待,為你慶功。」

「太子,放心。大汗,臣弘范一定不辱使命。臣告退。」

真金挽住張弘范手臂:「我送你。」

不久,張弘范銜命至揚州,選調水陸軍兩萬人,準備大舉南征。為最後一次核准早已擬定的作戰部署,張弘范召集各軍將領開了個短會。當大家趕到主帥的軍帳時,突然發現,參加會議的將領當中,竟然多了一位年方十五六歲,個頭高高且相貌堂堂的少年將軍。一位經常出入皇宮的將領認出了他,原來少年正是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漢族將臣為方便,通常都稱呼他八剌王子。真金膝下有子三人,老二八剌從十四歲起即隨大臣出使占城、安南、爪哇諸國,是個公認的少年才子,在諸孫中最得祖汗忽必烈歡心。此次張弘范引軍平南,八剌主動請纓,獲得祖汗恩准。忽必烈特旨,將愛孫與弘范之弟弘正一同編入先鋒軍,並任命弘正為正先鋒,八剌為副先鋒。

張弘范如何體察不到忽必烈的良苦用心?騎著戰馬入主中原的蒙古人,自始至終不改其尚武之習。偏太子真金自幼身體較弱,雖有治國之才,卻未能充分顯示軍事才能。這對一個有朝一日要繼承汗位的人主之選來說,不能不說是種缺憾。而八剌智勇雙全,忽必烈著意鍛煉培養他,正是為了他將來可以好好地輔佐父親。

會上張弘范做出決定,先鋒軍從水路先行,直趨閩、廣。出發前,張弘范暗暗囑咐弟弟弘正:「謹慎從事,作戰勇敢!照顧好八剌王子,不可讓他輕易涉險。」弘正答應。

六月中旬,弘正和八剌所率的先鋒軍剛剛駛入舟山群島,便與奉命阻截的宋軍水師打了一場遭遇戰。這支宋軍亦是文天祥、張世傑集結起來的護國軍中的一支,達三萬之眾,而弘正、八剌的先鋒軍只有區區三千人,考慮到眾寡懸殊,弘正不敢拼消耗,他與八剌商議後,二人做了分工,分頭採取行動。

八剌還是第一次參加如此大規模的戰鬥,既興奮又激動,那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就如同一隻天不怕地不怕的幼虎。弘正雖年輕,卻稱得上身經百戰,他只怕八剌有個閃失,一再叮嚀八剌千萬注意保護自己。

送別八剌,弘正將一千五百名將士每十名分做一組,分乘一百五十艘小船向宋舟師靠近。宋方面都是正規水師,所乘戰艦與小船相比,碩大的船身威風凜凜。但宋將一時弄不清元軍意圖,只得傳命全軍嚴陣以待。看看兩下迫近,弘正忽命小船散開,小船游弋水面,竟如騎兵一般靈活,轉瞬間形成了對宋舟師的半合圍。接著,弘正將令旗一揮,蒙古士兵萬箭齊發,浸了油的火箭落在戰旗之上,船艙之中,頓時燃燒起來,風助火勢,宋戰艦很快燃成一片火海。宋舟師原本依岸而泊,將士們未經一仗,被元軍的火箭射得無有還手之力,無奈之下,不得不棄船泅水逃生。

而此時,八剌率領的另一支元軍正等在岸上。八剌不等宋軍泅近,命士兵放箭,宋軍將士再遭致命一擊,中箭者、溺死者無數,余者雖蜂擁上岸潰逃,但所剩已不足十之二三。八剌顧不得與弘正會合,引軍急追,弘正率人趕到時,八剌正衝殺於敵陣之中,渾身濺滿了鮮血。弘正擔心八剌有個閃失,忙命將士喊話:棄械投降者免死!宋軍聽到喊話,當即跪地投降。

八剌催馬跑到弘正身邊,尚且帶有幾分稚氣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熱情。弘正幾乎覺得自己有點嫉妒他的這種活力和熱情了,上下打量著他,一時沒有說話。

「怎麼了,弘正叔?」八剌快活地問道。

「你沒有受傷吧?」

「受傷?」八剌納悶,目光飛快地掃過自己的戰袍,恍然大悟,「弘正叔,你是看見我的身上都是血跡了吧?不是我的,你放心。」

「我怎麼能放心!你呀,簡直就是一匹掙開了籠頭的小野馬駒,只怕大汗在這裡,手中的套馬杆也套不住你。」

「不會的,弘正叔。臨出發前,父王和祖汗都囑咐過我,要我一切都聽弘范叔和你的,我哪敢忘啊!」

「可是,我讓你等我上岸後再行追擊,你為何不聽?」

「嗨,我那不是怕他們逃遠了嗎?弘正叔,你快高興一點,你想想看,我們不過區區三千人,硬是擊潰了他們三萬人,第一仗就打得痛快至極!若不是跟著弘正叔,我哪來這樣的福氣。」

弘正綳不住,笑了:「小滑頭,你仗打得好,奉承人的功夫也不差嘛。這可不像是你父王的兒子。」

「我是祖汗的孫子嘛。」

「你的意思是說,是大汗教你說這些好聽的話的?好啦,說笑歸說笑,以後你可要服從軍令呀。」

「末將遵令!」

「我們上船去吧。到了泉州,恐怕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據近日獲得的情報分析,張世傑在泉州布置的亡宋軍人數雖不及舟山多,但都是他的正規部隊,訓練有素,而且有備而戰,我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我意在連江徵調二十艘巨船,每艘巨船之上配備一門西域火炮和一門投石機,將士們都轉移到船上,拖舟而行。待與亡宋軍接戰之際,先以火炮和投石機破其防禦,然後將士們乘小舟登敵船,我們就在海上跟他們來個短兵相接。你看如何?」

「打消耗打不起,肯定要速戰速決!到了連江,調船諸事就都交給我去辦吧,我一定調幾門性能最好、射程最遠的火炮和投石機來。」

「好!」

八月,張弘范率兩萬元軍與文天祥的四十八萬宋軍會戰於江西興國。宋軍畏敵如虎,進退失據,不消兩個時辰,損兵折將二十餘萬人,余者盡皆逃散。此役,宋軍用以復國的十七萬正規軍、三十萬民兵和一萬餘淮兵所剩無幾。益、廣二王聞訊大驚,慌忙逃往海上。幼小的廣王受驚嚇而死,張世傑、陸秀夫遂擁立八歲的益王為帝。

冬十一月,蒙古南征軍在潮州集結,兵發潮陽。擔任先鋒的弘正和八剌配合默契,一舉擊潰走海而來的文天祥贛州義軍。不僅如此,八剌還在海豐的五坡嶺追上並擒獲宋丞相文天祥,立下首功。

不久,張弘范獲知宋帝君臣的藏身之地在廣東崖山,當即揮師追蹤而至。

崖山是一處東西峰對峙的近岸小島。昔日,宋人建宮殿於島上山麓,而今,這些年久失修的宮殿權且充當了張世傑為益王「營造」的「皇宮大內」。年幼的皇帝只不過是個擺設,軍政大權都掌握在不可一世的張世傑手中。

文天祥兵敗海豐的消息傳至崖山,張世傑一面罵「百無一用是書生」,一面傳命陸秀夫於島下結巨艦千艘,船頭向內,船尾向外,船與船之間結粗索為柵。而且,為防火攻,船體皆塗以厚泥,船外縛長木以拒火舟。

元軍水師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