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拉開統一戰爭的序幕 肆

襄陽位於湖北西北部,漢江中游。鑒於襄陽「扼漢江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蒙古對這座軍事重鎮可謂志在必得。

鹿門山萬壽寺。阿術攻打襄陽的元帥府設置於此。

登高遠望,但見鹿門山立於東津灣內,北臨漢江,南接硯山,峭壁蒼蒼,樹木蔥蘢,景色幽麗。

「東漢建武年間(25年—56年),襄陽侯習郁建神祠于山上。因門前刻二石鹿,夾神道口,故稱鹿門寺。唐代仍名鹿門,宋代最為興盛,有佛殿、僧寮、齋堂等約五百多間,僧眾五百多人,乃中原和漢江中下游流域一座名寺。漢末龐德公,唐代孟浩然、皮日休等皆在此寺隱居。」鹿門寺住持慧明法師一邊在前邊引路導遊,一邊向興緻勃勃入寺參觀的阿術、劉整做著介紹:「寺後有靈溢泉懸空傾瀉,狀如珠簾,形若瀑布,下有池,曰瀑雨池,泉水匯注池中,曲屈流經寺前,由石雕龍頭口中噴出,終年不竭。寺內尚存塔記石刻二十四面,皆鹿門寺興衰記錄也。」慧明法師拾級而上,精神矍鑠,步履輕盈。

「原來如此!多謝大師指點。」

「二位將軍軍務在身,老衲不便多加打攪,這便告辭了!」

「大師請便!我們來此數日,打攪寶剎,深感不安,還望大師見諒。」阿術作揖行禮,慧明還禮畢,帶著幾名小徒隱入寺廟。

「前者,皇上批准了建造戰艦五千艘,訓練水軍七萬人的『襄陽戰役』計畫,劉將軍日夜操勞,訓練水兵,只三個月就訓練出七萬幹練的水軍士卒和一批優秀的水軍將領,此乃將軍之功也。只是如今,我與將軍按照皇上指示,對襄陽圍而不攻,待其自斃,這原本不失為萬全之策,卻不料襄陽城中糧儲充足,圍困多年不降。」

「襄陽為半山區平原地區,西部山區為荊山山脈和武當山余脈的東段,最高峰名曰望佛山,高六百五十餘丈。東部為低山丘陵,桐柏山踞北,大洪山踞南。中部為平原崗地,乃北部南陽盆地和南部漢江平原的邊緣接壤部分,地勢相對平坦,土層較深厚。襄陽西南部為低山地帶,系荊山余脈的殘餘部分,主要有峴山、峴首山、鳳凰山、真武山、虎頭山,萬山等山峰,壑幽林深,是屯兵駐防的理想之地。」劉整長於地理,無論走到哪裡,他所做的第一件事都是查圖觀貌,把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溝壑都牢記於心,即使多年之後故地重遊,他也能做到過目不忘。

「古城襄陽有大小河流四百八十多條,分屬於長江、淮河兩大水系。屬長江水系的有漢江、沮水、漳水及其支流。屬淮河水系的有遊河、小林河、出山河、永名河等。這些縱橫交錯的河網水系,皆發源於桐柏山北麓。漢江從西北入境,流經老河口、谷城、襄陽縣境,縱貫宜城,由南部入長江。所以,只要掌握了漢江,就能扼住長江的咽喉,東可以順流而下,直取臨安,溯江而上,則可輕取川蜀之地。目前戰事雖遇小挫,只要堅持下去,我堅信必有轉機。」劉整當年駐紮襄陽,又曾經略巴蜀地區,是以對襄陽及巴蜀的地形地貌瞭若指掌。襄陽、巴蜀多河流、多山,劉整尤其重視這些地理特徵。

「我觀兵襄陽,駐軍虎頭山,已初步偵察了其周圍地形及宋軍的布防情況。」阿術遙指西北方向的襄陽城,「現在,劉將軍,我想請你率漢軍五萬圍攻襄陽城,我率主力五萬精騎打援。具體作戰方案是:你圍城攻堅打得越猛烈,宋援城部隊越會加緊增援,咱們就來他個圍點打援,機動殲敵。我得手後,將率精騎一萬人入南郡,取仙人、鐵城等柵,退兵時設法避開宋軍主力的攔截。同時將四萬精銳布防在中心嶺區域,立虛寨,設疑火,布下埋伏,誘使京湖制置大使馳援襄陽,在中心嶺,形成對宋軍的伏擊圈,如此,定可給敵軍重創。」

「好!元帥此計果然高明,劉整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劉將軍過謙了!這正是你提出的破敵之計的靈活運用,只要我與將軍同心協力,何愁襄陽不破!」

阿術、劉整會心相視,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遠處,襄陽孤城在殘陽中戰慄。鋸齒形的城垛,就像受傷的巨人的軀體,抹塗著一層血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